08.13 湖南:多方協力打硬仗——中方縣脫貧記

“依靠政府幫助,我們一家過上了城裡生活,現在我和老伴又找到了工作,脫了貧。”8月6日,在中方縣生態城錦繡華庭小區,新路河鎮合興村易地扶貧搬遷戶楊賢妹說起自己的新生活,喜逐顏開。

楊賢妹是中方縣41447名脫貧者之一。8月6日,省扶貧辦公佈,省政府批覆同意5個縣脫貧摘帽,其中就有中方縣。

“決戰貧困既要黨委、政府推動,還要產業帶動,更要貧困戶自己行動。多方同心協力,把貧困山頭攻下來,打贏了一場硬仗。”中方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黨員幹部總動員

“脫貧攻堅必須下真功夫。”駐中方縣新建鎮黑禾田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洪斌,家有84歲老母需要照顧,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把母親帶到村裡。去年,黑禾田村脫貧出列。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方縣委建設“一線指揮部”,並在2014年發佈“動員令”,以軍令狀管理推行“八個包乾”措施,即對在職縣級領導實行聯點包乾、行業包乾責任制,對縣直部門實行行業扶貧包乾、駐村幫扶包乾、結對幫扶包乾責任制,對鄉村兩級實行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能人黨員包戶責任制。

同時,中方縣強化黨建引領,精心選派脫貧攻堅“四支隊伍”,即80名縣直單位“一把手”任駐村幫扶“第一責任人”、89名副職任駐村幫扶指導員,359名機關黨員幹部組成129支工作隊駐村幫扶,4565名機關黨員幹部與11409戶貧困戶結對幫扶,1360餘名有幫帶能力的農村黨員與4200餘戶貧困戶結對幫扶。

中方縣還改變過去由政府往下派發定製“菜單”的做法,將精準扶貧變為群眾“點菜”、政府“下廚”方式,集中“一線指揮部”和“四支隊伍”的智慧,從國家幫扶政策和村情、戶情出發,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依據群眾意願和需求制定幫扶措施,直接瞄準“靶心”,提高幫扶效果。

培育產業拔“窮根”

“基地建在家門口,每月可賺4200元,比外出打工收入還高。”在中方縣瀘陽鎮下坪村艾草種植基地,脫貧戶李元長感慨地說。

作為中方縣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10大重點產業的“帶動者”之一,懷化金土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精準扶貧中,採取“政府+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安排瀘陽鎮3個村386貧困戶1191人入股分紅,併為60多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

貧困,“貧”在產業,“困”在發展。脫貧攻堅中,中方縣堅持以“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為重點,整合各類扶貧資金7.79億元,大力扶持發展特色產業,按照“一個項目帶動100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目標,採取“產業定製”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生態養殖、觀光農業等20個產業扶貧示範項目,統籌推進特色農業、電商、光伏發電、鄉村旅遊4大扶貧產業。

至去年底,中方縣先後開發特色種植扶貧基地45.7萬畝,種植油茶37.4萬畝,發展蛋雞、花豬、山羊、蛇等特色養殖扶貧基地187個,帶動全縣1.23萬戶貧困戶4.35萬人增收。

自力更生好脫貧

“精準扶貧政策再好,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創造美好生活。”中方縣瀘陽鎮雞公坡村貧困村民張忠信說,他參加縣裡舉辦的創業就業培訓,學會了葡萄種植、黃粉蟲養殖技術,通過發展種養業,去年收入突破5萬元,脫了貧。

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中方縣堅持把智力扶貧作為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的治本措施,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培訓工程。各駐村單位和幫扶幹部紮實開展“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信心”等服務,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原則,讓每個貧困戶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戶。

中方縣還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融得進、能發展”的思路,採取“安置點+城鎮+就業+培訓+工業園區”的辦法,配合“一戶一產業工人”後扶跟進措施,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相結合,讓1061戶貧困戶4034人走出深山、入住新居,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