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關於貊國、馬韓、漢江、三韓關係的推測

1、先秦時期的貊國到底在什麼位置

關於貊國、馬韓、漢江、三韓關係的推測

關於貊族源頭,據文獻記載,商周時,穢貊的活動範圍在今天的山東半島一代,後來周人興起,向東滅商,穢貊迫於周人的勢力,大部分開始遷向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

《山海經.海內西經》的記載”貊國在漢水東北。地近於燕,滅之“,這裡講明瞭戰國時期的貊國與燕國臨近,在”漢水東北“,這裡出現了以”漢水“命名的河流,而且是燕國和貊國的界河,燕國在其西南,其東北方就是貊國。春秋、戰國時的燕國一直在今北京一代,其西北的冀東、遼西走廊一帶在春秋時期分佈著孤竹、令支、屠何和朝水、鮮水等河流,沒有貊國在這一帶存在的記錄,所以這個貊國不會在遼西走廊,位置應該再偏東的遼東地區比較合理,那麼貊國的”漢水“大致應比定於日後的”遼水”,戰國時的燕國是從古”貊國“手裡奪取的遼東地區,而且這個貊國還有一條大河”漢水“。

2、遼東的貊國滅亡以後遷到哪裡去了

看《三國史記》的記載,在西漢末年百濟南遷的時候,半島中部就有一條“漢水”了,其南面還有馬韓部落,而且百濟南遷初期還受馬韓的控制。馬韓是三韓部落之一,在南北朝時也記作“慕韓”,“慕”與“貊”音近,再聯繫同樣命名的“漢水”存在,可以做這樣的推斷,即馬韓=慕韓=“貊”韓,戰國時的貊國在被燕國滅亡後,其餘部又南遷到了半島中部,半島中部的“漢水”、漢江(以後的叫法)是原在遼東的貊國餘部南遷時一併帶過去的地名。

3、貊國和三韓演變的關係

《漢書》中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滅衛氏朝鮮設置四郡的時候,半島南方只有一個辰國存在,到了《三國志》、《後漢書》中半島南部已經分為馬韓、辰韓、弁韓三韓部落了,說明南方的韓人有一個從辰國到三韓的演變過程,《三國志》有關韓人的記載“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辰韓者,古之辰國也。”,這裡透露了一個信息,即三韓中只有辰韓是西漢時辰國的延續,而馬韓、弁韓並非延自古辰國。上面說了馬韓=“貊”韓,可以說古辰國受到南下貊人的打擊一分為三,由貊人直接控制的成為馬韓,延續自古辰國就是辰韓,另有一種就是弁韓。

4、辰國分為三韓的大致時間和過程

《魏略》的記載“初,右渠未破時,朝鮮相歷谿卿以諫右渠不用,東之辰國,....”,此時仍是辰國,“至王莽地皇時,廉斯鑡為辰韓右渠帥,.....”,至少到新莽時期就分為三韓了。

《三國史記》中有關新羅建國的過程,赫居世居西幹-元年“先是, 遺民, 分居山谷間,....是為六部....,六部人以其生神異, 推尊之, 至是立為君焉. 人謂瓠為樸, 以初大卵如瓠, 故以樸為姓. 居西幹, 言王.[或雲呼貴人之稱.]”,這裡同時出現了朝鮮遺民和辰人的概念。赫居世居西幹-元年即西漢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衛氏朝鮮滅亡於漢武帝原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兩者時間相差50年,而且位置一個在半島西北(衛氏朝鮮)一個在半島東南(新羅),距離過遠,所謂建立新羅的辰韓六部應該不是朝鮮遺民,以後又多次出現了辰人、辰言的說法,所以建立新羅的辰韓六部應該是古辰國“遺民”,“遺民”說明古辰國已亡,而滅亡古辰國的應該是南下的貊人。再看《三國志》的說法:馬韓“辰王治月支國”,此月支國為馬韓一國,弁辰“其十二國屬辰王。辰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不得自立為王。”,這裡說明辰王是馬韓人世襲,受馬韓人即貊人控制,韓人不能自立為王。《三國史記》中赫居世居西幹-三十八年條“王讓曰: "·二為我屬國, 比年不輸職貢, 事大之禮, 其若是乎?" ”,這裡表明了辰韓與馬韓辰王的臣屬關係。

由此可見在西漢宣帝年間,最早的韓人部落聯盟-辰國,在南下貊人的打擊下瓦解,分為貊人直接控制的馬韓、古辰國遺民-辰韓以及別種弁韓。

5、貊人是一個什麼語言文化面貌的部族

前面已經說了半島中部的漢水、漢江都是南遷的貊人帶過來的地理名詞,那麼漢江流域應該是南遷貊人的聚居地,日後這裡又先後成為百濟、高句麗的領土,從歷史記載來看直到統一新羅之前,漢江流域一直是說一種穢系部族語言,可以推測,古貊國、貊人與高句麗、百濟一樣為穢系語言部族。

《三國志》中“又有小水貊。句麗作國,依大水而居,西安平縣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句麗別種依小水作國,因名之為小水貊,出好弓,所謂貊弓是也。”小水貊為句麗別種的記載也說明了貊與句麗一類的穢系部族關係密切,為同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