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你還記得那些年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喬家大院》嗎?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晉商喬氏家族的祖宅,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同名電視劇講述的正是我國古代三大商幫之一的晉商的故事。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眾所周知,與晉商齊名的,當然有我們潮商。而就算是在建築上,我們潮汕商賈的府邸同樣毫不遜色,今天就為您介紹有著潮汕版喬家大院之稱的——郭氏大樓!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郭氏大樓位於揭西棉湖,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相傳歷時近15年才竣工。大樓依山傍水,臨湖而立,建築考究,氣勢恢宏。大樓佔地5460平方米,整座建築共99間房,為潮汕地區典型的“駟馬拖車、百鳥朝鳳”格局;以硬山頂建築為主體,大樓前為廣場、圍牆和照壁,五落院堂,四條花巷;後有瓊樓,層臺聳翠,飛閣流丹。

喬家大院是晉商喬氏一族的府邸,而郭氏大樓自然是潮商郭氏的豪宅了。郭氏大樓的創建者名郭光祖,書名郭翊隆,在棉湖,人們通常都稱他為郭來。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這句俗語老一輩的棉湖人都很熟悉,講的便是關於郭來修建郭氏大樓時的一樁趣事。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潮商郭來,因糖而興。郭氏祖籍福建莆田,郭來的祖父在清康熙年間才遷至棉湖定居,一開始在棉湖南門頭居住,靠給棉湖的殷戶富家挑溪水換取菲薄收入度日,生活貧苦。到了郭來這一代,粵東各地大興蔗糖業,棉湖周圍農村多種甘蔗,不少農村鄉寨出現了用牛拉行石滾碌來壓取蔗汁製糖的土糖寮。當時棉湖及揭陽西部一帶的蔗糖遠銷江浙蘇杭京津滬一帶,利潤豐厚。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郭來看好蔗糖業的前景,從附近農村土糖寮中收購蔗汁,在當時屬普寧地界的糖水灶開爐煮煉,再裝在糖漏中冷卻凝晶,製成紅糖後裝袋銷售,同時收購其他製糖業生產的紅糖,裝船北銷。

據說當時,郭來每年收購和加工的紅糖達到幾百萬擔,設收購店4個,有貨棧13個,糖水灶用工上千人,並自有一支船隊,有海上可航行的大船18條。

《潮糖之路》第2集,講述潮商郭來發家致富的故事

郭來拓展了棉湖的製糖工業,帶動了一方經濟,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實業家。同時,他懷有善心,常做善事,多年設粥站茶站,施醫贈藥造福當地群眾。郭來還是當朝監察御史邱玖華的伯樂和資助者。邱玖華曾被郭來聘為私塾老師,在教書過程中得到郭來賞識,並支持他上京考試。後來邱玖華官至監察御史,郭來的第三個孩子被邱玖華帶到河南培養,做過河南府的通判。邱玖華留給郭氏的書法、對聯、牌匾等,都彰顯出他和郭來的情誼。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而郭氏大樓之所以能留存至今日為我們所見,也要多虧了郭來和邱玖華的這一段交情——

話說,靠糖發家的郭來決心修建郭氏大樓。他本想湊夠100間房,可偏偏住在最後角落一間房的鄰居就是不願賣房地,還在門前種下一種叫做“金不換”的草,表示重金也不轉讓相換。郭來挖空心思,在後樓右前方的一面圍牆下,挖了一個“雙苞井”,即牆在井中間,兩邊都有井口可以從井中取水,同時在井中修一暗室石門,以備急用,一方面也可湊足百門之數。

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建築方面亦然。士農工商,當時商人地位是較低的,郭來建造的郭氏大樓眼見已經遠遠超出其身份,想必會被朝廷追究充公。當時的棉湖進士、翰林院學士林景拔見郭來修建的宅子比自己的翰林府還要輝煌,心生不忿,便教一些孩童到郭來面前唱起歌謠:“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意思是郭來的大樓建好後會變成林景拔的。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多虧了邱玖華給郭來出主意,他讓郭來在大樓落成後,中祀郭氏先祖、唐代汾陽王郭子儀神位,燈籠書“汾陽府”,郭來又用重金向朝廷買來個“青州刺史”的官銜,在大樓的門匾中寫上了“大夫第”,有王府朝官的名義,才平息了時人的風波,而郭氏大樓也得以保存下來,成為棉湖郭氏子孫的基業。

如今,郭氏大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身為潮汕人的你,與其跑到山西看喬家大院,不如到揭陽棉湖看看潮商郭來創下的百年基業,領略其中的建築魅力之餘,也感受一番潮商先輩的創業精神。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潮汕版喬家大院瞭解一下!

資料來源:揭西旅遊民間故事、今日棉湖、 潮語新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