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脫酶”法有望“縮小”艾滋病病毒儲存庫

復旦大學盧洪洲教授課題組,通過對127例已經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進行研究後發現,感染者在治療前血漿中的加氧環化酶(IDO)活性高低可以被用來預測患者治療後HIV儲存庫的大小,活性越高,儲存庫越大,且在抗病毒治療後活性較高的患者體內的HIV儲存庫依然較高。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臨床傳染病》。

HIV儲存庫的存在是根除艾滋病的主要障礙。目前,抗病毒治療已經能夠明顯延長HIV感染者的壽命並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但HIV感染者仍然需要終身服藥。

據悉,加氧環化酶是人體內代謝色氨酸的一種關鍵酶,腫瘤、HIV感染等疾病可能正是利用了這個酶創造了適宜疾病發展的免疫微環境。研究發現,HIV感染者的加氧環化酶活性比健康人明顯升高,且在長期接受抗病毒治療後仍然無法下降到健康人的水平。所以,該酶可能參與了HIV儲存庫的維持。

“下一步的研究如果證實該酶參與HIV儲存庫的維持確有因果關係,並在HIV維持儲存庫的大小中發揮重要作用,那麼針對這個酶的藥物將有可能減小病毒儲存庫。”盧洪洲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