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學農技、找專家、問病害,關注“農百通”頭條號,學習種養殖技術,專家在線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問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一、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稻株症狀

1、早期感病後,尤其是苗期,導致拔節困難,表現植株矮化,分櫱增多;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2、葉色深綠,上部葉的葉面可見凹凸不平的皺褶,新生葉葉基或葉尖捲曲;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3、病株莖稈表面有蠟白色瘤狀突起,縱向排列成條形,手摸有明顯的粗糙感,後期變褐色;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4、根系變短、變少。後期變成黑褐色,病株地上數節有倒生鬚根;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5、高節位分支,不抽穗或穗小,結實不良。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二、矮縮病田間發生規律

1、不同品種之間,發病輕重確實有差異。雜交稻重於常規稻,兩系稻重於三系稻。昆蟲有趨綠、趨嫩和趨光性,所以葉色綠、柔嫩的苗昆蟲更喜叮食,得病概率大。

2、播種時間不同發病不同,5月播種的中稻因正是稻飛蝨隨雨水北遷高峰,病害更重。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3、育秧移栽田發病重於直播田及拋秧田;早、中、晚稻混栽區發病重於單季稻連片區;麥後一季晚稻發病重。

4、不同年份之間,同品種發病輕重不同。主要與年份間稻飛蝨危害輕重有關,稻飛蝨危害重的年份,矮縮病也更重。病毒為害逐年加重,面積逐年擴大。

5、不同管理水平,同品種發病輕重不同。主要與稻飛蝨防治是否到位有關。同一品種,管理差發病,管理好不發病。

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綜合防治

1、防治策略:以“治蟲防病”為目標;以“綜合防治”為基礎;以“治蝨防矮”為手段;合理佈局,連片種植;同期移栽,合理密植;清除田邊雜草,壓低蟲源、毒源。

2、防治原則: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後期;不同時期,交替、合理使用不同藥劑防治;避免昆蟲抗藥性;治蝨防矮:種子拌種、苗期噴藥。

3、具體措施:水稻7葉期以前,是關鍵防治時期

①催芽後、播種前用高濃度的吡蟲啉拌種;保護幼苗不得病。

②三葉期噴藥:播種後12-15天,噴施長效藥,保護幼苗。

③移栽前打好“送嫁藥”:移栽前4-5天,噴施速效殺蟲劑和抗病毒藥劑,做到不帶毒下田。

④返青藥:移栽後5-7天,秧苗返青,噴施速效殺蟲劑和長效殺蟲劑。

⑤封行藥:移栽後20-25天,水稻封行,再次噴施速效性藥劑,進一步降低水稻中後期大田蟲口基數。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4、藥劑噴霧防治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技術的主要措施:

①在水稻生長關鍵時期,噴藥防治白背飛蝨,儘量減少病毒傳播;

②對水稻噴施抗病毒藥劑,可儘量殺滅、鈍化病毒,減少病毒源;

③長期噴施一直藥劑容易讓稻飛蝨形成抗藥性。一般同一種藥劑同一生長季節不能重複使用兩次以上。所以,不同類型的藥劑要交替使用;

④在稻飛蝨大量遷入時期,建議使用快速殺滅作用和擊倒能力強的藥劑;

⑤在第二代稻飛蝨幼蟲高峰期,可使用幾丁質酶抑制劑類藥劑,如噻嗪酮;

⑥對帶毒飛蝨第二代,建議使用新型殺蟲劑一一吡蚜酮;

⑦對不同齡期稻飛蝨混合發生的,建議使用快速殺滅型和持效型藥劑同時噴施,或噴施復配劑,如25%異丙威一烯啶蟲胺、仲丁威一噻蟲嗪等。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由農百通整理發佈,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及諮詢當地有經驗的農技專家!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