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長治國保檔案(六十八)—北甘泉聖母廟

長治國保檔案(六十八)—北甘泉聖母廟

北甘泉聖母廟位於平順縣苗莊鎮北甘泉村西。因村中有一眼深約十餘丈的泉水,甘淳清涼,北甘泉由此得名。廟宇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25.34米,南北寬43.98米,佔地面積1114.4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其餘皆為清代遺構。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獻殿、正殿,兩側分佈為東、西夾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東耳殿。 2004年省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聖母廟全景

山門為二層式結構,一層為山門過道,設對開板門;二層為戲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式構架,單簷硬山頂,灰板瓦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聖母廟側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聖母廟平面圖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聖母廟保護標誌

山門開於戲樓下方,面闊三間,進深四椽,當心間開方形門洞,門楣上雕回紋。兩側各開一磚券掖門。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山門正立面

倒座戲臺建於山門之上,面闊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所不同的是兩條垂脊末端向斜上方挑起,具有了靈動的氣息,有些江南地區屋頂的味道。簷下斗拱三踩單翹,每間施平身科一朵。樑架結構四椽栿對後剳牽用三柱。當心間柱間闌額用浮雕的手法雕刻出花卉、盤龍。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戲臺正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戲臺樑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戲臺木雕

獻殿,捲棚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簷下斗拱鬥口跳,梁頭直接座於大斗之上,每間施平身科一朵。樑架結構四架樑通搭前後簷用兩柱。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獻殿正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獻殿樑架

正殿建於高0.72米的石質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四椽栿前乳栿通簷用三柱,單簷懸山頂,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昂,灰筒板瓦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聖母殿(正殿)正立面局部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聖母殿(正殿)鋪作及樑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聖母殿(正殿)樑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聖母殿(正殿)樑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聖母殿(正殿)鋪作

北甘泉聖母廟院內有一古松,位於獻殿前。松樹長勢奇特,高於地面三米處彎成之字形,形為龍首,樹幹平展,伸向四方,彎彎曲曲猶為一條巨龍,故人們稱之為龍松。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龍松全景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院景局部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院景局部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聖母殿供奉的主神為九天聖母,也稱九天玄女。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戰爭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最初是人首鳥身的形象,是玄鳥的化身,玄鳥是殷商的先祖,後被編入黃帝神話當中。對於九天玄女的記載,在歷代文獻和小說中,有繪聲繪色的描寫。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有《詩經.商頌.玄鳥》、《史記.殷本記》、宋代的《雲笈七籤》、宋元間編撰的《大宋宣和軼事》、明代四十四回本《三遂平妖傳》等書。後來,則被徹底人神化了,在天為九天玄女,在地為太乙之君,驅雷舉電,叱風吒雲,塊掇五嶽,懷攬四海,神通廣大,威力無窮。傳世有《九天玄女救世真經》與《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等經書,以教化世人。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