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開學倒計時 高校教師支招教你“收心”擺脫“開學恐懼症”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李華錫 實習記者 陳功傑 謝嬋)暑期假期“餘額”即將歸零,9月開學季正在悄然走來。於新生而言,這是一個青春與汗水交織的舞臺,憧憬著大學生活,在學業、能力、感情等許下對自己的期望;老生在新的學期對自己也會有著新的目標。但經過漫長的暑期生活,許多同學在暑期中玩遊戲、旅遊等,使自身過於“放鬆”的假期生活與即將開學的“緊張”的學習節奏落差較大,這樣一緊一鬆,缺少緩解與過渡,人在生理上因過於快速的改變而不容易適應,心理上也難以接受就容易產生“開學恐懼症”。

“開學恐懼症”又叫“開學綜合症”,是在假期結束之後開學之始,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病態表現。此症有多種表現形式,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噁心、腹痛、疲倦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面對即將開學,高校大學生該如何“收心”支招,幫助同學們儘快“收心”,擺脫開學恐懼。

开学倒计时 高校教师支招教你“收心”摆脱“开学恐惧症”

社交恐慌,教師支招安然“收心”擺脫焦慮

李夢是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的一名2018級新生,她目前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在大學是否能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因為高中圈子封閉,大家的經歷都放在學習上,我的社交能力較弱,性格也比較內向。”如何與來自天南海北,生活方式大不同的舍友們和諧相處?如何在社團部門活動中發展自己的能力?如何在大學裡與同學老師相處?社交上的疑惑讓李夢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產生恐慌焦慮。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團委組織部部長相欣餘認為,無論是面對大學室友還是社團成員,真誠待人、樂於助人是掌握良好社交關係的基礎。人際關係處理好,能讓新生更快的適應當下的緩解。但同時,她建議李夢不要把注意力過多的放在社交能力上,而忽視了同學情誼。“社交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李夢已經有了這個意識就很好了,當她慢慢地從自己宿舍的同學到班級同學再到學校同學,接觸的人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社交能力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基於李夢同學的情況,相欣餘建議新生,來到新的環境,如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人際關係焦慮,那就要注意加強性格鍛鍊、改變固有觀念,樹立生活信心、培養交際技巧,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情懷去贏得他人的理解和友誼。

开学倒计时 高校教师支招教你“收心”摆脱“开学恐惧症”

厭學畏學,教師建議加強自律遠離“開學恐懼症”

來自新疆的大二學生熱依罕現就讀於中央財經大學,面對開學,她顯得有點牴觸。“最近晚上會失眠,作息也開始不規律起來。”“我和其他同學基礎有些差距。”雖然已經習慣了北京的生活,但是教育基礎的差距導致她並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害怕開學,也害怕學習新的東西”,熱伊罕說。

臨近開學,鄭州大學醫學系大二學生白光目前仍然過著“顛倒黑白”的生活,假期開始之前他也曾制定一系列旅遊和閱讀計劃,但幾乎沒有實現,遊戲和無意義的線上交友佔據了他大量的時間,“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自制力太差了。”

離家太遠不適應學校,暑期不合理的休閒方式導致大學生一時間厭學、畏學的情況比較普遍。

“無論是畏懼開學或是不適應新的學期,學生本人都應該引起重視。”對此,湖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團委書記周星表示,治療開學恐懼的方法就是在假期中要像在校期間一樣保持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要明確自己大學生涯的目標,制定好大學生涯的規劃,“不管是在校讀書還是放假回家,每一天都會是在為自己努力拼搏!”

同時,周星坦言,在他接觸到的學生裡,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容易患上“開學綜合徵”。“大學強調的是學生對於個人四年學習及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以及綜合能力的鍛鍊提高,而自制能力較差的這部分同學平時對於自身的約束力不夠,極易迷失學習目標。”

周星認為,這類同學假期時間既不能進行合理規劃,也不能維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開學前後的生活學習狀態落差較為明顯,因而表現出很明顯的“開學綜合徵”。

根據公開報道,開學綜合徵與我國目前的學期制度有關,按照傳統的學期制度,四個月的強度學習與兩個多月的無節制放鬆之間,很容易給高校學子帶來心理上的落差和生理上的不適應。而在一些有小學期的高校裡,“開學綜合徵”的案例並不是很普遍。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大二學生張澳目前正在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小學期,他告訴記者,小學期的作息時間與正式開學的作息時間是一樣的,而這對於很多暑假被大量睡眠和遊戲支配的同學來說,無疑是給了一個緩衝期,讓之從慵懶的暑假順利過渡到新一輪的學習生活中。

“剛回學校那幾天課堂效果一般,但慢慢就回歸到一種正常學習狀態了,至於開學,也不過只是一個儀式了。”張澳說。

开学倒计时 高校教师支招教你“收心”摆脱“开学恐惧症”

學習壓力大,諮詢師建議合理規劃適當“減壓”

“我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每一個階段都想讓自己更好,但這會讓我活在一種緊張感裡。”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大三學生趙木星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但面對開學有些焦慮,本能的想要給自己安排更多的事情,他承認是“想通過短暫的充實感找回安全感吧”。

自學複變函數、為六級英語考試做準備,提前預習專業課……趙木星每天逼著自己學習,為此他樂此不疲。但這並未能緩解他的焦慮。

“停下來的時候,感覺四面八方的壓力噴湧而出。”趙木星說,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他也嘗試用寫日記、閱讀名著的方法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積極面對當下。但這效果並不明顯,在文學的世界裡他更加傷春悲秋。

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思政輔導員、二級心理諮詢師梁新巍認為,趙木星為自己能夠變得更好安排了很多事情,忙忙碌碌但是依然很焦慮。即使是假期,你也安排了很多學習內容,一旦休息下來就害怕自己浪費時間,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其實合理適當的休息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趙木星做了很多事,但是沒有合理的規劃時間,她建議,趙木星需要良好的計劃和時間管理方法,弄清需要做什麼事情,輕重緩急優先次序,高效利用時間,合理休息。

“趙同學每天的時間比重大多數都在安排了重要而緊急的事情,每天逼自己學習,沒有合理的休息,所以感到壓力很大,一旦停下來就不知所措。”為此,梁新巍給和趙木星同學有類似困惑的同學提出建議:一是可以制定時間計劃表,計劃時需要留出彈性時間,不能計劃的太緊湊;二是要靈活安排時間,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要讓時間計劃表綁架你的生活。“相信大家掌握了時間管理的方法,能夠更加高效的利用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輕鬆而充實。”

“開學綜合徵”的形成原因視個體案例的不同會有區別,但學生、家長、老師都應該認識到“開學綜合徵”的客觀性以及危害性。在採訪了大量的患有“開學綜合徵”症狀的同學,並結合高校教師和心理諮詢師的分析,記者建議:一旦感覺自己有“開學綜合徵”的症狀,首先要學會自我緩解,但是一旦情況超出了學生本人能解決或承受的範圍,就必須要尋求家長、輔導員,甚至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記者瞭解到,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配備有專門免費的心理諮詢室,並有心理諮詢師,圍繞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展開工作,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諮詢與指導作用。如有困惑的同學,可以和自身高校的心理諮詢室取得聯繫,及時治療,疏解壓力。(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學生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