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夏仙寶


本人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深知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確實需要規範引導和培養,特別小學階段。

一、選擇適合孩子認知特點和感興趣的書籍,培養和保護小學生閱讀興趣。

並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看,培養讀書的興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年齡增長閱讀能力的提高,所閱讀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

1、繪本閱讀時期,一般從四歲到小學一二年級。

按一般認知規律來講,孩子們要從繪本讀起,繪本以它豐富的畫面感啟發孩子的想象能力、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沒有讀過繪本的孩子閱讀興趣會大大降低。也很難跨越到下一階段去讀內容更深刻的書籍。

繪本的選擇:並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適合孩子閱讀,本人認為應該選擇中外繪本名著類讀物,比如“迪斯尼系列”裡面有很多著名童話故事,比如《冰雪奇緣》《白雪公主》《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醜小鴨》《灰姑娘》《小熊維尼系列》《比得兔》等這部分繪本,大多被拍成電影,語言優美、情感豐富,三觀正確,很適合作為思想啟蒙讀物讓孩子們來讀。還有《彩虹魚系列》《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布魯姆博士系列》《猜猜我有多愛你》等,這些繪本雖然多以動物為主角,但演奏的都是人間真情,對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很有幫助。但像一些小出版社會出版的繪本,多是粗製濫造,錯字連篇,而且功利性太強,不適合提高文學感知能力和文學修養。

另外《安徙生童話系列》和《一千零一夜系列》等並不是所有的童話都適合小學生來看,很多童話人文思想不強,而且邏輯混亂,雖然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但不適合多看,不利於建立邏輯思維。

2、兒童文學閱讀時期,一般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都可以接觸交愛上這類讀物,它使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和更豐富的故事情節和思想情感吸引著小朋友們。

兒童文學不同於童話故事,它描繪的是現實生活,以表現人與人、人與動物或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情,是小學生間接體驗生活,啟發思想,豐富情感,為寫作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的必讀書目。

兒童文學著名作品很多,國內的作家有曹文軒的《草房子》《青銅葵花》系列、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楊紅櫻作品、張天翼的作品等,國外的有《夏洛的網》《愛的教育》《海底兩萬裡》《哈利·波特》《小海蒂》《苦兒流浪記》等。

三、中外文學名著閱讀時期。中外文學名著文學價值高,蘊含社會變遷、人生百態,沒有一定的閱讀量,讀不懂此類作品,因此不要急於拔高或求成,否則不但培養不了閱讀興趣,反而讓孩子厭惡讀書,當孩子的閱讀能力提高到一度程度,思想漸趨成熟,他們自然也就喜歡讀名著了,一般從六年級開始讓孩子接觸為好。

國內古代的文學名著中小學階段必讀的是《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和《三國演義》以瞭解文學常識為主,不要求熟練閱讀,另外古文言文讀物也應該廣泛涉獵一些,小時候如果讀過《弟子規》《論語》《三字經》等啟蒙作品的話,到五六年級要深刻了解它的含義,同時往更深處涉獵,比如《古文觀止》《戰國策》《左傳》等培養古文言文的語感和翻譯理解能力,對中學和高中的古文言文的學習和閱讀理解將大有裨益。

國內現當代文學著名作品多從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中選擇,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還有他的其它作品,都可以讀,《狼圖騰》《朝花夕拾》《城南舊事》等。國外名著選擇情節較簡單來讀,如《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母親》《我的童年》《簡愛》等。

值得注意的是,當孩子對此類作品不感興趣時,不要強受,以孩子興趣為主,只要喜歡讀愛讀比不讀要強之百倍,所以小學閱讀能力的提高除了家長和老師的必要精挑細選和引導外,更要注重孩子本身的接受能力,有些小學生到了六年級依然愛看繪本,那就讓他看,選擇情節比較複雜的繪本系列來看,比如《不一樣的卡梅拉》《迪斯尼系列讀本》等,其思想性和情感性一點也不輸於其它文學作品。相信孩子只要喜歡讀,並積累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

另外,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提高閱讀能力,一方面有利於寫作,另一方面有利於做各種考試中閱讀理解題。而在不斷做題中,更有利於吸引文章的精華,也是提高閱讀能力,更準確理解文章,更準確分析文章寫作方法並加以運用的又一提高閱讀理解的渠道。這條閱讀能力提升之路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指引,而且更見效果,具體方法我在之前的問答中都有詳細講解,需要可以前往翻看。相信不會另您失望。


指尖教育帝國


小學階段的閱讀能力培養應該分階段:

階段一、1-2年級 培養閱讀興趣

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閱讀的興趣,增加識字量,因此以孩子愛好為主。

帶孩子去書城或圖書館,讓孩子自己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一開始一定是以圖多為主,只要堅持,到了二年級,自然會選擇文字多一些的。

階段二、3-4年級 深入理解文章

邏輯思維開始成熟,能夠開始學習理解段、文章主要講述的內容,懂得字詞句的優美。從原來簡單的內容嬉笑閱讀,開始轉變一些有深意的文章。

父母可以引導一些中長篇文章或者優秀作文跟孩子分析。以期待孩子對整篇文章結構的理解,段與段的內部邏輯結構。

階段三、5-6年級

對上一個階段的熟練訓練。如果孩子能夠把它運用到作文中去,那就說明已經完全掌握。因為只有完全熟練掌握,才能運用自如。



我是一位父親,為做好父親,十年來一直在思考和踐行如何做好一位父親,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上儘量的不出大錯,希望可以和各位分享及交流。


朱文亮談家教


深圳小作家作文覃老師為你解答分享:

深圳小作家作文閱讀寫作教師,四位一體作文教學法創始人,10年以上閱讀寫作一線教學輔導經驗,擅長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啟蒙教學輔導,小升初、中考閱讀寫作教學輔導。

首先,在最早的階段,比如說一二年級,以培養興趣為主,不要去規定孩子看什麼書,有的家長會給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看《三國演義》,雖然是注音版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沒有必要,他們可能還是會對《米小圈上學記》更感興趣。因此,最初以培養興趣為主,等孩子漸漸大了,如果養成了要讀課外書的興致,再去對他的閱讀類別進行引導和調整才會比較合適。

  其次,要讓孩子持續性地讀書,家裡最好有一種讀書的氛圍。比如說:以前遇到過一個家庭,媽媽說:“孩子放學了,即使我刷了一天的手機,在孩子到家之時,我也要讓他看到媽媽捧著一本書在讀。”意思其實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也看書,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這件事很有趣。要養成一種好的讀書氛圍,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讀一本書,互相交流,互相探討情節,有時候孩子沒讀完家長卻讀完了,家長可以故作神秘地調動孩子的胃口,效果會很好。

再者,還有一種做法很有意義,那就是每個週末都帶孩子去圖書館,圖書館的氛圍是很不一樣的,孩子多去幾次就能感受到那裡特別的氣息。有過體驗之後,他才能向圖書館裡的其他人一樣,對知識產生敬畏和渴求。

以上是深圳小作家作文覃老師為你解答分享,

更多詳情百度搜索:深圳小作家作文,深圳作文覃老師





深圳精英數學團隊


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有:

  1. 多讀書。提高閱讀能力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書,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習慣,哪怕是有很多他不認識的字詞,但是在通讀之後只要他能夠答題理解書中內容就好了,孩子會慢慢發現書中的無限樂趣的。讀的書儘量多讀原著。尤其是讀名著或者外文的時候,翻譯的作品很多,要想很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傾向還是應該讀原著,對於外語的學習,要儘量的讀原文,因為原文才是地道的外文,符合語言的運用規律和語法特徵。

  2. 多寫多做筆記。讀書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每次去讀,每次都要記筆記,你會發現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經常記筆記可以促進自己的總結和思考,有利於 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多鼓勵孩子,孩子在閱讀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實上小學的孩子,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因此這個時候家長一些負面的話,一些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一定要儘量避免。比如,在孩子寫了一篇作文之後,首先要全面瞭解孩子作文的整體情況,不能因為有幾個錯字,或者語言表達的不到位,就呵斥孩子,有的家長在這方面特別不注意,經常會聽到“笨死了”、“你怎麼這麼沒心”等訓斥孩子的語言,其實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是,肯定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篇作文了,比如對作文裡面表達的比較好的句子給予表揚,這樣孩子的愉悅心情,能夠促使孩子在主觀上就更喜歡寫作文。另外由於孩子上小學期間,很多生字可能不認識,這就需要家長多付出一些,不要覺得麻煩,不要動不動就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影響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樂森在線


孩子,你不閱讀,你能有系統的思維能力嗎?

孩子,你一目十行的看書,你這是低效的閱讀,為什麼不停下來思考呢?

是呀,家長也知道,要好好閱讀,最近幾天好多家長給我留言,讓我推薦書籍,如何提升閱讀素養?

因此我想把閱讀的一些想法分享出來,跟廣大的家長朋友交流一下:

我認為閱讀的核心是:閱讀不是看著書就完事的,而是要思考,要認真地思考,這樣才能建立系統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把知識吸收。

有了這樣的一個核心,那麼我們就要進行高效閱讀,進行系統閱讀,到底該怎麼進行呢?

一、選書籍

前幾天,一位孩子的爸爸給我打電話,在電話裡說道,孩子非常喜歡看書,去年看了93本,但是閱讀理解就是提升不了,寫作文還是寫的一般。

我當時就問道,那麼孩子讀的過程中,是不是一目十行地讀,他說:“是的”。

那麼這就是不高效閱讀了,當時他還問道,怎麼才能使孩子高效閱讀呢?

我的建議是:首先選擇他喜歡的書籍,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在一個領域中,把內容研究升入一些,比如說:孩子喜歡歷史方面的,那麼我們家長以歷史為主線,為孩子選擇書籍,先選擇故事類的歷史讀物,從遠古時期一直到近現代,以時間為軸,讓孩子仔細的讀一遍,讀完之後,在進行細分領域的閱讀,這個時候可以讀某個朝代史或者某個領域歷史,如:藝術的,科學的等都可以,這樣孩子的知識專業度就會越來越強,可能到初中能成為一位某領域的小專家。

這是關於書籍選擇方面的。

二、閱讀要動筆

我發現一個現狀,很多孩子閱讀時,他們從來不動筆,而是光看,如果不動筆意味著思考不深,意味著只是把故事情節看了,意味著沒有自己的觀點產生,那麼,這樣就會看多少忘多少,可以定義為低效閱讀。

那麼如何才能高效閱讀呢?我一定提倡,閱讀一定要動筆,如果不動筆就不閱讀,因此關於動筆摘抄方面,我為大家做了一份閱讀摘抄本,希望對大家有借鑑意義。

三、閱讀離不開朗讀

對於好的內容,我建議同學們摘抄以後,要不定期地進行朗讀,我們都看過董卿的《朗讀者》,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節目,我們可以不用跟《朗讀者》一樣,聲情並茂地讀文章,但是,我們要有感情的朗讀,因為這不僅僅使我們對內容理解得更深,同時也能提升我們的記憶力。


綜上所述:閱讀很重要,我們要高效閱讀,要系統閱讀,拒絕低效和浪費時間的閱讀。

您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同時關注小謝語文,如果您覺得有幫助,請為我點贊,您的鼓勵是我答題前進的動力。


小謝大語文


🌹[小學階段的閱讀目標和要求]

📒(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標點符號,把握好停頓與間歇,讀出抑揚頓挫。

📙(二)默讀要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三)能夠藉助拼音和詞典進行閱讀,理解閱讀中所遇生字或詞語在本文語言環境中的準確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四)聯繫上下文,推測與猜想文章中有關詞句的含義,體會表達效果。

📁(五)在閱讀中揣測、琢磨文章的表達順序,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概括出中心意思。

📰(六)閱讀敘事作品,要清晰的掌握事件或故事的梗概,簡單的描述出印象和感受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能說出自已的喜歡、憎惡、同情、崇敬、嚮往等感受。

📓(七)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其意境不可過度解釋。

📕(八)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和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和作用。標點就像人的“五官”,缺一錯一都不可。

📒(九)課本和老師要求背誦的詩文,必須按時完成。

📚(十)從3年級起,逐漸增加課外閱讀量。5年級起,每個假期的閱讀量應大量增加。

💗學好語文贏天下!祝你能贏!


笑看東籬


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成長情況。

現在很流行的一段話是:這個時代正在獎勵會讀書的人。

如果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讀書能力,長大以後也有十幾、二十年的知識沉澱,相較於那些不讀書、不思考、不瞭解的人來說,可以算是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了。

我們都知道從一到N比較簡單,但是從0~1就很困難了。原本孩子並沒有閱讀的習慣,加之人的天性愛偷懶,如果孩子對讀書沒有極大的興趣,很難養成讀書習慣。

白巖松說:在會讀書之前,是人選書;書讀多了以後,就是書選書了。

也就是說,在一開始,孩子對書並沒有什麼瞭解,必須親自去讀,才能對書產生興趣。

  • 01

因此,家長要想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經常帶他去圖書館,或者書店走一走,是很有必要的。經常讓他看看書店裡的人都在做什麼,在家裡也對他言傳身教,很容易讓他對書本感到好奇,想要搞清楚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愛讀書。

如果讓孩子在外面放縱玩耍,整天跟別的的小夥伴嬉戲打鬧、不見書本,肯定不會知道書給對人的吸引力。

選擇一個好的環境 是培養孩子讀書能力的第1步。

  • 02

家長可以任由孩子在書店中閒逛,挑選自己好奇的書隨便翻翻。如果孩子想要買本書回家看,那最好;如果孩子並沒有這個意願,家長也應該買一些有趣的讀本,回家自己先研讀一遍,然後用口述的方式,給孩子講解書中的故事,或者道理,然後逐步引導他自己去重新閱讀這本書。

我知道家長不願意讀書,感覺自己年紀大了,沒有耐心去讀,也不想去讀,可你也要為孩子的終生習慣想一想,假如整個家庭環境都是抱著手機玩,或者睡大覺,而逼著自己的小孩坐在小板凳上,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書,這種場景看起來和諧嗎?顯然是不和諧、也不公平的。

  • 03

當孩子開始讀書以後,就可以進入到白巖松所說的書選書的狀態了。

簡單來說,就是書讀得越多,反倒知道自己究竟愛看什麼書。

其實也不難理解,當我讀過小說、社科、心理、管理或者藝術時,我會發現小說太浪費時間,管理沒意思,藝術又看不懂,最後我會感覺更符合我的興趣,於是開始對社科類書籍廣泛閱讀,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及興趣。

孩子讀書到了這種狀態時,完全不需要家長再催促,他自己就會不停地買書、看書。


結語:

總結一下,先給孩子營造一個讀書氛圍,再帶著孩子一起讀書,在孩子明白自己興趣所在時,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他自己就會變成愛讀書的乖孩子。

如果感覺還不錯的話,期待你的一個贊或者評論哦~


菜鳥微成長


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無需贅言:不僅是因為語文在高考中的權重越來越大,更是因為無論將來從事什麼工作、何種專業、乃至生活,這項能力都是必備技能。

所謂能力,必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積月累、點滴匯聚。所以,家長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務必不要功利心太強,要從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出發,放長線釣大魚,讓閱讀成為伴隨他一生的習慣,而不能期待看了幾本書就得作文成績大好或考試閱讀理解滿分之類,那樣只能適得其反,緣木求魚。

閱讀能力的培養,對於小學生來說,其實也簡單,就是多讀——這大概也是唯一的途徑。作為家長,可以帶孩子經常逛逛圖書館和書店,讓他體會隨意亂翻書的樂趣,也給他一定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小學語文教學如果算精讀(字詞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老師都會掰開揉碎地講),那麼,孩子在家裡該補上的就是泛讀,大量、廣泛、持續出於好奇心和興趣的閱讀,不必字字皆通,可以連蒙帶猜不求甚解,只要孩子在這種閱讀中感受到快樂,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功。只有經過足夠量的閱讀,到一定程度,才能談得上讀出主題大義、字裡行間隱含的意思、文字的通暢與否、以及語感風格等等這些閱讀涉及的“能力”。

對孩子的閱讀,我個人覺得,不少家長和老師還有一個誤區,就是隻讓孩子讀自己認為的“好書”,而不是孩子自己喜歡和願意讀的書。而事實上,不少經典和世界名著講述的時代和故事,距離現在小朋友的生活和思想太遙遠,很難產生親近感。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被摁著頭捏著鼻子讀書,怎麼可能長久,又怎麼可能欣然會意。


克韓


愛閱讀的孩子幾乎都能具備良好的學習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與能力的重要時期。作為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和引導:

1. 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激發閱讀行為的最有力推動器。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讀書呢?

1)父母以身作則,多在孩子面前閱讀書籍。

2)在3~6歲階段,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愛與陪伴會讓閱讀在孩子心裡烙下甜蜜幸福的印記。

3)多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看書。

4)在家裡幫孩子佈置一個溫馨舒服的閱讀角。

2. 幫孩子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

愛上讀書,也需要堅持讀書。從小學低年級開始,讓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看課外書。

可以選擇在睡覺前,先從1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30分鐘,到高年級,最好每天不低於1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

習慣成自然,相信堅持的力量能讓閱讀的種子生根發芽。

3. 用摘錄、複述故事、思維導圖、讀書筆記等多種方式提高閱讀能力。

鼓勵孩子採用多種閱讀方法和手段,例如摘錄書中的好詞好句,複述書中某個故事,用思維導圖畫出主要任務關係,輸出簡要書評的方式。

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吸收書中的知識或脈絡,逐步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青絲媽媽


小學階段,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吧!學齡前,包括幼兒園階段,以看圖說話為主。認識事物,感受事物,記憶事物。接觸少量與生活相關的獨體字。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漢語拼音。並以漢語拼音為柺杖,學習常用的獨體字和合體字,接觸遣詞造句,複述重點課文。到二三年級,不但能造句、寫短語,還會寫百字內的短文章。把句子儘量寫通順,把事情交待清楚、明白。到四、五、六年級,己基本脫離課圖和拼音,能自主閱讀文章,複述文章。用閱讀學到的知識自己寫記敘文、應用文和簡易的論說文。可以自已閱讀報刊、文章、雜誌、小說、書信。可以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給文章劃分段落。我在這兒只所以把四、五、六年級綁一塊說,是因為學生的消化水平實在有差異。有的三類苗,六年級快畢業了,不及一個三年級學生……。當然,閱讀的內容還包括許多,我在這兒就不一一贅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