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淄博民間故事:大佛爺的美瘤

大佛爺的美瘤

淄博民間故事:大佛爺的美瘤

相傳西漢景帝二年,北方大旱。般陽縣整年滴水未見,土地龜裂,莊稼顆粒無收。儘管人們虔誠地一次次求天神,拜雷公,祈雨救災,可老天無眼,毫無惻隱之心,致使草根樹皮成了維繫災民生命的唯一食糧。

正當人們叫天不靈、喊地不應的時候,般陽城東北角長出了一尊坐式小石佛,而且從小石佛下隱隱傳出“嘩嘩”的流水聲,這可鬨動了全城的黎民百姓,萬民齊刷刷地跪在了石佛前,不住地祈禱著:“神佛顯聖,搭救災民吧。”說來也真怪,只見石佛周圍漸漸變得溼潤,天空的烏雲也從四面八方向佛頂積聚匯攏,剎那間,一聲響雷,濃雲密合,瓢潑大雨從天而降。人們哪管雨打臉、水透衫,無不流著感動的熱淚歡呼著、跳躍著,紛紛捧起雨水如飲甘露一般喝個沒夠。

兩個時辰過去了,雷聲不停,大雨不止,雨水填滿了溝,溢出了壕,平地積水滿過了雙膝,眼看小石佛就有被水淹沒的危險,正在這緊要關頭,只見石佛晃了晃身子,立刻長高了一尺多,驚得人們立時跪入雨水中哀求著:“水足夠了,再不要下了。”話音剛落,濃雲裂開了縫隙,太陽露出了笑臉。雨過天晴,百姓感恩戴德,搶種完了五穀,自願捐獻錢物,拜求縣太爺為石佛修寶殿、塑金身,保佑般陽一方樂土。

縣太爺積善好德,當即招來號稱般陽縣“一把刀”的能工巧匠李三,限他三個月完成修建佛殿的任務。李三奉命接了重任,唯恐誤了期限,擔罪不起,所以特意分了兩班工匠日夜不停地施工。僅用兩個月就建起足有兩丈多高的一座紅壁綠瓦、莊嚴肅穆的雄偉佛殿,李三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他準備第二天回稟縣太爺驗收交工。

可第二天早上來到佛殿前一看,嚇得他三魂丟了兩魂半,原來一夜之間,石佛的金身奇蹟般地又長了兩丈有餘,佛頭頂破了綠瓦,露出整個頭顱,正慈眉善目地對著他笑呢,他哪敢怠慢,親自領著一班徒弟趕忙重修殿頂,可第二天佛首又拱了出來。石佛像故意和他逗樂似的接連頂開了五次,他也翻修了五次。弄得李三是哭笑不得、束手無策,眼看限期僅剩最後六天了,如何是好呢?家人、徒弟無不為他捏著一把冷汗。俗話說“人有心事難入睡”。這天夜裡,他雖躺在床上,可翻來覆去不能入睡。有什麼辦法能叫石佛不長了呢?當他想到這佛像老是夜裡長時,不知什麼靈氣感應了他,一個鯉魚打挺爬起,奔向佛殿,順手抄起一把瓦刀,踩著佛身攀上了佛肩說:

“佛爺呀佛爺,我李三非要親眼看看你咋個長法不可。”話音未落,他就覺得石佛全身一抖,他靈機一動,一瓦刀向佛的額頭砍去:“你還要長呀,佛爺!”石佛的額頭上,立時鼓起了一個西瓜般大的石瘤子。他探著身子看看石佛的面容,石佛仍笑眯眯地對著他,並無憤怒之色。之後,石佛一夜再也沒有抖動。翌日,李三忙領工匠重新裡外修飾後,向縣太爺交了工。從那以後,被縣太爺命名的“開原寺”中的這尊已是三丈多高的大石佛,金身定型,額頭上的石瘤子竟給大佛像增添了不少美色,同時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一種笑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