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传统手艺:“琉璃咯嘣”


吕梁市交城县覃村是“琉璃咯嘣”的原始产地,据记载,交城琉璃咯嘣已有近400年的生产历史,这里生产的琉璃咯嘣因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色彩斑斓而全国闻名。过去每逢庙会节日,孩童们吹起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大街小巷都传出清脆悦耳的“咯嘣”声,成为人们甜蜜温馨的童年记忆。2007年,交城琉璃咯嘣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阴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侯晋帅

琉璃咯嘣由于纯手工的独特工艺局限了它的传承发展,使得这一汉族传统工艺更加地稀有珍贵。在交城覃村,琉璃世家“四和堂”的后人高世俊从16岁开始学艺制作琉璃咯嘣,潜心钻研,精心制作,38年从未间断,使得这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宝贵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53岁的高世俊出生在琉璃咯嘣世家,也是这项古老民间手艺的第四代传承人,16岁进入炉房学艺,38年不间断生产制作,使得高世俊对琉璃咯嘣有了特殊的感情,他不仅在老字号产品的基础上创新研究了新的产品,更使得这项传统民间工艺品走出了三晋大地,畅销国内外。


琉璃咯嘣的品种可分为平底型和葫芦型两大系列,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多个型号,还有葫芦、盘龙、檀香壶等多种形式,此外还可以制作出琉璃喇叭,其中以三尺以上的长号最为罕见,它可以模仿军号声,吹出悦耳的声调。“火候和力度是关键,过去学艺往往得三年以上才能出徒,而且生产率还不高,现在他每天能生产600个琉璃咯嘣”。高世俊介绍说。

高世俊自豪地介绍起自已这几年精心自创的七节宝塔、水烟袋、盘龙、大小葫芦等工艺品。

最小的琉璃咯嘣只有拇指大,但响起来声音一点也不差!

地面、灶台、玻璃、墙壁,凡是有平面的地方,都成了高世俊表演的平台。图为咯嘣的最后一道工艺---压面。

一间小屋、一台小炉、一支玻璃管、一个艺人,在传承着千百年的民间手工艺。

交城覃村琉璃咯嘣有着美丽的传说,门上的对联给了这项民间手工艺别样的传奇。

“一个英国老外看到这东西喜欢得不得了,硬是买了我整整一大箱货带回国内”。 高世俊一边介绍一边在展示他自创的水烟壶。

武兴安老师傅不仅是高世俊的师傅,也是吹琉璃咯嘣吹了60年的老艺人。

玩咯嘣的儿童在覃村随处可见。

全家来帮忙。图为高世俊的两个女儿在包装即将发往西安的琉璃咯嘣。

传统的琉璃咯嘣有易碎、割嘴、不方便运输的缺点,高世俊全部进行了改进。每个咯嘣上的网状套管,看起来简单,却解决了咯嘣的所有问题。

民间工艺源于手工艺,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和美的积累,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志,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技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我们相信,交城琉璃咯嘣工艺,在高世俊等老艺人的传承下,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