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靠衣服马靠鞍,给骡马做“项链”的农村老手艺,你见过吗


这匹枣红马脖子上戴的这个白色的物件在晋南农民把它叫做套项,陕西人把它叫做拥脖,现在的孩子没有见过竟然把它叫做项链。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晋南农村几乎家家养牲口耕种承包地,套项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机具逐步取代牲口耕地,骡马几乎很难见到,不要说这个套项了,更别想再看到做套项的人,它到底是干啥用的现在的孩子也讲不出。

这个老人就是制作项圈的手艺人。在晋南一个小山村我们拍到了老手艺人制作套项的工艺。老人姓午今年61岁,他说自己16岁跟着父亲学了这做套项的老手艺,老父亲是20岁的时候在陕西学的手艺。制作的第一步先要挑选上好的棕毛片。

上世纪80年当地土地承包责任之后,农村家家户户养牲口,耕地的时候套项是骡马驴脖子上必戴的物件,它既能防止牲口的脖子受伤,还能让牲口用力平衡,所以老午的手艺活儿很吃香,那个时候做一个套项能卖到20元。这个工序叫铺底片。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农机发展,农村里骡马驴这类牲口使用的减少,老午的生意也是每况愈下。原来县里3家做套项的人最后就剩下他一个还在做着。

老午将棕毛片先从中间卷起,用铁锥子固定住,要开始将棕毛卷起来准备包裹。

他将棕毛片片卷起压牢,逐步固定住。

据老午讲,原来一年能卖100多个套项,现在一年也就能卖3个5个的。他几乎已经不做这个活了。价格也从原来的20一直涨到现在的300元一个。今天有人要买,所以他才把工具寻出来制作一个,看到老午做套项,村中几位妇女也来观看。

做了套项几十年,长期的弯腰让老午落下了职业病,腰间盘突出,现在做上一会老午就要伸伸腰活动一下,今天从早上8点开始做这个套项。

开始缝制了,卷好固定的棕毛老午要用尼龙线将它缝住固定。

老午在当地做套项很有名气,尽管现在活已经不多但是农民们还能记住他。看到老午今天在制作套项,村中一位老人也拿出自己家的一个旧套项让他修理修理。

老午家中还有90多岁的父母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由于近些年套项生意的减少,靠这个手艺难以养家糊口,所以他已经转行靠养蜂致富。缝好的棕条老午还要用白布包裹。

用白布包裹好后,老午用绳子将套项上端扎困,这样套项的基本形状已经形成。

老午做套项的棕片都是早些年从陕西买来的,现在家中还有少量存货,那个时候2元一斤,做一个套项要用6斤左右。由于他扎的套项质量好,一个套项的使用期都超过10年。

老午将白布包好的套项最后在木头锥形上扩张定型,然后放上皮子再次包裹缝好,这样一个套项才算完成。套项的制作大小略有变化,这要看牲口的大小而定。

中午11点20分的时候老午完成了套项的制作,用时3小时20分。千百年来农耕生产方式没有变,变的只是工具的现代化,在农耕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时代性的农具将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有理由把它们记录下来。【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维权骑士签约,剽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