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猫和老鼠成为了经典而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了弱智?

裴蓓


《喜羊羊和灰太狼》与《猫和老鼠》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有多大?

且听我慢慢分解。

第一,《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国产动画片,而《猫和老鼠》是美国货。一个“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就让很多人在心理上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就为下一条提供了基础。

第二,羡慕嫉妒恨。同样是做动画的,凭什么你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就能大火特火,而我的动画片就卖不出去?。。。。。。

所谓大热必死,就是如此吧。

剩下的就是第三条了。

第三,剧情确实有问题。这个跟灰太狼吃不吃得到羊,以及汤姆吃不吃的到杰瑞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熊出没》里光头强不也被熊大,熊二们变着样的虐待吗?怎么《熊出没》就没问题?《喜羊羊和灰太狼》里有一个致命的设置就是“灰太狼有妻有子”,在这种受众年龄非常小的动画片里,不应该出现“一家人组团做坏事”的设置。而且到了续集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情节已经超出了他的受众年龄段了。这种小孩看不懂,大人不屑看的局面是它后来人气极速滑落的原因之一。

第四,易于模仿。小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在模仿中成长的过程,《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制作时,对于这一点疏于考虑,因此,才会出现有小朋友模仿灰太狼煮羊而烫伤其他小朋友的报道,这也从客观上增加了家长们对这部动画片的不满。相比之下,《猫和老鼠》也是一对天敌的故事,但动作夸张,情节搞笑,受众年龄又偏大,小朋友们即使想模仿,难度也相当大。

最后,希望国产动画能多出好作品吧。


陌上云白


1.假如一个18岁的人看猫和老鼠你会觉得他什么?怀旧。假如一个18岁的人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你会觉得他什么?幼稚。

2.猫和老鼠里面有时汤姆手被锤子砸会出个包然后嗷嗷叫,告诉孩子这样会很痛。喜羊羊与灰太狼呢?放锅里煮个几分钟即不红也没伤,嘛事没有,孩子会模仿

3.看看两个动画的质量,一个虽然几乎没有台词,有时候没有前作就突然到另一个场景,但是呢?水准高,有深度,剧情合理,男女老少皆宜。反观喜羊羊,早期还好说,后来就越来越扯

4.猫和老鼠里面,汤姆和杰瑞虽是敌对但是非常友好,不能没有对方,喜羊羊里呢?灰太狼在小羊眼里下十八层地狱都死有余辜

5.喜羊羊里红太狼总是拿平底锅砸灰太狼,涉嫌家暴,猫和老鼠里,汤姆的主人只有偶尔在汤姆犯了什么大错误时才打,而且主人忍无可忍时打宠物很正常吧

6.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老虎不吃肉,却帮助羊,灰太狼从来没吃过羊那它吃草吗?这部动画似乎在告诉我们,狼就是坏蛋,羊才是好人,而猫和老鼠,狗欺负猫,猫欺负鼠很正常吧

7.喜羊羊里的小灰灰这个角色就是个背叛父母,远离种群的智障,而猫和老鼠没出现过类似人物


雨林气候


《猫和老鼠》和《喜羊羊》之间不具有可比性,《猫和老鼠》是享誉世界数十年经典,《喜羊羊》在中国市场之外几乎无人问津。

关于二者品质上的差距,这里我不想说太多,大家看过的都懂,而且其他答主也说了不少,我想从制作水平说一下二者的差距。

《猫和老鼠》于1940年首播,那个时候的科技水平大家心里有数,当时的动画不是通过电脑制作,而是150个工作人员用手一张一张画出来的,画完后上色,然后调整拍摄,最终呈现到荧幕上。平均7分钟的一集动画,需要15000张画,最短耗时3个月,最长耗时1年半才能制作完毕!

150个人花了1年半制作一个7分钟的动画短片!这是什么用心程度?举个例子,在“猫的协奏曲”这一集中,汤姆坐在钢琴前弹奏,所有指法全是正确无误的!制作公司并不是让汤姆胡乱按钢琴,而是严格按照现实中的钢琴指法替汤姆设计了所有动作,也就是说,就算让真人把这首曲子弹出来,指法也一定跟汤姆是一样的。

这一集最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至今《猫和老鼠》一共有7集分别获得过7次奥斯卡奖。

说到曲子,众所周知《猫和老鼠》是一个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台词对话的作品,能用来叙事的除了画面,就只剩下音乐,所以制作公司在音乐上下了很大功夫,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苏佩、勃拉姆斯、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罗西尼、门德尔松等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都能在《猫和老鼠》里听到。

我们一般人也许听不出这些曲子具体好在哪里,但是回想一下你当年看猫和老鼠的时候,是不是完全浸入了背景音乐中?随着剧情的起承转合,背景音乐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完美契合剧情甚至使其更上一层楼。使用世界名曲不算什么,厉害的是能把那些只有专业音乐家才能听懂的曲子融合到动画里,变得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这才叫高手!

反观《喜羊羊》,其实用弱智来形同它有点过分了,它并没有不堪到那个地步,但它的制作水准从一开始就无法跟猫和老鼠相比,《喜羊羊》使用flash制作,成本比手绘低得多,控制制作成本的同时也就注定了作品不会特别出彩。flash倒也能做出好作品,不过跟日本成熟的动漫产业下所制作的flash动画相比,喜羊羊更像是4399上常玩到的flash小游戏,线条简略色彩分明,剧情逻辑简单直白,给小孩子看并无不可,但绝对跟《猫和老鼠》不在同一水平上。


魔术狗


《猫和老鼠》在国外,国内,火了好多年。现在甚至被做成了游戏。而作为同样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却遭受大家嫌弃,甚至被禁播。这是为什么?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看上去平淡无奇,就是狼吃羊,但是有的许多细节让家长与孩子去谩骂,举报。再加上“烤羊”事件,导致《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大家眼里的地位一低再低。以前的喜羊羊还能看看,现在,幼稚。

现在再反回来说《猫和老鼠》 ,它在1939年开始制作,因为那时科技不发达,动画片都是人们一笔一笔画上去的,一个短短的动画片,耗费了许多人,花了将近几万张的纸。

在细节方面,《猫和老鼠》显得十分用心。比如说汤姆弹钢琴的一集。弹钢琴的手指,是按音乐节拍来的,而不是胡乱地乱弹,也就此看出来《猫和老鼠》做的很用心。

背景音乐上,《猫和老鼠》用的都是当时欧洲著名音乐家的音乐。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也会跌宕起伏。

说实话,自从《虹猫蓝兔七侠传》被禁后,国产动画片再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只是在矮个子里挑个高的罢了。




咲星蝶


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猫和老鼠是中性独立的。

猫和老鼠本身没有划上谁好谁坏的标记。

猫和老鼠的势力设定是相当的。猫很强大,但是很有爱心,老鼠弱小,但是很勇敢,聪明,本心也不坏。

狼和羊是阶级对立的。

狼一贯是指凶狠残暴的统制阶级,是具有明显大坏蛋印迹的。狼心狗肺这词从来不是好意。

羊默认为受压迫阶层。薅羊毛从此而来。

动画中,无一不透露出与统统制阶层斗智斗勇的嫌疑与酸意。

孩子们看动画时,常会问他为什么要抓羊啊,我们的回答也会是他是大坏蛋啊,无意中就被传输了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这种非好即坏的二元思想,但是,你在和孩子看猫和老鼠时,孩子问猫为什么抓老鼠啊,你可能会思考一下,因为这部动画中并没有传达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二元思想,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多元思想。

猫和老鼠的制作立意高过狼和羊的二元简单思想,似乎在打斗中无意中传达了一种尊重对手,共赢共生的思想。这种思想才是成长过程中需要慢慢学会的必要生存技巧。

猫和老鼠中,猫对老鼠的开放包容,老鼠的勇敢聪明是我们在现实中所企望的。这是我们内心想看到的。

这两部动画,内核不一样,一个是简单的二元理念,看一遍还可以,一眼望到底,另一个是超二维理念,其中蕴含了高级的生活理念,再看几遍依然是回味无穷,尤其是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

狼和羊中就是简单逗你玩,给你简单,给你惊喜,给你意外,意外惊喜过后就不剩什么了。末了,还不忘说一声,我胡汉三还会回来的!你还回来干啥!!


快乐剪影


喜羊羊是不少朋友小时候十分喜欢的动画片。在它刚播出的那段时间,人气是极高的,各大电视台都会给它安排播出时间。然而逐渐地,关于喜羊羊的批评声越来越多:狼永远吃不到羊实在可笑;灰太狼天天被老婆用平底锅打,教坏小朋友;剧情完全禁不起推敲,侮辱智商等等。这部原来备受好评,甚至获得过很多大奖的作品逐渐被人们嫌弃,喜羊羊也变成了"吸氧羊"。虽然如今这部作品仍然可以看到,但是已经远没有当时的那种人气了。

我们再来看另一部作品——猫和老鼠。猫和老鼠算是八零九零后的童年回忆,小时候我们都曾因为这部动画片捧腹大笑过,即使是现在,这部作品依然有很多人会看,评价一直很高,可以称作动漫中的经典。可如果我们仔细比对两部动漫,其实两部动漫十分的相似:狼永远吃不到羊,汤姆也永远吃不到杰瑞;小羊们的计谋或者红太狼的平底锅会让灰太狼受伤,杰瑞也会让汤姆经常吃亏,甚至身体碎成好多块;两部剧也都基本没有太大的逻辑可言等等。但是为什么猫和老鼠会被我们奉作经典,喜羊羊则会被嫌弃呢?虽然客观的讲,喜羊羊的制作质量是不及猫和老鼠的,但是多半的批评声并不是因为质量而是剧情。为什么同样"暴力","不合理"的作品,评价会差别那么大呢?

小编认为:喜羊羊并不比猫和老鼠差那么多,只是观众太苛刻了,更准确的讲,是已经成年的观众对这部少儿动漫太苛刻了。

小编也曾翻看了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多人喜欢说喜羊羊侮辱智商,太幼稚。可是这本来就不是一部给成年人看的动漫啊,甚至十多岁的孩子觉得它幼稚都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它是写给几岁的儿童看的动画片,如果成年人觉得剧情跌宕起伏,小孩子怕是完全看不懂了。可曾有哪个七八岁的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妈妈我不要看喜羊羊,这动画片侮辱我智商。"有吗?

猫和老鼠是让小时候的我们捧腹大笑的作品,小时候的我们对它有着很好的印象,这种印象并不会随着我们长大而消失。而喜羊羊则是我们长大之后才看到的作品,已经成年的我们再去看这部少儿动漫,用大人的眼光,自然会觉得它幼稚,无聊,禁不起推敲。说白了,我们的看法并不客观。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儿童们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才是最客观的,而当时喜羊羊最初播出时出色的收视率已经很能说明适龄儿童们的观点了。可以预见,等一二十年之后,看喜羊羊的儿童长大,再去评价喜羊羊这部作品,人们会说它和猫和老鼠一样经典。


萌娘ACG研究所


认真思考的话不难看出《猫和老鼠》中存在讽刺的意味,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搞笑的镜头,让人看了直呼过瘾,但也确实不乏深刻的内涵。举个例子,有一集是猫狗鼠三家和好,接着便展示了三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亲切,但到了最后一块肉排的出现使三者在划分的时候出现了分歧,一番争执过后肉排不慎掉进了下水道里,于是三者便开始了故事开头的互相打击的场面,彻底反脸,这也就揭露了利益社会的现状,搞笑有趣的同时不乏讽刺,制作者很巧妙地合二为一,打造出一部优秀的经典动画片。

反观《喜羊羊与灰太狼》,出了好几部,我是真的觉得这个动画片是一部不如一部,越来越幼稚,也没有什么潜藏的蕴理,完全是给小孩子看的,不想《猫和老鼠》一样大人儿童皆宜。《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前每年都会出一部专属的生肖电影,比如兔年的《兔年顶呱呱》,虎年的《虎虎生威》,牛年的《牛气冲天》等,但是自打2016猴年开始,我就好像没见出猴年的电影,后来也看见相关资料说票房连年下跌,质量欠缺之类。而且有一段时间还被爆出一些不宜少儿的不健康画面,大人家长纷纷抵制。我爸四五十岁的人看见《猫和老鼠》都要看俩眼,至于喜羊羊也就知道有个喜羊羊。《熊出没》都比《喜羊羊》强太多太多,更不要提《猫和老鼠》这部经典之作。

我不是崇洋媚外,欢迎讨论。


光耀吾瞳


首先,我赞同《猫和老鼠》是经典,但是说《喜羊羊》是弱智,有点过了。

《猫和老师》的确是陪伴我们成长的经典之作,1940年2月10日在美国首播,获得强烈反响。而其成功之处可能主要在于2个方面:

第一个是其动漫的风格和受众人群的设定。

不难发现,《猫和老师》在作者的笔下是类似于卓别林大赛黑色无声幽默的风格。虽然杰瑞和汤姆没有太多对话,但是却依靠间接明了的手势动作让观众清晰了解其意思。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动漫受众范围就广大了。因为很多动漫因为幼稚的对话让很多成年人觉得不好意思看,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心里形象,所以就不会去看,而无声动漫《猫和老鼠》则可以成为老少咸宜的作品。

第二个是其优雅的音乐配乐。

每次看到汤姆抓杰瑞的时候,动画里总会有一些西欧风格的背景乐响起,给人以文化底蕴深厚的一种韵味,所以很多人往往会被无声的剧情所吸引,被典雅的音乐所浸染。

而在这两个方面上,《喜羊羊》虽然在画质上风格比起稍好,但是立意偏低。

就拿其第一部上映的《牛气冲天》大电影来看,虽然宣传、明星效应、时间选择都合适,但是作品仍旧是小孩子们眼中的比较幼稚的冒险,缺少真实感。

而配乐上,《喜羊羊》也比较单一,大多是单一的钢琴乐曲。

所以国漫的发展之路还任重道远啊。


不看动漫G


哈哈哈,喜洋洋成不了经典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说句难听的,喜洋洋只是一个为了给小孩子看而做的动漫而已。

第一,本身故事经不起推敲,故事没任何逻辑可言,该幼稚的依然幼稚,比如羊被放入油锅,煮几分钟依然不会感到疼,狼永远吃不到羊,灰太狼还被一直家暴,这样的剧情,孩子们看了都会认为这些都是对的。

第二,喜洋洋的动画质量堪忧,说明白点的,喜洋洋就死flash动画,无论是画面设计还是帧数上,都比猫和老鼠差,猫和老鼠都是手绘的动画,每一帧都是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所在在动画效果上,猫和老鼠更有意思。喜洋洋这种扁平讨巧的动画,最多火一时,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喜洋洋团队没有及时的自我提升,其实在赚到钱之后,团队应该马上提升自己的技术,而不是沉溺于现有的状态,可是喜洋洋制作方,没有升级技术,就以这样的质量拍了几百集,甚至要拍12部大电影,当然计划没有完成就已经没有人气了。


次饭动漫


时间能够证明一切。每看一次《猫和老鼠》,都能给我带来一定程度的感慨。谁还记得有一集:汤姆喜欢一只母猫,为她买香水,买钻戒,最后卖身买汽车,最后母猫还是被富二代娶走。小时候,这集是当作动画片来看,现在是当作教育片在看,多么现实的教育片!和《猫和老鼠》比起来,《喜羊羊》就太干净、太干净了,它让小朋友完完全全生活在童话故事里,与现实相差太远!小朋友看了喜洋洋,大朋友看了很尴尬。关键是,小朋友看了以后,再去接触现实,其中的鸿沟不是一点半点。顺带提一句:《熊出没》也差不多了,爱集体,讲法律,面对不良作风就要坚决抵制。大人都不敢保证能绝对完成的事情,却要教小朋友去做,我们的儿童们,需要承受的事情还有很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