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讓忠魂回家 為親人圓夢——聊城志願者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

讓忠魂回家 為親人圓夢——聊城志願者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

□本報記者 路子強

本報通訊員 趙永斌 武洪芹

編者按 曾幾何時,為了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安康,他們告別父母妻兒,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長眠在異地他鄉。他們,就是人民的英雄——烈士。曾何幾時,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努力幾十年,卻無法到墓地為親人捧上一抔土、敬上一杯酒。他們,是幕後的英雄——烈屬。

跨越生死,突破時空,為烈士尋親,為家人圓夢,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克服墓碑尋找、資料查找、行政區劃變動等諸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十餘人的“為烈士尋親志願者”隊伍應運而生,目前已為11位高唐籍烈士找到了家人,並把尋親範圍擴大到全市和全省。

為11名高唐籍烈士找到親人

烈士長眠異地,首先要有墓地照片,才能為下一步尋親打下基礎。為了瞭解聊城籍烈士情況,志願者們加入了“全國尋找被遺忘的烈士”QQ群,獲得了大量烈士墓地照片和資料。志願者們第一時間查閱各地軍事志、各地烈士名錄、部隊烈士名錄等資料,與高唐革命烈士名錄詳細核對,對資料進行甄別勘誤,開始了幫烈士尋親這一長期性工程。

郭友春烈士1959年犧牲時,兒子郭保江只有3歲,姐姐6歲。“奶奶和母親在去世之前都跟我說過,一定要找到我父親的屍骨。”1975年,郭保江開始了尋找父親墓地的漫漫之路。“烈屬證上只說埋葬在黑河地區,聽說很遠。”後來,黑河改名為那曲縣,郭保江不知道,尋父的線索中斷了。

2016年2月,在黨史辦工作的志願者徐文峰發現一幅照片中有“郭有春”烈士的名字,志願者王飛、管東華等馬上進行了資料查找、對比,幾個月後終於弄清了“郭有春”就是三十里鋪鎮郭莊村的“郭友春”。41年望斷天涯路的郭保江終於知道父親的墓地就在西藏那曲烈士陵園。

目前,志願者們已為11位高唐籍烈士找到了家人,並向他們提供了烈士安葬地、墓碑照片及查到的有關資料。

為50名聊城籍烈士網上尋親

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志願者們註冊了“高唐為烈士尋家志願者”公眾號,希望網友一起努力共同尋找烈士家人。

“李保營烈士之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師114團1營機槍連副連長,28歲,中共正式黨員,平原朝城人,1952年7月19日犧牲。”這是該公眾號上公佈的一幅墓碑照片。志願者經過進一步查證後,對材料進行了補充和解釋,在“平原省朝城人”後面加了一個括號,註明“今莘縣朝城鎮”, 增加“第13軍”使軍隊信息更為完整,並增補“在雲南省河口縣橋頭鄉剿匪戰鬥中光榮犧牲。此照片為遷葬前烈士原墓地,位於橋頭鄉烈士陵園”。目前,該烈士家人正在落實中。

記者看到,公眾號上類似的信息有50條,全是還沒有找到親人的烈士,來自全市各縣市區。這些信息的公佈極大地方便了烈士後人和知情者,他們看到後,可以和高唐志願者進行聯繫,志願者再和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和當地民政系統聯繫,為尋親者提供進一步的便利。

整理1300名山東籍烈士資料

2016年,徐文峰曾在“掌中聊城”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篇《烈士尋親!聊城烈士張海亭的親人你們在哪?》的文章。聯繫尋親發起者、安排志願者查資料……一番努力之後,發現張海亭烈士並非聊城人,而是肥城市人。隨後,他聯繫到肥城黨史研究室主任莊慧麗,在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找到了烈士的侄子和三個外孫。

英烈是民族的脊樑,不分地域。在“全國尋找被遺忘的烈士(QQ:167648363)”這個公益組織中,有人負責拍攝,有人走訪尋找,有人善於查閱資料,廣西志願者路客、唐慶、尹江紅,甘肅志願者石川河……在全國各地誌願者的幫助下,數千烈士找到了家人,這是一種難言的感動,一種無言的大愛。這些難忘的經歷給了高唐志願者們前行的力量,除了把精力聚在全市之內,志願者還主動整理起山東籍烈士的資料,目前已整理完成1300餘條。

據瞭解,這些資料包括圖片和文字,光文字就有十餘萬字,目前志願者正準備分批公佈這些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