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護好“綠水青山”贏得“金山銀山”

在大自然繽紛的色彩中,綠最吸引眼球,因為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品質。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餘村村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十年來,湖州堅定不移踐行這一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生態文明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並於去年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十年滄桑鉅變,唯一不變的是這座城市始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將綠色鑄就成為發展底色,逐漸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湖州特色的“生態+”之路。

位於德清科技新城的浙江地理信息產業園,被業內稱為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的“南園”,與北京順義的“北園”遙相呼應。這個長三角地區最具規模的地理信息產業集聚區,經過3年的發展,目前已有60家地理信息企業入駐,同時已經明確成為聯合國地理信息國際論壇永久會址。

浙江地理信息產業園的成長軌跡契合了湖州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十年來,湖州堅持綠色發展,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生態+”理念,努力推動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同時,一大批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相繼湧現。

秉承“兩山”重要思想,讓湖州的產業發展實現倍增效應。

十年來,湖州通過加快發展先進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金屬材料、現代紡織、新型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使重點特色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54.4%,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近年來位居全省前列。

在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湖州努力通過“騰籠換鳥”實現永續發展。十年間,全市不斷淘汰落後產能,推進製革、印染、造紙和化工等行業整治,累計關停高耗能企業400多家,通過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激發企業增長內生動力。

另一方面,在“生態+”理念引領下,一批新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讓湖州經濟活力四射。

今年,德清縣出臺了全國首個民宿經營服務地方標準, 1至5月以“洋家樂”為代表的精品民宿共接待遊客9.7萬人次,同比增長21.3%。與此同時,長三角金融後臺服務基地、安吉戛納電影城主場館“水劇院”等一批新經濟形態的項目加快推進。

吹開一徑秀,拾得滿山翠。來自商務部門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湖州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額4.5億美元,佔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0.9%,較上年末提高1.8個百分點,這一增長,正是湖州經濟綠色轉型的一個縮影。

莫干山山巒連綿起伏,風景秀麗多姿,雖不及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卻以綠蔭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羅棋佈的別墅、四季各異的迷人風光而稱秀於江南。

近年來發展民宿經濟的實踐,讓這裡的人更意識到,環境是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40多歲的陳燕芬是莫干山下土生土長的勞嶺村人, 2012年冬天,她投入了160多萬元把家中老宅改造成現在的“田園曼居”,成為當地第一個回來辦民宿的本地人。開張至今,週末、節假日幾乎爆滿,每年收入可觀。

“山下一張床,賽過城裡一套房”——描寫的就是德清民宿造就的富民效益。這是綠水青山溢出的生態紅利,這是湖州人堅持走“生態+”之路的喜悅成果。

作為富民經濟的旅遊業,在“生態+文化”“景區+農家”“農莊+遊購”“洋式+中式”等模式的融合下,湖州去年引來中外遊客2300萬人次,全市旅遊總收入和門票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和15%。

除了日益見漲的收入,還有越來越好的環境、越來越全的保障……十年的“生態+”之路,讓湖州人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

38959元、 22404元,這兩個數字,是2014年我市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字,而在2005年,這兩個數字則分別是15375元、 7288元。

“生態+”創造增富快富、實現物質富裕的同時,正改變著廣大群眾的生活方式,實現著精神富有。

“千年銀杏,萬頃竹海,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李俊賢指著牆上的村歌,頗為驕傲地說,這是他寫的。在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李俊賢是本地的文化人。十年來,餘村在“兩山”重要思想引領下,全力推動轉型發展,先後建成文化禮堂、圖書閱覽室等場所,極大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活動。

如今, 269萬湖州人有了自己的《市民生態文明公約》……從政府部門的大力倡導、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從各個層面的綠色創建、到遍佈城鄉的低碳方式;從層出不窮的環保活動、到一舉一動的環保行為……生態文明的接力傳承,已在湖州大地匯成了一首宏大的交響曲,不斷滿足著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內在要求。

6月1日,由安吉縣政府為第一起草單位的《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正式在全國實施,這標誌著中國美麗鄉村由此走上了標準化建設道路。

《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的制定和出臺,正是湖州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堅持以先進標準為引領,在制度創新上努力為全國提供經驗的縮影。

制度創新,一直以來是湖州踐行“兩山”重要思想,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對社會發展不利的條條框框要打破,對社會有益的條條框框不僅要堅守,更要善於及時制定出條條框框。制度創新是湖州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核心,更是邁步“生態+”之路,形成可複製、可推廣“湖州模式”的保障。

我市在生態文明制度創新方面,已經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實踐探索,有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緊緊抓住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這三個關鍵環節,湖州的生態文明制度創新步履堅定。在發展規劃上,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空間佈局、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先後制定出臺了《生態市建設規劃》、《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等總規和低碳城市建設、循環經濟發展等系列專規;在工作推進上,堅持跳出生態建設抓生態建設,把生態建設與發展美麗經濟、打造生態城市、建設美麗鄉村等結合起來,努力取得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際成效。堅持算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堅決克服短視行為,拒絕高汙染、高能耗項目,從源頭上保護生態,自2005年以來通過提前介入,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460個項目予以否決,涉及投資72億元;在考核機制上,將“綠色GDP”納入對縣區和市級部門考核指標體系,推行三級綠色生態考核辦法和鄉鎮分類考核辦法,生態文明建設內容佔縣區黨政實績年度考核的比重達到30%;

……

一系列改革創新的制度,令湖州的生態文明建設顯得動力十足。

在今年召開的市委七屆八次全會上,全市上下立足湖州實際,明確把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堅持綠色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遵循和原則。

最近,我市又決定,將每年的8月15日確定為“湖州生態文明日”,這是湖州人在“生態+”之路上的又一重要舉措,這既體現著湖州人對綠色生活的嚮往憧憬,又體現著湖州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走下去的堅定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