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散文|鄉月(司自鐸)

散文|鄉月(司自鐸)

秋夜,月光如一襲玉白色的絲絹,從空中緩緩飄落,輕輕地覆在洹水之上。微風掠過水麵,那玉白色的絲絹成了細碎的銀光,漂浮著,湧動著,透著如夏之華,悠悠東去。秋語風歌,漫憶盈心,萬千思緒乘著碎影流光肆意流淌,湧入心房,湧向鄉月……

鄉月之美,是嵌著龍圖騰的,是流著水文化的。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故鄉有龍有水。這龍,是故鄉的馬頰河;這水,是故鄉的西湖。幾年前,鄉親們拓寬了馬頰河河道,闊大的水面自南而北,狀如一彎明月。我的高中語文老師說,嫦娥灑月成湖,湖光映月,是嫦娥仙子鍾情此地呢!這湖在城西,鄉親們就自然而然的叫它西湖了。北方乾旱缺水,但水象、水運之說是刻在人們骨子裡的。過去,母親說我是木命,命裡需水,我開玩笑說,故鄉的人才是木命呢,更需要自然之水的滋養。如今,故鄉的土地上衛河、馬頰河悠悠流淌,西湖波光瀲灩,美如西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做有水、依水的家鄉人,人人期盼著一個好的命運。站在洹水之濱遙想,此時的故鄉正是中秋時節,阡陌縱橫的田野上,五穀飄香。這樣想著,一股幸福的暖流油然而生,溫暖了我的心房。

走出農村、懷揣龍騰夢想的我,與曾經戰天鬥地、披星戴月的家鄉人,迎來的是故鄉變化的“日月換新天”。經過改革開放洗禮後的家鄉,同心攬月,虎躍龍騰。在故鄉村北四里,是《水滸傳》上黃泥崗所在,昔日的黃河故道、漫漫黃沙早已成了萬畝荷塘。在這裡,柳岸清荷、憑欄望月、沙湖垂釣、沙灘溪水……景點星羅棋佈。去年8月29日,故鄉西湖升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戴上了“國字號”的帽子。用不了多久,睢溪清流、杏園飛鷺、西湖煙柳、繁水荷花、方山聳翠、平邑秋波等數個景點將醉了我們的眼眸。心裡想著家鄉,想著家鄉那一輪明月,我的腳已登上了洹園的攬月亭。置身攬月亭,我在想,家鄉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發展的道路。那麼人呢?做自己的文章,走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人生的價值座標和價值體現呢。

鄉月之思,承載著不盡的眷念,縈繫著美好的祈願。

離開故鄉,遊走於異鄉的光陰,恍然間,已至壯年歲月的河谷。三十五年了,我思鄉的潮水始終沒有斷流過。多少個秋夜,我行走在洹水南岸,東望故鄉,虔誠地捧上一縷月光,貼在臉上,放在心頭,讓她緩緩融入思鄉的血液,釀製成一個個跳動的字符,化作歲月的滄桑,化作浮在臉上的日記,寫滿鄉思鄉愁鄉愿。無眠之際,佇立窗前,東望故鄉,想故鄉的月,想故鄉的風雲流變。

再過幾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鄉月下,約兩三兒時玩伴對酌,放下心頭一切的自造壓力,放下自我所謂的執著,肆無忌憚地醉於鄉月之光,醉於鄉情之酒,又該是多麼的愜意!三十五年了,不管是在綠城求學,還是在古城生活、工作,鄉月的一縷清輝,時時關注著我,環繞著我。縱然是山一程,水一程,我的人生旅程永遠也走不出鄉月的映照,走不出鄉情的留戀。

鄉月在故鄉,在我心中。

2018-09-19

散文|鄉月(司自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