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我的故鄉有棵老槐樹,走出老家門口,蜿蜒南行幾十步,便來到了它的跟前。小時候,我常常在樹下玩耍。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這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壽星”。樹上掛滿了枯枝,但它每年都能抽出新的枝條;樹幹傷痕累累,並且已經空心,但它還能給樹不斷地輸送著營養,讓整棵樹充滿生機和活力。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聽爺爺講,我們的祖上住在江蘇南部,明朝萬曆年間,發生了災荒,舉家北上,來此建村定居,便有這棵老槐樹。聽說在唐代就有了這棵樹,當地人都叫它“唐槐”。它已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村子的發展和變化,可謂村裡的“活化石”。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槐樹開花了,微風吹來,便聞到了縷縷淡淡的清香。一位大伯養了幾窩家蜂。這可是蜜蜂最忙碌的時候,一串串淡黃色的槐花上伏滿了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割蜜的時候,大伯就會給左鄰右舍送上一點兒。槐花蜜算得上蜂蜜的上品,我們喝到嘴裡,一直甜到心裡。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直往肚裡咽口水哩!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槐樹結莢了,像一串串的翡翠,水靈靈的,煞是惹人喜愛!這時,有幾個膽大的脫掉鞋子,抱著樹幹,三下五除二,噌噌噌就爬上了樹。他們摘下槐莢,擲在地上,下面的同伴把它們撿起,聚攏在一塊兒。最後把這些槐莢平均分配,每人一份。我們把槐莢放在石板上,每人手持一塊石頭,把其砸爛成泥。找來一截約兩公分長的小細棍,拴上一根細繩。因為槐莢泥黏性很強,我們把小細棍塞到裡面,把槐莢泥摶成球形 ,有乒乓球大小,當玩具耍。我們把繩頭攥在手裡不停地甩動,轉動的槐莢團就會劃出美麗的弧線 ,急似流星,所以當地人把這種玩具叫“流星”。在那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我們也會把其玩得不亦樂乎!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老槐樹長得枝繁葉茂,撐起了一把巨傘。樹下陳設著幾張石桌和石凳,正是歇晌的好去處。吃過午飯,陸陸續續來了好多人,這裡立馬變得熱鬧起來。老人拉起 了家常,婦女納起了鞋底,年青人打起了撲克,我們這幫孩子則圍著老槐樹,嘻嘻哈哈地瘋轉起來。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這時,一位重要人物出場了,我叫他四爺爺。他走過南,創過北,見多識廣,在我村裡威望很高。青年時代他下過東北,並且參加了抗日聯軍。因為他在部隊裡幹過副排長,所以有人給他起了個綽號,美其名曰“排副”。他是村裡有名 的“故事簍子”,平時看他沉默寡言,但一講起故事來,就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所以我們孩子都願纏著他讓他給我們講故事聽。四爺爺手裡經常端著一把小而精緻的紫砂壺,講得口乾了,就會對著壺嘴呷上幾口茶。四爺爺會把故事中的人物講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所以我們聽故事時總愛託著腮幫,全神貫注地聽,生怕漏了哪一句。這些人物,有叱吒風雲的哪吒、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抗金英雄岳飛、抗日名將楊靖宇、視死如歸的江姐等。講到高潮處,四爺爺常會說上一句“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時,他站起身來,捋一捋長長的鬍鬚,捧起他的寶貝茶壺就走。我們正聽得入迷,就連拉帶拽不讓他走。他板起了臉,一本正經地說:“我還有事,明天再講。”我們只好作罷。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不知啥時候,竄來了一窩馬蜂,在槐樹洞裡築起了巢。馬蜂經常在樹的周圍嗡嗡地飛來飛去,很是嚇人,大人小孩都不敢來了。小叔長我幾歲,是我們孩子的頭兒。他跟我們商量道:“四大爺講,孫劉聯軍在赤壁大勝曹軍,用的是火攻。不妨我們也來個火攻,把馬蜂消滅掉。”他扛來一根長木杆,在稍上用鐵絲綁了一捆柴草,澆上煤油。他又找來一件深藍色的衣服頂在頭上。他吩咐我們要隱蔽好,然後用火柴 點燃柴草。柴草熊熊燃燒起來。小叔舉著杆子,直搗“黃龍府”。這一下,馬蜂窩可就炸了營,活著的馬蜂就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飛,燒死的馬蜂簌簌直往下落。最後剩下的“殘兵敗將”哼哼了幾天,不知遁到哪裡去了。沉寂多日的樹底又熱鬧起來。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冬天來了,降了一場大雪。我們在槐樹底下掃出一片空地,找來一截短木棍,在中間拴上一根長繩索,把篩子支起來,下面撒上一些麥粒子,做起了捉麻雀的遊戲。麻雀沒捕到幾隻,哈哈,卻逮到了一隻“大鳥”。原來,二奶奶的一隻貪吃的老母雞鑽進了篩子的下面,我們把繩一拉,便罩住了。我們揭開篩子,把雞掏出來,笑著鬧著把玩一番。老母雞撲稜著翅膀,掙扎著,弄得雞毛滿天飛。可能是聽到了雞的悽慘的叫聲,二奶奶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對著我們就是一頓臭罵:“你們這些龜孫,沒點人心腸子。這雞可是俺家的搖錢樹,指望它給俺下蛋換油換鹽吃哩!如果把它治壞了,俺跟你們沒完。”我們連忙把雞放掉,撒開腳丫子就跑。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老槐樹給童年的我帶來了歡樂和笑聲,我非常懷念它,但更懷念自己的故鄉和故鄉的人們。(朱旭)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老家印記之家鄉的老槐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