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开创大数据交易新生态!全面解析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12”战略

中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于2018年数博会期间推出“数+12”战略完善大数据交易生态,涵盖数据开源、数据确权、数区块链、数据认证、数据监管、数据定价、数据安全、数据标准、数据指数、数据资产、数据工厂、数据创业,优化数据交易服务水平,增强数据流通驱动力。

开创大数据交易新生态!全面解析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12”战略

其中,捍卫数据有序流通是重中之重,数据确权、数区块链、数据安全、数据标准、数据监管、数据认证多管齐下;数据定价、数据资产、数据指数是核心服务,数据创业、数据工厂、数据开源,则是衍生业态。

如何全面理解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12”战略?

数据确权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已被“十三五”规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但目前规范数据市场交易秩序的数据产权制度尚不完善,数据拥有方担心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宁可闲置数据资源,也不参与数据交易,数据购买方不敢基于多维数据开发大数据创新应用产品。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确权,是将数据视作为资产的一种。如果数据无法确定权利归属,数据纠纷潜在风险会逐渐增强,大数据产业的万亿产值也就无法开发。对此,大数据交易所早在2016年4月24日推出数据确权业务,并采用区块链技术推动数据确权、数据溯源。

数区块链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引入区块链技术,强化数据确权、数据溯源,基于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等特性,推进数据确权,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交易所,记录交易数据,实现数据资产的可信交易。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非对称加密,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单个参与者无法进行修改,以确保数据真实权威。

区块链技术的加入让数据交易每一步操作都留下时间戳,准确记录数据产生、交换、转移、更新、开发利用的过程,方便于交易数据的确权、追溯、管理与访问使用,保障了数据买卖双方的利益所得。

数据安全

数据交易促进数据流通、价值变现,但是前提必须是数据安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的不是底层数据,而是数据清洗、建模、分析的结果。通过各项保障,大数据交易所逐渐在探索中率先走出了一条数据安全与数据流通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运营伊始,即划定了绝不交易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涉敏底层数据必须清洗、脱敏方可交易的底线,创制八大交易规则、十大交易标准及规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会同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合作创建我国大数据领域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共建大数据安全机制及体系、大数据防护体系,并应用到大数据交易系统及相关产品当中。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引入区块链技术、数据确权技术、数据安全技术、eID身份确权认证技术等领先技术,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2017年9月18日,大数据交易所获得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授予的“eID网络身份服务机构”资质,以权威性、普适性,有效保护数据隐私。

数据标准

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前瞻行业发展,推动大数据交易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2015年7月31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参加了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工作。《规划》明确,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2016年5月26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为全国信标委“大数据交易标准试点基地”,并参与全国信标委《大数据交易标准》、《大数据技术标准》、《大数据安全标准》、《大数据应用标准》等标准的制定。

2017年3月18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荣获“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2016年优秀单位”。

2017年4月6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参与编制的《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交易数据描述》和《信息技术 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通用功能要求》,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审查会专家审查,系我国数据交易领域首批国家标准。

数据监管

加强自身监管,行业自律,是商业操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层层把关,保护数据资产,对数据供应商的数据来源及数据质量进行严格监控监管,严禁不合规、不合法的数据上市交易。

申请加入的企业在经营范围、运营资金、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资格及能力、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都需要严格符合交易所的规定,经批准才可以成为交易所会员。

交易前,数据供应方、数据需求方需要签订数据保密协议、商业合同等文件,以保护数据资产安全。

同时,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违规或违法、数据造假、数据欺诈、数据来源不合法的供应商设置了三种处罚方式,分别是吊销会员资格、列入“交易所黑名单”、移交司法机关。

数据认证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6年即宣布推出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服务,打造中国最大的大数据培训与认证平台。大数据相关培训机构可以向交易所申请,以获得与交易所联合印制和发放大数据培训证书的授权。

数据认证,服务于覆盖中国未来大数据产业上百万量级的人才缺口。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线的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服务,联合众多教育培训机构与合作伙伴,采用多维度的培训方式,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大数据的实用技术知识。其颁发的培训证书具备相当含金量和实用价值,可以反映出培训学员专业能力的详细数据,证明持证者已经掌握了对最前沿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进行部署、设计以及优化的技术能力。

数据定价

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供求双方可以选择协议定价、固定定价、集合定价模式为数据定价,双方要保证数据所有权,合法、可信、不被滥用。值得一提的是,数据需求方在大数据交易所购买的数据,是融合了众多数据供应商的数据源,通过清洗,数据交易已脱敏,不涉密,有利于数据汇聚于此,释放价值。

灵活的数据定价方式,破解了数据交易定价困局,实现了对数据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进一步推进数据交易的持续开展,实现良性循环。

数据资产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正在走向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数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资产,促进流通融合、激活数据价值,将释放数字红利,推动建设数字经济。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流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生产资料的价值被充分调动起来,将激活亿万产值。

数据交易,可以将消费数据、生活数据、电商数据等跨行业、跨领域的海量数据为企业所有,让这些企业此前无法获得的脱敏数据、企业自身无法盘活的存量数据,完成碰撞、激发、整合,从而形成精准的行业分析,以此指导实际生产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数据已经上升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数据指数

数据指数即黄果树指数(数据交易价值指数),由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2016年数博会上推出,是全球第一个数据商品交易指数,经定向综合分析一定时间、区间内数据交易价格、交易频率等因素而科学计算得出,直观反映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度。

下一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动态完善黄果树指数,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大数据交易市场的“晴雨表”、全球大数据资产价值走向的“风向标”,引领产业发展。

数据创业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致力于构建数据星河生态,早在2016年4月24日推出“数据星河”战略,坚持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发展道路,共促数据流通。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其在大数据交易模式、交易规则、安全体系、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标准等方面做出的多项创新性探索,务实开展的大数据交易实践,本身就是数据创业的发展范本,其经验为数据创业的双创团体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数据工厂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通过数据交易连接上百个、上千个数据管道,形成数据聚合机制,为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提供支撑, 在借助数据管道接入数据源的同时,也在以API数据接口、数据终端、在线的形式输出数据。

数据开源

力促数据开源,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积极推动数据流通融合、数据价值共享共赢的必然方向。

当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线4000多个可交易的数据产品,涵盖社会、海关、交通、消费、企业、农业、物流等30多个领域,服务于2000多家会员企业。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摸索出“不碰数据、不做存储、不做相关服务”的“三不”原则,深耕数据交易领域,专注数据聚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