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现在教育境遇尴尬!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成为“标本”了吗?

原题:《40年前的“现实”咋就成了目前的“不现实”?》

现在教育境遇尴尬!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成为“标本”了吗?

2018年11月,某中学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上作文课。

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当堂口头“材料作文”题:

40年前的一个下雨天,一个中年男人,路遇一女人,没打雨伞,怀里还抱个小孩,胳膊挎个包,在艰难地行走着。

男子见状,忙上前把自己的雨伞给女人打,并把孩子从女人怀里接过来自己抱着,陪女人一同前行。

试问同学们,你们怎样理解这件事情?

老师话音刚落,班长迅速起来回答:那男人是人贩子,把伞给女人打,是给女人制造错觉,他抱着孩子就会撒腿跑掉。

接着一个调皮鬼发言:肯定是那女的长得漂亮,男的主动套近乎是“想好事”的。

第三个站起来回答的是学习委员:这是一个“职业谋生男人”,这就是他的常态工作。帮抱孩子,给伞打,都是要收费的。

老师见发言的气氛有些沉默,就进一步启发说:还有没有别的说法?

见同学们没有发言的了。老师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是当年一位普通公民学雷锋做好事的,类似这样的事,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做过。

老师话音刚落,班里一片哗然:怎么可能?不现实呀!哪有这么好的人?神经病吧?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表情吃惊不理解的脸,老师作了最后总结:这堂课效果很好,同学们热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对事件表达了你们真实的想法,希望以后继续发扬光大这种畅所欲言的“文风”。

对于同学们的“热烈发言”,不知怎的,我却感觉非常冷峻,浑身直起鸡皮疙瘩:40年的发展,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得”“偿失”吗?

现在教育境遇尴尬!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成为“标本”了吗?

毋容置疑,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确实大发展了:吃饱了,穿暖了,高楼林立了,火车提速了……但单就教育这一块而言,原来的“学雷锋事件”被同学们热烈“发言”成这个样子。难道不令人担心和悲哀吗?

发展物质的目的是干什么的?是在构筑人健康“肉体”的同时,塑造人的精神,使吃饱穿暖的人更像“人”,而不是“物质”地养一大批脑满肠肥的“动物人”“植物人”,思想却在经济发展中贫瘠得如清水和黄泥。

而我们眼前的这批“祖国的花朵”,却不假思索地把“学雷锋”自然地理解成“人贩子”“耍流氓”“有偿服务”等,这是谁教的?当然教科书没教。是我们整个社会唯利是图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当了“娘老子”,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孩子们。

现在教育境遇尴尬!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成为“标本”了吗?

人类追求物质文明是必须的,但精神文明不能同步跟上,社会再“物质”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的社会风气是怎么了?40年前的学雷锋已经成为“标本”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