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現實中,印度有沒有鐵桿盟友?

琅琊小小魯



這是quora上的一個問題,問:印度為什麼不是北約的成員國?

根據印度人的觀點有如下原因:


第一:昂貴的設備和沒有許可證。也就是說印度加入類似於北約之類的聯盟幾乎沒有什麼好處,首先目前印度所依賴的武器絕大部分是俄羅斯武器,一旦加入北約,那麼和俄羅斯關係會直接受損,而且印度無法獲得西方武器的許可證,並且西方武器售價過高,這是以賠本的買賣。


第二:不結盟的政策,印度沒有加入華沙條約,也沒有加入北約,不結盟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世界分裂成軍事集團,讓新獨立的亞洲國家和非洲國家有機會避免昂貴和毫無意義的衝突,成為超級大國陰謀的犧牲品。


第三:北約第五條:北約第五條規定,對北約成員國的攻擊被視為對該聯盟所有成員的攻擊,看起來是好事是吧,但是一旦北約內部他國被攻擊,印度也必須要被迫打仗,這造成印度的大負擔,尤其是在伊拉克戰爭中,不少國家白白的投入了資源,一無所獲,而且尤其是假設北約對俄羅斯或者中國不利,印度就要承擔攻擊中國的任務,而中國的反擊會讓印度受到致命的威脅。


第四:美國不可靠,根據地緣政治,美國是非常不可靠的盟友,經常隨意的轉變觀點。而且印度一旦被攻擊,美國不援助怎麼辦?


第五:成為北約成員國會導致美國人在印度修建北約基地,這是印度人肯定不願意的。


根據這個印度人的發言,我認為印度不結盟的政策是相當聰明的,也就是因為如此,印度基本上沒有捲入到當年美蘇爭霸的大國衝突,避免的失血的問題,同時也讓印度拿到了外交籌碼,可以左右逢源。


大國除非需要一幫小國,或者為了實現地緣政治的目的,否則根本沒必要和別人結盟,土耳其就是北約成員國,上次土耳其和俄羅斯衝突,差點把北約整個拖進和俄羅斯的戰爭,土耳其冒失的擊落一架俄羅斯飛機,差點引發爭端,後來土耳其雖然道了歉,但是也看得出在聯盟內部成員只要有一個成員有問題,威脅到的是整個聯盟。


印度不結盟是對的。印度沒有盟友


李建秋的世界


印度沒有鐵桿盟友,

世界大國都有國其鐵桿盟國,如:美國有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俄國有古巴、敘利亞、塞爾維亞等:中國的鐵桿盟國們有巴基斯坦等。然而,阿三哥自詡南亞霸主,國土面積遼闊,卻並沒有其鐵桿盟國,雖然多個多家有著密切的 “生意”往來,例如說:前蘇聯、現在的俄國、美國。然而印度卻並沒有所謂的鐵桿盟友。


那些和他們關係密切的國家要麼是對手,如:巴基斯坦,要麼也只是表面明和善,內心實則忌憚印度的弱小國家,如:尼泊爾,美俄等國充其量只有一些 “生意”上的夥伴。那為什麼印度沒有所謂的鐵桿盟國呢?原因如下: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一心想要成為南亞霸主,對周圍的國家態度不友好,例如巴基斯坦和印度因克什米爾地區問題長期處於對立狀態,也讓得印巴兩國冷淡。對於中國這個與印度接壤的大國,因為中國的強大阻礙了印度稱霸的野心,因此在邊境問題上也存在著不少的爭端。近幾年,洞朗問題更是讓的兩國差點爆發重大戰爭。而對於印度周圍的小國:如孟加拉國曾在印度幫助下從巴基斯坦手裡獨立,然而兩者宗教和文化信仰差異太大註定了兩者的關係不可能過於親密。尼泊爾和斯里蘭卡更是積極需求幫助削減印度實力。這樣下來印度周全國家基本與印度拜拜了。



那麼那些印度生意上的夥伴呢?十九世紀因果首相柏麥思頓說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很好的解釋了美俄等大國對於印度的良好關係。據統計印度每年的軍事開支為500億美元,其中二百億開支用於武器的購買,而這些武器的主要來源就是美俄兩國,尤其是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武器出口國在與印度的生意中賺的盆滿缽滿。另外在冷戰時期的印度更是牽制中國最好的工具,現在的美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對於印度的重視程度更是不在話下,大利提供給印度支持來藉機削弱中國的力量,即使如此,印度也只不過是那些大國手中的棋子而已,又何談鐵桿一說。大國關係利益至上。

大家有何觀點,歡迎評論


琅智笑談


題主的問題是:現實中,印度有沒有鐵桿盟友?

鐵桿盟友沒有,但是印度也有一群勉強算是準盟友的國家。

由於印度這個國家的特殊性,當他和周邊國家發生衝突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支持者,支持他跟別人幹仗。

比如,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爾地區爆發衝突後,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家都對印度表示了支持,那麼可想而知,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大規模戰爭,印度並不缺少武器供應,同時在國際上也會獲得以上幾個國家的聲援。

還有就是印度擁有核武器這件事,銷燬核武器是世界共識,但是印度一直致力於研發生產核武器,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並沒有表示對他的反對,法國甚至表示了支持(但法國又反對巴基斯坦擁核)。所以,當1998年印度成功實現了核試驗成功之後,沒有遭到國際的制裁。

這種待遇除了五常國家,印度可是獨一份兒啊。

有網友說:以色列擁核也沒事啊!

不是的,以色列奉行的是核不透明政策,不說有也不說沒有,和印度還是不一樣的。

這些對印度提供支持的國家,算是印度的準盟友了。

但是,這些所謂的盟友支持的力度卻並不會太高。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法國,他們對印度的支持取決於1個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通過支持印度,可以實現自己的國家利益。

例如,印度如果和其他國家爆發戰大規模戰爭,由於印度很多武器裝備都是從國外進口,誰支持他就買誰的,有錢賺那肯定要支持了。

還有就是,有的國家希望借印度之手,來圍堵自己的全球性戰略對手,所以,也把和印度的關係看得非常重要。比如德國,他作為一個歐洲國家,在今年剛入冬的時候由總理率領大批高級幹部冒著嚴重的霧霾天氣前來訪問,目的就是通過印度來遏制那個能夠在科技領域對他產生威脅的國家。

所以,這些國家都是拿印度當槍使的,這種友誼是不牢固的。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印度遭到巨大危機的時候給予他充分必要的幫助,所謂充分必要的幫助就是,當印度遇到困難後該國會對印度提供無私幫助,哪怕對自己沒什麼好處,這才叫鐵桿盟友。

英國和美國就是這樣的關係,想當初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戰爭爆發後,美國給了英國近乎無限的支持。

當時美國跟英國說:只管去打,損失的物資我全給你補上!這麼鐵桿的盟友,印度是沒有的。


歷史風暴


世界上真正有實力有影響的大國,都有或多或少的鐵桿盟友,這些鐵桿盟友對於維護大國利益、擴大大國的影響力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大國自居的印度,很遺憾,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找不到一個掏心掏肺的鐵桿盟友。



美國的盟友眾多,算得上鐵的也不少,比如英國、加拿大、以色列、日本等,遍佈世界各大洲,對美國維護其世界霸權作用巨大。俄羅斯雖然實力不濟,但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影響力,依然有古巴、敘利亞、伊朗、塞爾維亞等國堅決和其站在一起。東方大國的綜合實力也正大幅提升,周邊幾個國家數十年如一日,成為這個國家生死不渝的好夥伴、好朋友!

印度在這方面,表現的就不怎麼樣了。它雖然和美國、俄羅斯、歐洲國家都保持良好關係,但那只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合作關係,一旦這種基礎喪失,連這樣的關係也會失去。美國、俄羅斯也都試圖和印度發展很鐵的盟友關係,用來制衡對方或者第三方,但自我定位為大國的印度,豈肯隨便受人左右。同時,印度也為了自身利益,外交上追求玩平衡,在各大國之間遊走,以達到左右逢源的好處。正因為如此,印度和世界主要大國都不會彼此發展成鐵桿盟友關係。




印度對待周邊國家總體不太友好,因為想做南亞霸主,它的整個外交策略有點遠交近攻的意思。比如,三次印巴戰爭加上數百次的大小衝突,和巴基斯坦打的不亦樂乎。另外,吞併錫金,將不丹變成事實上的附屬國等,把這些小國鄰居欺侮的一塌糊塗,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國家都成了印度的臣子,根本談不上盟友關係了。孟加拉國雖然得益於印度而獨立,但宗教信仰、文化風俗的巨大差異也使兩國無法真正走到一起;同時,由於孟加拉非常貧窮,其戰略價值並不大,印度內心裡也看不起它,還怎麼會和它做真正的朋友?


這樣算下來,印度確實沒有真正的鐵桿盟友。不過,這些似乎並沒有影響印度的好心情,因為這個國家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只要協調好和美、俄兩個大國的關係,就能靠自身的力量笑傲亞洲,什麼鐵桿盟友呀,用不著,在這個地區,三哥會怕誰呀?!


高山流水116820061



在現實生活中,印度有朋友,卻沒有盟友!難道是印度做人太差,結交不到盟友?那倒不是。其實,無論是在西方世界,還是在不結盟運動組織裡,印度的人員都蠻不錯的,從印度萬國造的武器來源就可以看出主要的西方國家對印度不僅不設防,還極力拉攏,還是很受歡迎的。既然如此,印度為什麼沒有盟友呢?無論美國、俄羅斯,還是英國、法國、德國都有或多或少的盟友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在冷戰時就確立了不結盟的理念,以及印度自認為是世界大國,不需要通過結盟,拉幫結派也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印度獨立後,基本承襲了英國的政體,是一個議會制的共和國,加上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被西方熱捧為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同時,印度與北方強鄰爆發國戰爭,相當於給西方繳納了投名狀——永遠不會與對方結盟,即使做好朋友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使西方對印度十分放心,同時,西方也普遍把印度視作牽制、遏制其北方強鄰的戰略棋子。因此,印度得到了西方朝野的普遍好感,基本上都把印度視為潛在的自己人。

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印度是極有機會與西方國家結盟的,但沒有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奉行不結盟的理念與政策。不結盟這個名詞是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率先提出來的:1954年,尼赫魯在斯里蘭卡在演講中提出了不結盟的政治理念。而他的這個政治理念的靈感與理論基礎則來源於北方強鄰首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美蘇爭霸,世界籠罩在冷戰的鐵幕下,小國、弱國舉步維艱,世界呼喚美蘇之外的第三勢力的出現。尼赫魯恰逢其時地將他的不結盟的政治力量推廣開來,1956年7月,他與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舉行會晤,達成了創立不結盟運動的共識,發表了“反對吧世界分為強有力的國家集團”的宣言。四年後,在紐約參加第1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加納總統恩克魯瑪加入其中,與這三位不結盟運動的大老磋商不結盟事宜。

1961年9月,印度、南斯拉夫、埃及、印尼、阿富汗作為發起國,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了不結盟運動的第一次首腦會議,共有25個國家參加,標誌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成立,使之成為冷戰時代美蘇兩霸之外的第三個勢力。

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霸權主義的原則,受到了亞非拉三大洲的許多國家的歡迎,隨著時間的流逝,規模越來越大,現有120個成員,是一個鬆散的有著較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不結盟運動的宗旨與原則基本體現了尼赫魯的政治理念與主張,而尼赫魯的不結盟理念與主張而脫胎於北方強鄰首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隨著南斯拉夫的解體,埃及的衰落,不結盟運動的“三駕馬車”中只有印度的國力蒸蒸日上,影響力也在不斷上升,印度早已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

不結盟的政治理念與主張,也是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這就是印度在西方世界廣受歡迎,卻沒有與任何西方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締結同盟的根本原因。從西方的同盟理念、主張與體系來分析,處在同盟體系的國家都會犧牲或多或少的國家主權,以及獨立自主的原則,當然,同盟體系的領袖除外,比如美國、俄羅斯,都是各自的同盟體系的老大。

印度不與其他國家締結同盟的一個次要的原因便是印度人一向自視甚高,在冷戰時代,印度認為自己是僅次於美蘇的世界第三強國。現在,印度人覺得自己在看得見的未來是僅次於美中的世界第三強國,是多級世界的重要的一極,用不著去跟誰結盟,即使俄羅斯他也看不上。


飛狼


印度是南亞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它的建國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的“印巴分治”。原來的“英屬印度”割裂成了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而巴基斯坦又在1971年分裂出了一個孟加拉國。

不過,印度一直憑藉著龐大的體量牢牢佔據著南亞第一的位置,四處找機會欺凌弱小。原本只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在獨立以後自認為繼承了大英帝國的遺產,搖身一變也走上了大國沙文主義的道路。

幾十年年來,印度對於周邊的小國是能吞併就吞併,能打壓就打壓,所以沒有啥所謂的“鐵桿兒盟友”。在南亞地區,除了巴基斯坦體量稍微強大一點以外,其他的南亞小國家基本上都屈服於印度的淫威之下。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是一體,但因為宗教矛盾而各自立國,至今仍然是死對頭關係,再加上克什米爾衝突這顆不定時的炸彈,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不用多說了,巴基斯坦也不可能成為印度的盟友。

印度與孟加拉國的關係

孟加拉國原名“東巴基斯坦”,曾是巴基斯坦的一塊飛地。但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東巴基斯坦藉助印度的幫助獨立成國。不過,孟加拉與印度的關係也非常微妙,這個全球最貧困的國家與印度關係一般,只是不得不依賴印度的經濟援助罷了。



印度與斯里蘭卡的關係

斯里蘭卡是南亞國家裡唯一一個跟印度關係正常的,沒怎麼遭受印度的欺凌。主要是因為斯里蘭卡是印度南部的一個島國,在歷史上和印度頗有淵源,而且和印度沒有利益衝突。不過,斯里蘭卡也不是印度的鐵桿盟友。

印度吞併錫金國,干涉不丹、尼泊爾兩國

錫金原本是一個獨立的南亞小國家,國力十分弱小,在1975年便被印度吞併了,變成了印度現在的錫金邦。至今,錫金的國王還流亡在外。

不丹是印度的鄰國,也是一個南亞小國。不過印度與不丹簽訂了各種條約,直接干涉不丹的外交、經濟、內政。奈何不丹國小民弱,只能長期忍氣吞聲。

尼泊爾就更慘了,地理位置上被印度三面包圍,所有的工業物資都依賴印度供給。所以尼泊爾與不丹差不多,都長期遭受印度欺凌,但同時也被印度掌控著經濟命脈。因此,以上三個國家也不是印度的鐵桿兒盟友。


世界人文通史


鐵桿盟友,鐵到哪種程度才算呢?

整天吃吃喝喝,合夥欺負一些老弱病殘,算不算?

經常彼此間做些生意,交換利益,算不算?

一起詛咒和想方設法對付共同的敵人,算不算?

這也算是鐵桿盟友的話,印度是有鐵桿盟友的,似乎還不少。

如果非要把鐵桿盟友定義為狹義之交、信仰之交,平常君子之交淡如水,關鍵時刻能替對方去死,不僅印度沒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似乎都沒有鐵桿盟友。

某種意義上說,國家和人一樣。我原先認識一夥計,到處吹噓自己的朋友遍天下,走到天邊吃喝玩樂有人管,說起任何人都以“那誰,老朋友啦”開頭。

有次,我和他打賭,說讓他挑選二十個自認為最好的朋友,我在飯店定兩桌酒席。下午三點開始電話通知晚上來吃飯,只要六點前能來百分之六十,就算我輸,晚飯所有花銷我全負責。否則,他自費解決。

他信心滿滿,說這回贏定了。

五點半我們坐飯館裡開始等,陸續有人打電話說情況,反正是因為五花八門的正當原因,今晚來不了。結果,六點半了來不到十人。來客中也不全拿他當朋友。晚飯吃完,他也沒有等來十二個朋友。

他臉色複雜百感交集地買了單。

他後來對我說,這頓飯他請得很情願,“媽的,說好了的事兒,最終居然不來。好酒好菜請他他都爽約,關鍵時刻能指望他兩肋插刀?”


小道乾貨


印度確實沒有鐵桿盟友。不過,印度地理位置特殊、國內市場比較大,再加上印度大而不強,不具備威脅世界強國的實力,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比較多。美國、俄羅斯、歐盟等與印度關係不錯,伊朗、土耳其等中等國家與印度關係也不錯,印度自詡為南亞霸主,與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與馬爾代夫等南亞國家關係也不錯。

在國際上與印度關係不錯的國家有很多,但都稱不上鐵桿盟友。印度在國際上受青睞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印度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緊鄰印度洋航運要道,又與北面大國相鄰,在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都支持印度,用以制衡我國。第二, 印度國內市場大,人口總量已經高達13.3億,各個國家都希望能夠進入印度國內市場,分一杯羹。所以,印度雖然沒有鐵桿盟友,但是與印度關係不錯的國家很多。

1.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等世界強大勢力,都與印度關係不錯。很少有國家能夠同時與美國與俄羅斯保持友好關係,印度就是其中之一。印度與俄羅斯在2000年建立起了“戰略伙伴關係”,兩國關係一直非常密切。從冷戰時期起,印度就一直採購蘇聯武器裝備。現在,印度空軍的蘇-30戰鬥機、陸軍的T-34主戰坦克都採購自俄羅斯。印度與美國在2005年建立起了全球夥伴關係,兩國關係也在穩步發展。印度每年的軍費支出在500億美元以上,採購武器裝備的費用在200億美元以上,是國際軍火貿易的寵兒。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武器出口國,自然要重視與印度關係。歐盟與日本則更重視印度的龐大市場,13.3億人口,是任何一個經濟大國無法忽視的“蛋糕”。

印度總理莫迪與俄羅斯總統普京

2.伊朗、沙特、巴西、澳大利亞等資源型國家,都與印度關係不錯。2017年,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18年的GDP總量超過2.7萬億美元,甚至有可能超過英國與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經濟政治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印度的能源需求量非常大。沙特、伊朗的石油,巴西、澳大利亞的鐵礦,每年都大量出口到印度。印度與這些資源型國家的關係都不錯,畢竟,印度是一個需求量十分巨大的買主!

印度總理莫迪與伊朗總統魯哈尼


3.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等南亞國家,都與印度關係不錯。印度一直自詡為南亞霸主,在南亞半島推行霸權主義。除了巴基斯坦以外,南亞其他國家或是自願或是被動,都與印度保持了不錯的關係。孟加拉國曾經是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幫助,在1971年宣佈獨立。獨立以後,孟加拉國與印度保持了不錯的關係。印度對尼泊爾與不丹這兩個小國的控制比較強,特別是不丹,外交權都已經被印度“承包”。印度也積極干預斯里蘭卡的內政,斯里蘭卡現任總統西里塞納與現任總理維克拉馬辛哈都是親印度派。

結論:印度是一個大國,卻對其他強國不具備威脅性。因此,印度在國際社會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


美國觀察室


印度有沒有鐵桿盟友?沒有。所有國家都沒有鐵桿盟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十九世紀英國首相柏麥斯頓的一句名言,成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這幾乎也成了所有國家的外交基石。

日本與印度的關係相當不錯。二戰後審判戰犯,只有印度法官要求判戰犯無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日本也給了印度不少好處。2017年洞朗事件中,在中國的警告後,日本憋氣不吭。

蘇聯一直聲稱是印度的天然盟友,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因為古巴導彈危機,不敢支持印度,反向中國示好。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在洞朗事件中也只是說些不痛不癢的話----遭受歐美製裁的俄羅斯需要中國。

給印度戴了不少高帽的美國,想搞一個印太聯盟,由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四國組成,用於包圍遏制中國。印度擔心被美國利用被當成棋子,一直消極對待,至使四國聯盟至今無法達成。而印度擔心的,也就是美國想要達到的目的;促成中印兩個人口大國對峙並長期消耗,永遠不能對美國形成挑戰。

國家間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有事的時候,都是根據利益的大小來決定自己應有的態度和行動。印度沒有鐵桿盟友,所有國家都沒有鐵桿盟友!


遠望水繞山


印度沒有鐵桿盟友,只不過已經有許多國家把印度當作潛在的盟友來發展關係,因為印度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未來印度會成為左右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所以俄美兩國一直都想要把印度拉攏過去當作盟友,只不過印度也沒有表態要與誰結盟,它也很難抉擇,畢竟哪一個印度都惹不起。


莫迪與普京

印度沒有鐵桿盟友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印度不需要。在南亞,印度是一個大國,只要不與我國產生衝突,印度基本就是一個無敵的狀態,周邊的小國根本不能拿印度怎麼樣。像尼泊爾這個國家,完全是被印度牢牢掌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尼泊爾幾乎都依賴印度,但尼泊爾並不是印度的盟友,印度只是單方面向尼泊爾輸出和收回,而尼泊爾沒有主動權;在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印度是強勢的一方,可以主動控制衝突力度,即便是巴基斯坦擁有眾多盟友,印度只要不太過分,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印度地理位置圖



印度近幾年的經濟發展飛快,因為多數國家都被美國壓制,唯獨印度沒有,反而是美國給予了印度很大的扶持,比如美國把印度出口的關稅降到最低,向印度出售先進的軍事武器。美國政府曾經稱印度是美國的天然盟友,或許是因為印度提倡民主的價值觀與美國的民主相似,美國更願意交印度這個盟友。可實際上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美國的立場並不與印度一致,而是與巴基斯坦一致,這是兩國始終沒有走到一起的原因之一,此外印度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和立下了不結盟條約也是印美關係不溫不熱的原因。

之前印度與蘇聯的關係明顯好於印度與美國的關係,因為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蘇聯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支援,而美國卻始終無動於衷,有人認為美國不想和蘇聯同一立場,也有人認為美國是為了印巴軍事力量的公平對等,但不管怎樣,美國就是沒有支持印度,這也被印度記在了心裡。

莫迪與特朗普“熊抱



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沒有印蘇之前那麼鐵,原因是俄羅斯在近十幾年裡不斷遭受西方國家的針對,一向自稱不結盟的印度自然不敢多與俄羅斯接觸,它只是仗著自己的發展潛力,維持著俄羅斯對印度的熱情。

所以,在現實中,由於印度的地理位置、自身實力、自身的發展理念以及俄美兩大國家的同時拉攏,讓印度不得不謹慎的走獨立發展的道路。不過,儘管印度沒有像巴基斯坦那樣擁有眾多的鐵桿盟友,印度也能從關係不怎麼鐵的美國和俄羅斯那裡得到不少好處,這也是莫迪賦予印度的新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