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數百萬元裝備變廢鐵,快遞企業要謹防這一“陷阱”


數百萬元裝備變廢鐵,快遞企業要謹防這一“陷阱”

“分揀效率實測值與指標值不相符,供包效率實測值與指標值不相符,條碼識別率實測值與指標值不相符,異常件數量實測值與指標值不相符……交叉線副線方案設計不合理,系統流量未滿足整體要求,輸送流暢性較差,整體設計及安裝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2018年12月底,一場針對山東淄博某品牌快遞企業巨資購買的交叉帶自動分揀系統的驗收行動,在行業5位權威專家的嚴格測試下展開。一個個快遞公司和設備製造商心中的疑惑被解開。

這次驗收源於一場“糾紛”:快遞公司對採購的設備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不滿,而設備製造商堅稱自己的設備已經在多家公司應用,沒有問題。於是,雙方互相“扯皮”在所難免,繼而求助第三方進行檢測。

洞見癥結

“操刀”這次驗收的第三方機構是上海市工商聯國際物流商會旗下的快遞物流技術與裝備諮詢中心。

“目前,快遞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提供商有近200家,其中可以說是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為行業普及自動化分揀設備埋下了很多隱患。此外,快遞公司與設備提供商之間信息不透明,互相不瞭解,也讓一些企業普及自動化走了不少彎路。”國郵智庫專家、上海市工商聯國際物流商會總幹事邵鍾林對記者說。

據記者進一步瞭解,除淄博這家快遞公司在引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時遇到問題之外,河北白溝的一家快遞公司遭遇的問題更為突出——幾百萬購買的自動分揀設備採購後被放置在角落成為一堆廢鐵,原因就是與設備提供商之間溝通不暢,互相信息不對稱,導致設備無法正常使用,資源被嚴重浪費。

而在快遞物流技術與裝備諮詢中心的驗收計劃表中,記者看到,已經有數家快遞公司委託其對已購買和使用的自動化設備進行驗收,查找問題所在。

對症下藥

對淄博即將交付使用的交叉帶自動分揀機完成全部初驗項目後,快遞物流技術與裝備諮詢中心專家團隊最終字斟句酌地出具了一份14頁的項目測評報告。對設備製造商和快遞公司分別提出了改進的建議。

“這應該是我國快遞行業第一份由獨立第三方完成的工程技術鑑定報告。”邵鍾林說,“實際上,快遞物流技術與裝備諮詢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秉承公益性的基礎上,實現溝通、規範和服務,讓快遞企業與設備企業之間相互溝通,拒絕劣質產品的同時推薦優質產品,併為企業提供規劃設計和故障檢測。”

以問題為導向解決行業普及自動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打法,但對問題的防微杜漸和未雨綢繆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最大化。

1月15日,上海。“快遞物流技術與裝備諮詢中心”青浦圓桌會議首次召開,10位業內專家學者、10位快遞企業相關負責人、10位設備製造商代表共同落座,主題直奔“自動分揀”而去。

這場會議的目的也在一紙賀信中表露無遺——“快遞行業已經進入了500億的市場規模,行業的發展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變革時代,其中技術與裝備的發展將是推動行業生產效率的巨大推動力。當前,行業投資技術與裝備的積極性很高,但我們也要看到,這個領域的發展還不夠均衡,信息不夠對稱,市場不夠規範。上海市工商聯國際物流商會智庫組建“快遞物流技術與裝備諮詢中心”,將專家學者、著名品牌快遞企業和高水平裝備製造商集合在一起,共同研究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發出賀信的是中國快遞協會會長、上海市工商聯國際物流商會主任高宏峰。在這次會議上,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局長夏頤亦表示,行業要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一定要向技術要效益。自動化與信息化、智能化密不可分,在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行業發展新的引擎,其健康發展的意義十分重大。

行業管理者的態度進一步表明,近年來快遞企業在自動化分揀設備普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績顯著,但發展的同時問題頻現。在行業發展的需求下,青浦圓桌會議的召開,為自動化分揀設備製造行業與快遞行業搭建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在消弭自動化發展瓶頸過程中可謂一場“及時雨”。

“在這個平臺上,快遞企業可以向行業推薦優秀的設備品牌,設備品牌商也可以自薦,經過驗收成為推薦品牌。”邵鍾林還表示。

敞開心扉

專家學者的無私分享下,快遞企業、自動化設備製造企業也在會上初次敞開心扉。

百世集團高級副總裁張硯冰拋出了自動化設備普及的幾種挑戰:一是技術迭代發展背景下,比如自動化光電識別能力在快速地發展,造成了快遞企業在自動化分揀設備上的選型困難,如果今天選了這套設備,明年價格可能就折掉一半。二是商業形態創新形勢下,如果快遞企業分揀場地內堆滿了自動化設備,等到物流形態變化出現的那一刻,可能派不上用場。

三是政策法規的變化,讓自動化普及面臨著不確定性。四是環保安全等方面要求的不斷提升,也對自動化普及有不小的影響。所以,快遞自動化需要設備製造商儘可能支持整體服務的快速變化,要強調柔性的自動化,而不是剛性的自動化;自動化設備要全鏈平衡,而非片面追求點狀極致能力。

上海工商聯國際物流商會智庫副總幹事、金峰CEO蔡熙表示,在土地和勞動力等物流產業基本生產要素成本急劇上升,電子商務海量訂單對快、準和實時透明的需求,以及現代製造的柔性化要求下,自動化設備企業要從專業的角度分析與提出對快遞業發展痛點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自動化卸貨、自動化稱重計量設備、自動化輸送設備、自動化分揀分類設備和自動化裝貨設備。在將來,快遞企業需要提前與規劃設計商探討自動化分揀場地的規劃。

德馬物流技術研究院院長馬賢祥表示,自動化普及趨勢下,各大中型物流配送中心、包括規模較小的加盟網點,紛紛籌建規模適宜的自動分揀設備。但快遞企業一定要遵循分揀系統的選型原則——設備的先進性、經濟適用型、兼顧上機率和設備技術經濟性、相容性和匹配性、符合所分揀貨物的基本特性、適應分揀方式和分揀量的需求。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趙磊以UPS為例“告誡”在場的快遞企業和設備製造企業“彎道不能超車”。UPS可以花費10年時間數億美元在科技方面進行研發、測試和推行,最後才取得成功,中國的快遞企業任重而道遠。在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道路上,快遞網絡需要整體的優化,只優化一個環節會造成其他環節的瓶頸。在進行信息化之前要實現流程化、規範化和標準化。

順豐副總裁徐前表示,目前快遞行業在很多方面表現為低效、分散和不標準。在分揀效率方面,中國的快遞企業與UPS有著很大的差距,不但要引進硬件的技術,在軟件技術比如AI算法方面也需要奮起直追。他預計,隨著人工成本不斷提高,設備成本不斷下降,2024年左右,快遞行業人工和機器單位時間成本將出現交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