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说我国退步幅度最大的省会城市太原,今却为何不如一个江阴?你怎么看?

tuoshan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我国,跑的比别人慢就是退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以2008-2017年太原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例,看看是否存全国省会城市中退步了。

2008年,太原市GDP1468亿元,在全国26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没有统计拉萨市)中,排名第18位,处于中等偏厚的水平。(太原)

到2017年,太原市GDP增加到3382亿元,是2008年的2.3倍,年均名义增长率9.7%。但是放在26个省会首府城市中,这个增速是排名靠后的。增速更低的只有石家庄、哈尔滨、沈阳三个省会城市。他们2017年GDP分别是2008年的2.27倍、2.21倍和1.52倍。

2008-2017年太原市GDP在26个省会首府城市汇总的排名有18位下滑到第20位,贵阳和南宁两个城市GDP反超了太原。2008年贵阳GDP仅有811亿元,相当于太原的55%,到2017年已经是太原的1.04倍。南宁2008年GDP是1318亿元,比太原第150亿元,到2017年增长到4118亿元;比太原多了736亿元。(太原)

太原作为一省之省会,经济规模已经被很多东部省份的地级市超过了。江苏13个市中,有11个超过了太原,就连地处经济水平在省内相对落后的徐州、盐城、淮安也超过了太原。

昆山作为江苏的一个县级市,2017年GDP达到了3520亿元,竟然超过了作为省会的太原市。江阴也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2017年GDP也高达3488亿元,比太原高了100亿。

2017年,江苏省有9个县级市GDP超过了1000亿元。而中西部地区还有大量的地级市GDP也尚未突破千亿元。可见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已经比中西部领先很多了。


山西排名第一的非省会城市是长治,2017年GDP1477亿元,在江苏的县(市)中,有5个超过了长治,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和宜兴。


财经知识局


2017年的数据,山西省会太原的GDP为3382亿元,增速7.5%;江苏江阴的GDP为3488亿元,增速13%。从增速看,太原GDP总量在被江阴超越后,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而太原的人口是江阴的一倍以上,那么人均GDP就不及江阴的一半了。

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地区。山西地处封闭的内陆,山西拼经济比不上人家江苏本来是正常的。但是作为省会城市比不上人家一个普通的县级市,还是挺说明问题的。太原的经济差在哪里呢?

首先是经济结构上。

太原作为晋商之乡、阎锡山老巢和共和国重工业基地,经济一度非常火爆。但随着改革开放,却日渐沉沦了。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全面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了单一的煤炭经济。在太原东山、西山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后,太原经济失去了发展的动力,逐步自然形成了现在的人头经济,财政经济。

说到人头经济,就是吃穿住用行这些最基本的消费经济,算是低层次的服务业吧。比如太原市的中心区——迎泽区,二十年来,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只有服装城、柳巷两大商圈跟房地产,制造业企业一个都没有。

其次是观念落后上。

从省到市,到各级官员,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自以为是百姓父母官的牧民时代。经济发展思路还停留在依靠煤炭资源,躺着也能吃饱喝足的意识里。城市规划和发展,幸亏是有一个耿彦波,幸亏耿彦波用五六年时间拼命建设了立体交通,否则作为省会居然连一座交互式立交桥都没有,连一个现代化城市的规划都没有。前几天一个“二青会”就漏了馅,山西的官员们真的表现的像山里的娃娃。

第三是人才流失上。

太原人都有同样个认知,但凡孩子考学去了外地,尽量就不要回来了。如果孩子上个一本二本,外面随便找个工作,收入就比太原高得多,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比太原好得多。这些优秀的青年才俊,只出不进,太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第四是资本流失上。

前些年山西煤炭行业曾有一次资产重组,很多民间资本,外省资本都损失惨重,直接引发了山西的资本外逃。早年山西污染严重,许多有钱人跑到外地置业,造成了部分资本流失。现在污染小多了,可是营商环境却极度恶化,陷入了死循环,资本更加留不住了。

第五是全省区域经济落后,缺乏发展支撑。

山西是中部省份,本来中部五省一起作伴还不寂寞,可如今,山西经济又被人家其他中部四省给甩开了。山西人口才三千万,总体也无法支撑大省会的发展。

就此,太原不断沉沦了。


东水西原


我是山西龙城太原人,看到这个问题,很是有些汗颜,往往,在谈及家乡省会太原时,大家都把太原,放到三线城市,虽然无奈,但却是事实。

太原发展乏力,个人认为,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城市定位和政策,那真是换一任市长,一个花样啊。这直接导致,干啥也是半啦子工程。

第二,离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西安等核心城市过近,别说太原,整个山西省,都是人口净输出城市,人口大量减少。

第三,山西省内交通,一直让人诟病,山西省临近那么多发达大城市,可自个儿,高速铁路,11个行政地级市,竟然省会太原,都是前几年才开通的高铁;而三年多前,临汾、大同、阳泉、运城、吕梁、晋中才开通高铁,两年多前,山西省内各城市,高速铁路才真正修通;而现在,长治、晋城、忻州和朔州,竟然还没有高铁。

交通的严重不便利,制约了这个旅游大省和农作物大省、劳务输出大省的经济发展。

第四,就是大家最关注的,一煤误了所有。山西省11个城市,到处都是大型煤矿,除了煤矿,什么都没有。真正是一煤误了所有啊。

第五,太原人(山西人)普遍小富即安,缺乏进取精神。尤其对新型行业,基本上不触碰,自己不了解的,根本不去尝试(这里,不要老说李彦宏等人是山西人,人家,跟山西没关系),这导致,经济也就越来越差。

期待,家乡能够早日改变现状,迎头赶上其他省份。


董江波


太原现状之我见

1、经济方面:遥想80年代的太原,小到香烟、洗洁精,再到酒类、饮食、纺织、服装、家电,乃至钢铁、化工、化肥、军工、汽车、配电类产品,甚至铜铝冶炼,无一不全。夸张点说,即使完全把太原封闭起来,太原城自给自足,毫无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所有的一切,无不衰落、凋零,导致年轻人的就业,无可选择!这是政策的问题吗?否!这说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年,管理和前瞻的判断,出了大的问题,乃至于好端端的“家业”,败得一塌糊涂。第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煤炭,对于太原而言,实是最大的败因,让人不知进取,只是倒腾。最新的段子中,上述工业厂名基本已经被房地产所取代。

2、城市建设方面:自2013年以来,确实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太原漂亮了!耿市长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太原的城市面貌,山清水秀也不为过,再有5年,必能与任何一座城市媲美!

3、科教方面:这点与经济方面类似,遥想当年(百年前),山西大学堂国内知名;建国初期,太原工学院亦乃全国知名院校,医学院、财大、农大、师院……一应俱全,网络全国各地人才,热闹非凡。然今日虽在,硬件也有发展,但物是人非,远不复当年之勇,太原优秀人才只能外流,外地人才也不再进来,让人扼腕。

4、交通方面:有一句俗语,山西不是“东西”,按理而言,在现在技术条件下,在背靠北京,链接东西南北的背景下,太原能成为交通枢纽,然而这几年,仅一个大西铁路,在西安至太原段早已通车的情况下,忻州至大同段却遥遥无期!更何况,在其它较为地区高铁已连成网状,时速已300公里的现实之下,山西的半数高铁时速仅150左右!看看刚刚通车的西成高铁,还有已进入规划的西安至重庆高铁……反而西安已有成为枢纽的趋势,已经绕开了太原,真是时不我待啊!

5、国内影响方面:建国初期,很多城市设立“太原街”,国内军舰的四大金刚就有“太原”舰,时至今日,影响力的确早已没落。

6、现实既已如此,如何发展?我以为:第一、正视工业能力的不足,大力发展工业开发区,优化开发区的基础设施,让有能力的企业进来,犹如大的房地产商一样,给予优惠政策,发展新兴工业。第二、“地上山西”盛名已久,发展旅游业,优化基础设施和餐饮、停车、卫生等条件,上下一盘棋,改变山西尤其是太原在全国的“脏、乱”形象。第三、发展创新山西的名优地方小吃,让“早、中、晚”三餐真正有选择,有传承,干净卫生,在太原建设的大背景下,借此促进太原成为国内的“宜居城市”,以此名片创造出真正的太原文化。


存在的我1971


十多年前,山西煤老板和温州炒房团进京炒房,买房如买菜,一层一层、一幢一幢的抢。可谓是财大气粗,不减当年晋商风采。

2010年,山西煤炭业重组,以一纸文件收购大批外地来山西投资煤炭的企业,数千亿投资石沉大海。浙江商会将山西列入投资“黑名单”,还提名了两个“投资预警区域”——山西和迪拜。

这么多年来山西的资金不断往外走,可进入的投资却少之又少。这种恶性循环势必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太原作为山西的领头也不例外。

太原的经济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资源型地区一般会满足对资源的依赖,一种躺着也能赚钱的心态。而不会居安思危,不考虑地区的产业发展的连续性。一旦资源枯竭,那么势必会带来经济的下滑。

其二、距离京津地区太近,京津地区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没有太多产业基础的山西地区,在煤炭暴利中获得的财富很容易地往周边地区转移,而不是被省会城市吸纳。

其三、在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也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其四、虽然山西土地面积有16万平方公里,可人口数量只有3680万,GDP在2017年还不到1.5万亿,全省还只有北京的一半经济总量。山西根本就无法从人口和经济上托起一个强大的省会。

太原的人口437万,GDP2017年也仅3382亿。经济实力还不足一线城市的一个强区,更不用说江阴地区了。在这个拼人口、比实力、看经济的时代,显然太原已经落伍了。

其五、太原的城市布局也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城市沿着汾河发展,东西是山不容易扩张,只有南北延伸。现在的南北通道都快30公里了,一个主城区3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跨度达到了千万级人口的半径。未来的太原城市的格局决定着这个城市的规模有限,人口500万应该是一个极限值。

城市要发展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要在一个公平、平等、合理的投资环境中塑造一个崭新的形象。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留给每个城市的快速发展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抓住城市发展的大好机会,循序渐进寻找太原的发展潜力。


鞅论财经


山西表里山河资源丰富人才辈出文化灿烂,运城有盐湖,粮食能自给自足,自古就是龙兴之地。自从宋朝开始,赵光义就对山西心存恐惧害怕山西再出真命天子。所以使出全力压制山西。后来宋朝腐败无能致使包括山西的北方沦陷,但山西依然保持发展,在元末明朝初人口繁盛,人民安居乐业。朱元璋因此从山西向南方强行迁移大量人口。致使山西经济受到伤害。即便如此山西人依然保持着华夏文明的创造力,在清朝创新了晋商以及山西票号。由于山西人生活简谱骨子里流淌着忠义诚信的血液,所以山西商人横扫华夏。后来中国军阀混战,山西的阎锡山将山西变成全国模范省,工业基础雄厚。新中国根据山西的基础将山西建设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有从重型机械,汽车工业,兵工集团,矿业集团,化工工业,纺织工业,电子工业以及轻工业的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名副其实的既有工业又有资源还有产业工人的工业强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将建设重点放在既无能源又无工业基础的南方,所以山西人才流失,并且为了给南方以及首都输血蜕变为一个纯粹的廉价能源输出省份。然后各种势力插手山西丰富的能源资源,山西社会环境开始恶化。经济退步,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


壮志凌云纵横四海


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太原,今年北京211小硕毕业,想回来工作来着奈何没有啥合适的机会,对于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从地理位置来讲,山西处黄土高原,山比较多,交通很不便,去北京还好,去南方的车基本都要绕道石家庄,时间上会增加不少,同时,同时交通不便也导致各种运费增加,我从北京寄顺丰去上海和寄回太原的价钱差不多,从北京寄邮政包裹回太原大概是4块一公斤,从太原寄包裹到上海菜鸟尽然说要8块一公斤(他说山西出去的车少),另外一点体验不好的地方是天猫超市,尤其是生鲜板块,你把地点切换到北京,那品种又多还经常有优惠,然后你再把地点切换到太原,生鲜基本没有啥,看起来又贵又不新鲜。

从教育方面,山西的一本录取率百分之不到十吧,在全国也算倒数的,山西就一个211太原理工,平心而论在211里算一般,这也导致了从本省直接产出的人才较少。

从吸引人才方面,感觉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政策,以我周围的情况看,我得山西籍的同学们想回来的挺多但最后基本都没有回来,山西没有啥好的单位(我们专业能够去的单位),工资也极低,但招起人来还特别牛(尤其是太重,亲身感受),太钢,太重,电科三十三所,还有兵器工业和中车的几个单位,这些单位实习期基本三千多,转正可能有五千多吧,你说我们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给5000块,心酸啊!


wanwan0621


山西是能源大省,其省会太原更是能源大市,煤炭和钢铁产业比重非常大。

太原作为省会而言,发展之所以不及一个江南县级市,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1、思维意识:

太原乃至整个山西都是思想比较守旧的。与江浙人爱打拼的精神不同,山西人喜欢安逸,容易满足,即使经济状况不好,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学习创业。所以即使发展如此缓慢,太原却依然连年入围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民众对于家乡的热爱也非常之深。

2、产业结构:

太原GDP曾在上世纪70年代位居整个中西部第五,有很多大中型企业。但是90年代后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太原的工厂化经济日趋萧条,很多老牌厂矿倒闭或破产重组,煤炭等能源方面的优势也在衰退。经济支柱连遭重创,至今仍没能缓过劲来。但即便如此,依然没看到对于经济结构大刀阔斧的变革。

3、地理位置:

太原由于群山环绕、交通闭塞,自古外出人口就少,而山西更是整个北方地区外出务工人口最少的省份,即使如今交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山区地形还是让交通成本以及时效。反之,江阴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此域古往今来就有上佳的经商氛围,而且江浙人吃苦耐劳,善于把握商机。加之区域范围有上海、杭州、南京三个国际级大都市作为支点,其间城市必然受益良多。江阴一个县级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堪比整个山西省,这既和经商头脑与眼界密不可分,却也是地理位置优越性使然。


城市发展报告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朋友和同学现在还在江阴工作,三十年前我就去过江阴,近十年到哪儿出差也不下十次,可以说比较了解江阴,作为一个土著太原人有一定发言权。



首先,对于你把省会太原和县级市江阴放到一起比较经济发展,看似合理,但确是非常不实际和不客观的。

把大太原和小江阴放到一起,立马看出太原的落后和颓废,立刻就显出太原是多么落后。可是放眼全国范围,有多少个地方能比江阴发展的好呢?即使一些大城市的经济体量大于江阴,完全是凭人口多和合并周边县区来做大GDP的,更不要说很多省区还存在在数据造假的成分。 反映真实水平的人均发展水平远远不及江阴市,甚至不如太原市,不知道题主的家乡经济水平是否也大幅落后江阴市呢?

江阴经济发展水平比太原高可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太原人还打破头争着抢着进国营企业的时候,江阴的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就已经具有可观的规模,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万元户。坐火车往南过了南京长江大桥,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的洋楼,那个时候,大学生毕业时就出现江阴籍的学生不要国家分配工作,回村办企业工作的情况。包括太原在内的大多数地区的人们的思想当时最少就已经落后十年了,相应的那个时候的经济水平就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差距。

所以 ,对于太原与江阴差距巨大,早三十多年前就是明确的,不知提出这个命题的朋友出于什么意图?就是山西一省的经济总量也仅能与无锡低平,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拿中国最先进的长三角地区与几乎最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比,你简直是没得比了!



第二,包括江阴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值得太原学习。要学习他们的思想观念,政府服务理念,激励机制,技术和管理,资本运作,吃苦耐劳等。总之,太原的差距是巨大的,全方位的,恐怕即便踏实苦干上几十年也追赶不上江阴的发展步伐。



第三,苏南发展模式有不可复制的地方。比如,区位优势就不能复制。江阴港是国家在九十年代初就确定的对外开放港口,具有联动江海,承接南北的特殊交通枢纽的地位。

比如,国家政策的倾斜度难以复制,2011年江阴国家级高新区就得到国家批准成立。

比如,江阴深度融合上海,南京,苏锡常等巨型经济体,受到的经济辐射难以复制。

比如,江阴也是著名的侨乡,外资投资早,投资规模大,江阴一直是全国制造数第一的县市。江阴有10家中国500强企业,12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7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有47家上市公司。

比如,江苏境内有数量众多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外开放早且程度高,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较为便利,各类人才聚集。



近代山西经济曾经领先中国六百年,但我们今天确实是落后了,真对不起老祖宗啊!该是山西人清醒的时候了,尽管差距大,但是仍然还有机会。


茗茶泉水


这种说法是同意的,倒不是以GDP或是人口净流入等数据为判断依据,以数据说话已经有了答案,太原在城市活力方面远不及周边的几个省会,文化城市的建设也落后,产业单一没有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产业链,人才吸纳做的不好。城市建设这几年才有变化,环境也比过去完全依靠煤炭时来的好,现在山西整体是看不到有什么方向,太原就更加看不清未来,或许只有政策到位国家规划推行产业升级或是产业部署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