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黑龍江青岡縣:致富產業帶貧困戶一起走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10月23日電(記者程子龍、王建)69歲的李紅振老漢坐在運輸車上,把新採摘下來的蔬菜運到縣城。雖然身體已不那麼硬朗,但他每天都樂此不疲,因為這是村裡的合作社專門為他們這些貧困戶安排的工作。

李紅振是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民政鎮公平村村民,兒子患有智障,靠李老漢種地維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是典型的貧困農民。

2012年,村裡一些稍有實力的農民加入了和眾現代農機合作社,他們以土地入股,年終還有分成。作為貧困戶,李紅振看著“眼饞”。

2013年,合作社理事長王海林主動找到李紅振,“我們致富,不能把你落下,跟我們走吧。”王海林的話讓李紅振眼圈發紅。這一年,李紅振帶20畝地入股合作社,不僅領到了每畝地400元的作價款收入,年終每畝還有了230元的分紅,這等於每畝地有了630元的純收入。實現了由“年吃年用”到“豐衣足食”的跨躍。

2014年,2015年,土地作價款更高,分紅也越來越高。如今,李紅振至少有四部分收入:土地作價款、分紅、自己在合作社工作每月2000元工資、國家糧食直補款。李老漢兩年基本走出貧困戶的行列。

王海林告訴記者,合作社入股農民445戶,至少有20戶是像李紅振這樣的極貧戶、特困戶,這些貧困戶都是合作社主動接收或鄉鎮領導“安排”進合作社的。“縣裡要求致富項目要帶貧困戶一起走”,王海林說。

民政鎮黨委書記李志權介紹,他們把發展現代農業和扶貧相結合,讓農民有土地保底收入,有分紅收入,還有穩定的打工收入,貧困戶的年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正逐漸擺脫貧困。

與民政鎮相似,青岡縣昌盛鄉也把貧困農民帶進致富產業。這個鄉的興東村,2011年組建了盛菇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鄉長李英海說,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先進入合作社務工。合作社制菌、養菌、出菇的時間長達300天,今年僅貧困戶的務工總收入就達到126萬元。這種依靠產業扶貧的做法,加速了貧困戶脫貧步伐。

青岡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黑龍江省重點扶持的“十弱縣”之一,2011年被列為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份。幾年來,青岡縣以精準扶貧、真扶貧、扶真貧為主線,不斷開創產業扶貧新模式,確立了玉米、亞麻、食用菌、蔬菜等十大扶貧產業,併力爭讓貧困戶參與到這些富民產業中。

青岡縣縣委書記楊勇說,目前全縣還有90個貧困村,近10萬貧困人口,解決農民增收,推進扶貧開發的問題依然迫在眉睫,在農民增收問題上,必須想實招,辦實事,通過組織扶貧對象參與特色產業、富民產業等方式,實現貧困戶的快速脫貧。(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