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末代皇帝溥儀跟雍正有沒有血緣關係?

玉195335349


【先說答案,愛新覺羅溥儀和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當然有絕對的血緣關係】

溥儀做為皇室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自然是根正苗紅,那麼咱今天就從族譜上擼一擼溥儀這個支脈到底是怎麼和雍正皇帝連上關係的,愛新覺羅溥儀,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就是常說的宣統皇帝,是慈禧死之前立的大清朝最後一任小皇帝,由於慈禧的兒子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嗣,後來的光緒皇帝也沒有子嗣,所以溥儀是從旁支皇族中找的,溥儀的親生父親為愛新覺羅載灃。載灃曾擔任過大清國的攝政王,咱接著往上擼,載灃的親生父親是愛新覺羅·奕譞,他的爵位是和碩醇親王,溥儀的這位親爺爺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道光皇帝是愛新覺羅旻寧,大清朝唯一嫡長子身份繼承大統的皇帝,同時也是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任大清ceo。然後咱們接著往上擼,道光皇帝的父親是愛新覺羅顒琰。顒琰就是嘉慶皇帝,道光是嘉慶的第二子,ok,繼續向前,嘉慶皇帝的父親大家都清楚是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的乾隆皇帝,而乾隆皇帝呢,又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所以通過這樣的逆流而上,咱們就很清楚了溥儀的血脈是正兒八經的皇族。


下面咱用一個更直觀的圖分解一下。

雍正皇帝(傳位第四子)--乾隆皇帝(傳位第十五子)--嘉慶皇帝(傳位第二子)--道光皇帝(生下的第七子)-和碩醇親王奕譞(生下的第五子)-醇親王載灃(生下的長子)-宣統皇帝溥儀。



老豬的碎碎念


在家天下統治的封建王朝時期,要延續一個王朝的穩固統治,最常見的方法便是依靠著血緣關係進行統治,清朝是我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這同樣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統治的封建王朝時期。

雍正皇帝島宣統皇帝的傳承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宣統皇帝溥儀是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溥儀也是中國的末代皇帝,題目中所詢問的,末代皇帝溥儀和雍正皇帝之間有沒有血關係,可能是因為同治皇帝,光緒皇帝都沒有後人,而產生疑問的緣故吧。

清朝同治皇帝傳位給光緒皇帝,同治皇帝沒有後人,光緒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叔叔醇親王奕譞家的孩子,也因此有人會懷疑醇親王奕譞這一脈,在血緣之上算不算是清朝皇室後裔,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如果溥儀和清朝之前的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係作為聯繫,那麼他根本就不會被選為皇帝的繼承人。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

清朝一直到同治皇帝,這些皇帝都一定是上一任皇帝的親兒子。但是從咸豐皇帝開始,清朝的皇帝,不知道是不是突然基因突變,生育能力大為下降。咸豐皇帝就只有兩個兒子,還死了一個。同治皇帝沒有子嗣,光緒皇帝也沒有子嗣,所以繼承他們大位的是親戚家的孩子,但並不代表著,他們在血緣上,和清朝之前的這些皇帝沒有關係。

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這沒有什麼爭議。雍正皇帝的子嗣比較少,他生了十個兒子,活下來的只有六個,其中有些在青少年時期,便早早去世了。雍正皇帝將皇位傳給了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乾隆皇帝的子嗣就很多,他有十七個兒子,但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所以他的十七個兒子,很多遠沒有乾隆皇帝活的時間長。乾隆皇帝只有四個兒子,在他死的時候還活著,他將皇位傳給了第十五子,新覺羅·顒琰,也就是嘉慶皇帝。

嘉慶皇帝當了二十五年的皇帝,他病逝之前,將皇位傳給了嫡長子,愛新覺羅·旻寧,也就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是個平庸的皇帝,他竭盡全力整頓吏治,改變清朝的格局,但卻力不從心,道光皇帝有九個兒子。在他病逝之前,將皇位傳給了愛新覺羅·奕詝,也就是咸豐皇帝。

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

咸豐皇帝接管朝政之後,清朝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時候,所以他執政期間一直壓力很大。咸豐皇帝的皇長子早夭了,他二十五歲時才得到了第二個兒子,是慈禧太后生的,也就是愛新覺羅·載淳。所以咸豐皇帝傳位的對象是沒得選,只有載淳,載淳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沒有後人,按照古代的慣例,皇帝沒有後人,那麼繼承人,最常見的子承父業,滿清也有弟承兄業的,反正就是父系近親來繼承皇位。所以在同治皇帝,在沒有後人的情況下。按理說,應該從侄子一輩,選擇繼承人,但是由於慈禧太后干政,她說溥字輩的,沒有可以繼承大位的。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光緒皇帝被選中了。光緒皇帝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他曾幫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滅了八大臣,奪取了大權。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咸豐皇帝的弟弟,慈禧選了奕譞的第二個兒子,愛新覺羅·載湉來繼承皇位。

然而光緒皇帝也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子嗣。帝位還得繼續傳下去,慈禧再一次指定了清朝皇帝的接班人,這一次,光緒皇帝這一代基本已經成年了,所以她決定在下一代人中選接班人,慈禧太后看上了載灃的長子,愛新覺羅·溥儀,載灃是奕譞的第五子,道光皇帝的孫子,溥儀成為了皇帝,也就是宣統皇帝。

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所以愛新覺羅·溥儀,雖然不是咸豐皇帝這一脈的子孫,但是往上追溯,他仍然屬於道光皇帝這一脈的子孫,所以,自然也就接上了雍正皇帝的血脈。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溥儀、雍正皆為清朝皇帝。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的第3位皇帝,而溥儀是清朝的第12位皇帝,入關後的第10位皇帝。

如此,同為清朝皇帝,也都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直系後裔,他們自然也就有血緣關係。



那雍正與溥儀到底有啥關係呢?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一下,溥儀這位末代皇帝,他的身份是比較複雜的,他有著法統上和倫理上的兩重身份,他倫理上的父親是載灃,法統上的父親卻是同治和光緒,類似於現在的生父與繼父之分。

《清史稿.宣統皇帝本紀》載:“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位,並將其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也就是自溥儀登基後,他法統上的父親就是同治、光緒二人。



當然,溥儀的身份遂複雜,但卻不影響他與雍正的關係,因為溥儀的父親,無論是倫理上的,還是法統上的,他的父親都是“載”字輩,同治名載淳,光緒名載湉,也就是說他們的祖父皆是咸豐皇帝。

說通這點,我們也就知道,咸豐皇帝就是溥儀的曾祖父,溥儀就是咸豐的玄孫。

那咸豐與雍正是什麼關係呢?

首先咸豐的父親道光,他的父親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也就是說乾隆是咸豐的曾祖父,咸豐是乾隆的曾孫。而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也就是說雍正是咸豐的高祖父,咸豐是雍正的玄孫。



那到這裡,我們知道咸豐是溥儀的曾祖父,而雍正是咸豐的高祖父,也就是雍正是溥儀的烈祖父,溥儀就是雍正的晜孫。

其實這問題沒啥好聊的,既然溥儀能坐上清朝的皇帝,那溥儀自然就與雍正有所關係。

當然,其實按道理說,正常情況傳到溥儀這代,溥儀應該是雍正的七世孫,因為雍正到同治這代一直是父傳子的。只是到同治這代,因為同治絕後,父傳子已經弄不小去了,同治的皇位就被自己的堂弟光緒給拿走了,而後光緒又絕嗣,他的皇位就又被自己的侄子溥儀給拿走了。



如此,晚清的皇位傳承是比較複雜的,哥傳弟,叔傳侄。而再加上慈禧那麼一弄,就更是複雜,慈禧為了讓自己的掌權名正言順,她又弄了一套過繼,光緒登基時,她將光緒過繼給了咸豐,如此慈禧就成了光緒名義上的母親,而同治就成為了光緒的親哥哥,再之後,她又將溥儀過繼給了同治和光緒,如此慈禧就成為了溥儀的奶奶,而原是叔叔輩的同治、光緒,則成了溥儀的父親。

只得說用弄清晚清最後三位皇帝的關係,真的得費一下頭腦了。


澳古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瞅著這問題,俺感覺俺的腦子直接死機了,沒法子俺只能閉著眼睛重啟了一下。

話說這也叫問題?這就相當於問這爺爺和孫子有沒有血緣關係。但俺回頭一想,畢竟誰沒事問這麼一個及其低端的問題,這不是逗人樂呢嗎?無聊的緊!

俺隨即想到了一個問題,這民間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說這乾隆壓根就不是雍正的兒子,因為當年雍正手裡邊沒兒子,他這就為了皇位繼承人的事犯愁,最終想了一個法子,把自己家的閨女和陳閣老的大小子給換了一下。

換過來的這就是乾隆,這事整的有鼻子,有眼的,蠻像那麼回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都齊全。

為了增加可信度,還添了這麼一個橋段乾隆給海寧陳家弄了兩塊匾額“愛日堂”“春暉堂”啥的,這就是取了《遊子吟》當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字,來說明要報答父母的意思。

話說這事壓根就是野史當中編排的這麼一個事,您當不得真。

如果題主因為這事,由此一問,那還真有的聊。

其實這事就不是真的,為嘛呢?

咱說說這理。

話說雍正他的兒子也不少,這算上早夭的大大小小也有十個。就衝這數量雍正也不會幹這麼沒鼻子的事,畢竟沒有乾隆還有其他的兒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雍正活到成年的也沒幾個,萬一是雍正著急了,弄了這麼一出。”

您這說的,活到成年的有四個,最後一個被乾隆一腳丫子踢給了雍正的十七弟弟允禮當兒子了。所以算起來是三個。

這要是乾隆真是別人的兒子,您感覺雍正會把皇位傳給乾隆?這想多了吧!畢竟還有倆可選的,就算是再怎麼不濟,或者用現在的說法太LOW了,但那也是親兒子好嗎?

所以這故事壓根就站不住腳。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人家乾隆那是康熙預定的下下一位皇帝,雍正不敢改!”

你快拉倒吧!這你也信,這就是乾隆為了給自己個臉蛋子上摸粉,整了這麼個故事你也信。

再說死皇帝那有活皇帝的權利大?這是皇位,有關一個家族的傳承,他能幹這麼沒心眼的事?不能夠啊!

所以乾隆就是人家雍正的兒子,這沒的跑。

既然乾隆是親兒子,那麼溥儀作為末代皇帝他也是愛新覺羅的孩子,這之間當然有血緣關係了。

那麼是啥血緣關係呢?咱簡單的說說一說。

其實這事當中間,有一個比較可憐的人——醇親王!為嘛說他可伶呢?因為他的父親是皇帝,哥哥是皇帝,兒子是皇帝,孫子還是皇帝,就他不是。這事弄的尷尬不?

好了,咱排一排這位置。

話說溥儀他的太爺爺是道光,從道光這裡他就分了岔了,按說溥儀這屬於小宗,但架不住這大宗打同治開始就無後了,所以這皇位就落到了小宗的手裡邊了。

雖然這屬於小宗了,但人家還是正兒八經的愛新覺羅的後裔,再說這分的也不遠。屬於近親。

那麼溥儀的嫡親的爺爺是道光的第七個兒子。那麼在道光之前,這族譜排一排沒啥出入。道光上頭是嘉慶,再往上就那十全老漢乾隆,再往上這就是雍正了。

所以這變成小宗是從道光下邊,咸豐開始。晚清最後的倆皇帝這都是出自道光七兒子奕譞——醇親王他們家。

好咱把這事捋捋,道光把皇位傳給了四兒子咸豐,本來爭奪皇位的還有個老六,後來大傢伙都叫他鬼子六,但這人不僅一輩子皇位沒有摸到,還被慈禧還利用來利用去,鍋到是背了不少,而且他的後人也沒摸到這龍椅。

到是這重來不爭不搶老七醇親王倆後人做了皇帝,您說這事弄的。

咱接著說,那麼咸豐就一個獨生子——同治,這沒得挑,這同治要算起來這就是老七醇親王的侄子。

但架不住這同治命不好,被他母親慈禧禍禍的,一個出痘,都能氣成痘內陷,一傢伙就要了命了,這連個娃娃都沒留下。

慈禧到是高興了,倒黴的同治只能歇著了。

沒法子,打這起,咸豐這一脈算是絕後了,只能從宗親裡邊挑了,最終就捋到了道光的兒子裡邊,選了老七醇親王的兒子——老二,這就是後來的光緒。

但這光緒手腕沒有慈禧厲害,一輩子被慈禧壓著打。這好嗎?他也沒有後。

其實這結果醇親王也是有預見的,當年慈禧指定他的兒子當皇帝,醇親王當時就癱了,別人扶都扶不起來,那叫個嚎啕大哭啊!這不是激動,是感覺要倒黴了。

要不說人老成精啊!這醇親王就是。

這不,光緒被慈禧毒死之後,慈禧還是從醇親王的家裡邊挑,您瞅瞅慈禧也是個逮住一隻羊使勁薅的主。

當然這次不是從醇親王的兒子裡邊挑,而是從他的孫子裡邊挑,醇親王老五的兒子,這就是溥儀了,滿清最後一個皇帝。

就為了這事,這老五不僅繼承了醇親王的王爵,還做了攝政王。但這攝政王也僅僅做了三年而已,這滿清就到了頭。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一聲嘆息。

溥儀和雍正當然有血緣關係啊。

咱們從溥儀往上慢慢捋一捋。

溥儀的爹是載灃,也就是末代的攝政王,上位之後立即把袁世凱開缺,等到武昌起事,沒有能力擺平,又不得不請回袁世凱然後被袁世凱反殺開缺回家的那位小王爺。

載灃的哥哥呢,是光緒皇帝。載灃的親爹呢,是醇親王奕環。奕環是咸豐皇帝的親弟弟。

本來,皇帝的位子與載灃家是沒啥關係的。但是,咸豐早亡(30歲),只留下同治皇帝一個兒子;而同治皇帝比咸豐更早亡(19歲),一個兒子都沒留下。至此,皇位就與咸豐這一支無緣了。在慈禧的運作下,風水轉到了咸豐的弟弟奕環這一支。於是便有了光緒登基,以及後來的溥儀繼位。

當然,這風水看起來很好,其實很黑。不管是光緒還是溥儀,看起來都是替人頂雷的。

自奕環再往上數,他和咸豐共同的爸爸是道光皇帝。

這個道光皇帝,是著名的糊塗蟲。不但一腳替死了自己的大兒子,而且在選擇儲君時,捨棄聰明而身強體壯的第六子奕訢,反而選了平庸而體弱的咸豐。清朝走向羸弱,道光的選擇起了一大半作用。

道光的爹是嘉慶,嘉慶的爹是乾隆。乾隆的爸爸呢,正是雍正。

可見,溥儀不但與雍正皇帝有血緣關係,而且是正兒八經的雍正皇帝這一支的子孫,根正苗紅。


趣談國史


清朝光緒和溥儀這兩位皇帝都不是前任皇帝的兒子,所以有些人會疑惑皇位傳到溥儀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改變了血緣關係,其實溥儀跟雍正是有血緣關係的,溥儀是雍正的六世孫,也叫晜孫。

世孫的算法

世孫是從兒子起算的,以兒子為一世孫一直數到當事人為止,這期間數了幾世就是幾世孫。

比如我們平常說的孫子其實就是二世孫,曾孫就是三世孫,玄孫就是四世孫等等,以此類推。

無論是幾世孫,他跟始祖之間都是有血緣關係的。瞭解了世孫的算法,下面我們來分析下雍正和溥儀之間的關係。

溥儀是雍正的六世孫

乾隆是雍正的兒子,所以乾隆是雍正的一世孫。

嘉慶是乾隆的兒子,所以嘉慶是雍正的二世孫。

道光是嘉慶的兒子,所以道光是雍正的三世孫。

咸豐是道光的兒子,所以咸豐是雍正的四世孫。

同治是咸豐的兒子,所以同治是雍正的五世孫。

光緒並不是同治的兒子,同治和光緒是堂兄弟的關係,他們的爺爺都是道光,所以光緒也是雍正的五世孫。

溥儀也不是光緒的兒子,溥儀是光緒的侄兒,所以溥儀是雍正的六世孫,也叫晜孫。

通過上文的分析,大家應該對雍正到溥儀之間歷代皇帝的關係很清楚了吧,如有疑問也可以留言交流。


歷史守望者


要知道溥儀和雍正有沒有血緣關係,那首先得先將兩人直接的關係捋一捋。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人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因為光緒帝無子,所以從皇室宗親中選擇人來繼承皇位。溥儀的生父是愛新覺羅·載灃,生母側福晉劉佳氏。載灃是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第五子,襲醇親王的爵位。他雖是奕譞的第五子,但實際上是長子,在他之前的前四個兒子均早夭,故而載灃雖是庶長子,但也襲了醇親王爵位。

再往上推,溥儀的祖父奕譞是誰呢?愛新覺羅·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與咸豐帝、恭親王是異母兄弟,同時他也是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的生父。同治帝去世後,奕譞和恭親王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後,開始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他的子孫開始與帝位有了“不解之緣”。關係推算到這裡,我們已得知溥儀過繼給了同治帝,同時光緒帝也是宣統帝的嗣父兼伯父,一人祧兩房。

接著往上走,同治帝是咸豐帝唯一的兒子,那麼關係上咸豐帝是溥儀的嗣祖父。而溥儀的祖父奕譞本就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那麼溥儀也是道光帝的曾孫。道光帝是嘉慶帝的兒子,嘉慶帝是乾隆帝的兒子,乾隆帝是雍正帝的兒子,那麼道光帝則是雍正帝的曾孫。所以綜上,溥儀是雍正帝六世孫。


若淺話史


有,當然有血緣關係,沒關係怎麼輪到他當皇帝。雍正帝是溥儀的六世祖,溥儀是雍正帝的六世孫。

雍正帝生乾隆帝,乾隆帝生嘉慶帝,嘉慶帝生道光帝,道光帝生醇親王奕譞,奕譞生載灃,載灃生溥儀。

雍正帝是溥儀曾祖父道光帝的曾祖父,溥儀就是雍正帝曾孫道光帝的曾孫,傳承非常簡單明瞭,不用迷糊。

因為同治帝無子,由兩宮太后做主為咸豐帝立嗣過繼,選擇了載湉,所以,在宗法上,載湉就是咸豐帝的兒子,而不是奕譞的兒子了。

按照當初立嗣的計劃是,光緒帝生了兒子再過繼給同治帝去繼承皇位,這個繼承皇位的兒子在宗法上就屬於同治帝的兒子,光緒帝只能當是借腹生子的臺階。如下圖。

但是,誰也沒想到光緒帝竟然不能生育,還要再次面臨過繼的問題,不但同治帝絕嗣,光緒帝也要絕嗣。慈禧太后就把溥儀過繼給同治帝,兼祧光緒帝,所以,在宗法上,溥儀就是同治帝和光緒帝的兒子,就不屬於載灃的兒子了,所以,載灃分家產都沒有溥儀的份。

不管是光緒過繼還是溥儀過繼,前提就是必須是道光帝的後裔,而道光帝則是雍正帝的後裔,自然,溥儀和雍正有血緣關係。

就是這樣。

圖表猴格自制。


猴格大人


溥儀和雍正是有血緣關係的:

溥儀他父親是愛新覺羅·載灃,也是是光緒皇帝的弟弟。

載灃的父親是醇親王愛新覺羅·載譞,也是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弟弟。

載譞的父親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旻寧的父親是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

永琰的父親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弘曆的父親正是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所以,雍正就是溥儀的六世祖




麥田裡的音符


末代溥儀和雍正肯定有血緣關係,只不過稍稍有些複雜。

清朝皇帝從努爾哈赤到同治都是父死子繼,脈絡非常清楚,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同治皇帝傳位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因為同治是咸豐皇帝唯一存活的兒子,他自己也沒有後嗣,他死後咸豐一脈就此絕嗣,由誰來繼承皇位就成了問題。

當然最有資格繼位的是道光的後人(道光是同治的爺爺),也就是咸豐皇帝兄弟的後人。而慈禧想大權獨攬,於是便想從中選擇一個年紀小的人接班,於是她挑選了年僅四歲的光緒皇帝。

因為光緒皇帝的生父奕譞是道光的第七子,是咸豐的異母弟弟,所以光緒是道光的孫子,符合條件。同時光緒的生母又是慈禧的親妹妹,再加上光緒年僅4歲,所以慈禧擁立光緒為帝便於他控制朝政,大權獨攬。

但湊巧的是光緒雖然活了37歲,但他也沒有留下後嗣,所以光緒駕崩的時候又出現了和同治一樣的情況。而慈禧為了繼續掌權,又重複了那套手段,她選擇的是溥儀。

那溥儀的出身又是怎樣的呢?溥儀的生父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他自己是光緒的親侄子,也就是道光的曾孫。

既然溥儀是道光的曾孫,那麼他必然和雍正有血緣關係,因為同治以前的皇帝都是父死子繼的。

不過溥儀雖然活了61歲,但仍然沒有留下後嗣。清朝最後三代皇帝都沒有生下直系後代,只能說清朝真是氣數已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