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從嚴、從重打擊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從嚴、從重打擊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朱丹丹 北京報道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監管力度空前,“查處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嚴肅整肅‘二清’和違規轉接”、“罰單頻出”……。

11月28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表示,近幾年支付行業嚴監管成效顯著。“我們存量機構從271家已經到236家,有18家支付機構已經被調整業務範圍”。

不過,他也進一步指出,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依然存在,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其中包括無證經營屢禁不止;為非法活動提供支付服務等共性問題屢查屢犯;電子結算存在隱患;清算系統運行壓力劇增等等。

“支付業務與風險總是相伴而隨,因此嚴監管常態化永遠在路上。”範一飛最後亦強調,接下來要從嚴、從重打擊無證機構;規範創新,嚴控交叉風險。

從嚴、從重打擊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

一直以來,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是監管整治的重點。

11月28日,範一飛在會上則表示,“支付業務屬於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接受監管。” 但2號令(《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出臺之後,無證經營依然我行我素,成為市場亂象的重要推手。

同時,本報記者也注意到,其實自2016年以來,央行就聯合多部門開展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

比如2016年10月,央行會同13部委制定並印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開展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2017年年底,央行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中也指出,要全面檢查持證機構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違規行為等等。

“目前(整治)已經取得不少成效,但有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治。”範一飛表示,有些機構不熟悉監管政策,就要盲目上項目,開展支付業務。有的機構受到利益驅動明知故犯,特別是持牌機構無視監管,以身試法,與無證經營開展合作;無證經營出現一些新動向,比如說一些新型的平臺主體不斷的湧現,還有一些境外機構或者平臺從事無證經營,給查處工作增加不小的難度。

他進一步透露,接下來要從嚴、從重打擊無證機構。“無證經營是影響支付產業健康發展的頑疾,我們要把嚴厲打擊無證機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嚴監管常態化的一項工作,作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靶向狠下工夫。”

另外,範一飛亦表示,還要切實防範電子結算風險。有關機構要圍繞“瞭解你的客戶”、控制結算風險、防止資金挪用的問題,發現問題務必整改到位,切實防止新增問題,嚴禁通過虛構交易、虛構商戶等形式開展業務拖用資金。對於性質惡劣,主觀故意,挪用電子款項的支付機構,監管將嚴懲不貸;持牌機構要堅決避免超範圍和未經許可開展業務,已經開展的務必令行禁止。“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對此類業務的長效監管機制,強化風險監測,協同有關部門對業務開展過程中額度審核不嚴的問題,防範資金挪用風險。”

核心業務外包等老問題持續高發

除了無證經營等問題之外,一些老問題亦持續高發。比如,商戶審核不嚴、核心業務外包、受理終端管理不嚴密、為非法活動提供支付服務等等。

“共性問題屢查屢犯。首先是商戶審核不嚴,這些問題支付機構有,銀行也存在,總體上銀行比支付要好一點。審核不嚴,准入管理流於形式,隨之而來的就是偽造、編造交易,變異信息真實性、完整性都受到影響。”範一飛表示,二是核心業務外包,有些機構從事收單業務,既不捨得投入,把商戶審核的業務拱手讓人,又不善於外包管理,結果核心業務開展不利。三是受理終端管理不嚴密,挪用支付機構買賣終端一機多碼、一機多戶的現象頻繁出現。

同時,本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監管嚴懲支付機構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服務,多家支付機構因此收到罰單。

比如去年8月,國付寶、聯動優勢合計被罰超7200萬元。

當時,央行營業管理部就指出,經查實,國付寶和聯動優勢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對境內網絡特約商戶的交易情況進行檢查,客觀上為非法交易提供了網絡支付服務。

對於為非法活動提供支付服務,範一飛也表示,商戶終端管理問題往往給非法活動提供可乘之機,有些商戶大部分都是虛假商戶,實際上就是利用虛假商戶和終端為網絡賭博、黑灰產業提供支付渠道。

據悉,2019年以來,人民銀行已經收到支付領域投訴舉報將近3200件,其中反應銀行支付機構涉嫌為賭博等非法網絡提供支付服務的佔七成以上。

“此外,違規將收單業務變成‘本代本’業務也要高度關注。”範一飛表示。

他稱,近年來個別大型支付機構憑藉C端客戶優勢和補貼措施,以底價競爭手段搶奪高淨值客戶,嚴重扭曲正常市場秩序,無需滿足信用卡風險管理要求,用交叉性金融產品擠佔傳統產品。同時客戶側和商業側業務互相強化,將原本因跨行的收單交易轉化為“本代本”交易,這些模式下,不僅支付交易真實性和透明度難以保證,也增加的商戶成本和市場集中度,不利於公平競爭和產業長久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