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黃奇帆:補短板,勇探索,圍繞問題用好自貿試驗區政策

黃奇帆:補短板,勇探索,圍繞問題用好自貿試驗區政策

主題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發表主旨演講《補短板,勇探索,圍繞問題用好自貿試驗區政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11月30日,2019賢商大會在奉賢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以“自貿區新片區”為主題,針對我國當下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及開放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黃奇帆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出現了全新的格局:對外開放格局從以出口導向為主轉變為既鼓勵出口也支持進口;引進外資為主的特點轉變為既鼓勵引進來也鼓勵走出去的雙向並舉的投資格局;戰略性的開放措施從沿海地區先行逐步轉向沿海和內陸東中西同步推進;服務業方面,漸步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多渠道的開放;融入和適應國際規則,並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革、制定、談判。

“現在我們既適應融入國際遊戲規則,同時也積極地參與國際市場制度的變革,參與WTO、 FTA各種自由貿易規則的談判或者討論。畢竟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我們講話的分量自然也會重一些。”他感慨道,這五個新的特徵,引領著我國走向世界經濟強國,每一種特徵都代表了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內在要求。

“出口大國不一定是世界經濟的強國。”黃奇帆表示,我國的開放格局中還存在問題,高度、深度、廣度不夠,補齊“金融業開放,服務貿易開放,公共服務開放、數字經濟開放”這4塊短板,中國對外開放的高質量、高效益就能夠體現出來了。

為了解決中國開放不足的短板的問題,中國設計了自貿實驗區的政策。黃奇帆指出,建設自貿實驗區的目的,一是為了對標FTA(即雙邊的區域的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二是為了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三是為了中國開發中的薄弱環節——服務貿易。

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全球最大,但因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到位,所以在產業相關聯的離岸的清算、結算、倉儲物流等各種各樣的服務中,90%的服務商都註冊在海外。他們在國內任何地方簽了生意,卻在海外操作、註冊、登記,最終就表現為外國服務貿易對中國的出口。

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更進一步的開放,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中央的開放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說金融業,就在這兩年裡,一行兩會加上國務院的金融穩定委員會四個機構,相繼出臺了64條措施,其中屬於開放市場準入的措施11條,准入後放開股權比一類的措施一共有24條,放開註冊營業範圍一類的一共有29條。如果讀過這些政策,你會心潮澎湃,中國的金融服務業開始真正地放開了。

而自貿區新片區,正好承接這種開放政策。所以說,自貿新片區不在於大。當前,奉賢有近500平方公里空間被劃入自貿區新片區,哪怕其中僅十餘個平方公里能夠把自貿區的核心政策用足、用好、用夠,能夠,其餘空間繼續完善生產性服務業配套,整個區域的發展速度也會明顯加快。(倪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