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慶餘年》中範閒剽竊杜甫的詩,最大的錯誤在年齡

因為《慶餘年》中範閒背了一首杜甫的《登高》,這首詩再度躍入視線。

《慶餘年》中範閒剽竊杜甫的詩,最大的錯誤在年齡

我看了部分評論,有人認為範閒背這首詩沒有問題,說為後文範閒盜用幾百首詩作鋪墊,慶帝也認為暮氣太重,全書解釋很合理。

我個人覺得其實問題很大的,這首詩不是風格的問題,而在於人的閱歷和年齡。

十幾歲的少年一副幾十歲老大爺的口氣,聽起來就不對勁。

杜甫寫《登高》這首詩的時候,已經56歲了,十幾歲的少年怎麼寫的出五十多歲人的感覺呢?

這首詩前面兩聯都是寫景的,我們大可以忽略,問題出在最後兩聯上。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五十六歲的大爺說,“唉,入秋了身體不行啦,我老啦,又長白頭髮啦,日子過得很難啊,濁酒也不能多喝呀……”

十幾歲的少年說,“唉,入秋了身體不行啦,我老啦,又長白頭髮啦,日子過得很難啊,濁酒也不能多喝呀……”

這何止是暮氣太重?你要是聽見精神小夥這麼說話,你不笑死才怪。毛長齊了沒?這就好意思說自己老邁多病?

《慶餘年》中範閒剽竊杜甫的詩,最大的錯誤在年齡

詩絕對是好詩,能鎮住場子,讓人望塵莫及。但問題是,這詩跟範閒壓根對不上。

還有人開脫說,範閒穿越前是肌無力患者,兩世為人加起來也可以說得上百年多病了。那麼問題來了,範閒長白頭髮了?少年白?而且慶朝這一世他還是精神小夥吧?其他人知道範閒實際年齡嗎?

你看著一個精神小夥一副老大爺口吻跟你說話,你什麼感覺?

我只會覺得兩個字:鴰貔!

《慶餘年》中範閒剽竊杜甫的詩,最大的錯誤在年齡

這件事我們有一個現實版本,就是天下霸唱。

《鬼吹燈》一書,因為大背景是七、八十年代,所以胡八一王胖子滿口毛主席語錄,但天下霸唱是78年的,他怎麼把握那個年代的感覺?此外,書裡涉及了很多地理、歷史、風水、墓葬知識,而天下霸唱只有初中文憑,他是怎麼做到的?網上流傳著一個說法,《鬼吹燈》作者另有其人,並非霸唱原著。關於知識豐富,我們可以說霸唱是天才,他看得多懂得多,但關於年代感呢?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參照物,你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就做不到吻合那個時代。霸唱只是差了十來年,範閒與寫《登高》的杜甫卻是差了幾十歲。

這就是最重要的問題,至於為後來範閒盜用大量詩歌做鋪墊之說,無非是指向風格。風格多樣化是可以改動的,但年齡和閱歷放在那裡,你根本改不了。

《慶餘年》中範閒剽竊杜甫的詩,最大的錯誤在年齡

在此安利一本小說,《奮鬥在新明朝》,這本書裡的男主角也是穿越者,同樣,他還有穿越者的慣用套路:剽竊詩詞。

但這本書裡的剽竊詩詞,做得非常到位,什麼樣的場合抄什麼樣的詩詞,與情境和自己的身份契合,所以他一舉成了大詩人。和花魁調情,就說“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想要錢還把自己的形象搞得很高尚,就說“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在朝堂上被外放,就說“先生自愛名山老,不是君王不放回”,所以這貨抄詩,但抄得時間很對,地方很對甚至身份都很匹配,眾人雖然驚訝,但是非常合理。而且我都覺得有些詩用在那個位置也非常合適,甚至很巧妙。

再回頭看範閒,盜用杜甫《登高》顯得很突兀。我還見有個人說因為慶國整體沒什麼文化,所以這些人看見這首詩深深折服。

有沒有文化那是一回事,大爺說話和精神小夥說話的口氣,聽不出來的八成是智障。

《慶餘年》中範閒剽竊杜甫的詩,最大的錯誤在年齡

----------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