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淳安大山裡 走出“藥神”三兄弟

淳安大山裡 走出“藥神”三兄弟

童來貴(右)向來自重慶的批發商介紹淳安中藥材 王建才 攝

12月2日,淳安縣臨岐鎮舉辦18個項目集中籤約、開工、投產儀式,所有項目都圍繞一個“藥”字做文章,比如,有專注培育和種植中藥材的淳恩植物工場,有聚焦中藥材加工的漢廣中藥材初加工園,有瞄準省內外大中高等院校實踐教育的中醫藥教育實踐基地,等等。

項目簽約的間隙,47歲的臨岐藥商童來貴收到了一個訂單——一位重慶客商一下子訂了3噸前胡。在臨岐鎮,童來貴和他的兩個哥哥家喻戶曉,被當地人稱為藥界“三神”,每天從他們手中批發出去的中藥材數以“噸”計。

淳安大山里 走出“药神”三兄弟

剛做成一單生意,大哥童德貴樂得合不攏嘴 王建才 攝

臨岐鎮是浙江省中藥材之鄉,有著悠久的中藥材種植和交易史,盛產山茱萸、覆盆子、前胡等淳六味”道地藥材,尤其是前胡的價格,已成為全國銷售價格的風向標,覆盆子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近一半。

正因如此,臨岐全鎮雖然僅僅只有2萬多人口,卻誕生了像童家三兄弟一樣大大小小40多個“藥神”。30多年前,哥哥童德貴開始販賣中藥材,當時別人都叫他“藥販子”,但那時販藥是因生活所迫。“我們家有一女四兒,為了多賺些錢補貼家用,母親就經常上山挖魚腥草、半夏、車前草等中藥材去賣。”童德貴笑著說。

淳安大山里 走出“药神”三兄弟

童發貴正在拾掇中藥材 王建才 攝

在童德貴眼裡,販藥是個辛苦差事,得每天起早走村串戶,藥材全靠肩挑背扛,一天下來能收購百餘斤。“辛苦是辛苦,但很賺錢,一開始的時候,一天就能賺七八十塊。” 童德貴笑著說,靠著把藥販到全國各地,他的交通工具換了好幾茬,有摩托車,有三輪摩托車,有商務轎車。“20年前,買輛西湖摩托車要花2000多塊錢,比現在開寶馬還要威風!”

眼瞅著哥哥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弟弟童發貴、童來貴也加入販藥的大軍裡,這個時候,正是臨岐中藥材快速發展的黃金期。2015年5月,臨岐鎮黨委政府召集臨岐本土近50位本地藥材商販召開產業發展座談會,最終促成了臨岐打造“中藥名鎮”的發展思路。

淳安大山里 走出“药神”三兄弟

童家三兄弟的中藥材生意,像山茱萸一樣越來越紅火 王建才 攝

當年年底,投資3800萬元的臨岐中藥材交易市場正式破土動工,這是杭州乃至浙西唯一的中藥材交易集散地。

2017年3月16日,浙西(首屆)中藥材交易博覽會在臨岐召開,臨岐中藥材交易市場正式投入使用,短短兩個小時裡,70餘家入駐客商的中藥材,被省內外藥商“搶購”一空,成功吸引匯仁藥業、瀛海堂等6家全國知名藥企入駐。

搭上中藥小鎮發展的快車,三兄弟還將生意做到了互聯網,藉助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將臨岐中藥材賣往全國各地。“安徽、雲南、貴州、甘肅等省份,你能想到的省份,都有我的客戶。”拿起一本中藥材宣傳冊,童發貴向記者說道,前幾年,因為弟弟童來貴的創意,臨岐的黃精成為網紅的零食小吃,備受追捧。

臨岐鎮黨委政府也積極當好“店小二”,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從低小散從高質量邁進。“我們堅持統一規劃產業發展,完善倉儲運輸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將中藥材與鄉村旅遊相結合,舉辦了覆盆子採摘節、中藥材高峰論壇等活動,持續擴大臨岐中藥材的品牌知名度。”臨岐鎮黨委書記錢江說。

如今,走進臨岐鎮,中藥材的氛圍分外濃厚,千島湖中醫藥博物館、“養你的覆盆子”採摘園、“淳六味•東籬菊”精品民宿、“岐妙上古”特色養生村……各式各樣和“藥”有關的旅遊和研學基地不斷湧現。

用弟弟童來貴的話來說,“來臨岐,關於中藥材的文化,沒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