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雲南發展600~800萬噸水電鋁,條件具備嗎?還要上多少火電?

雲南600~800萬噸的電解鋁年產能,電力條件具備嗎?如果上火電,需要補充多少火電供給?如何做到綠色化而不違背上“水電鋁”的初衷?文章將給出相應的答案。


雲南發展600~800萬噸水電鋁,條件具備嗎?還要上多少火電?

  一、雲南棄水情況

  雲南綠色能源豐富,水電資源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三位,風光資源突出。經過多年發展,到2017年底,全省電力裝機8550萬千瓦時,在全國排第6位。其中,水電6076萬千瓦時,風電819萬千瓦時,光伏233萬千瓦時,綠色能源裝機佔比達83%,綠色電力發電量佔比92%。儘管雲南綠色能源優勢明顯,但受制於地理位置、歷史發展等客觀原因,雲南省工業基礎薄弱、產業發展層次不高、上下游市場空間有限,導致全省電力消納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突出。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清潔電力供需不平衡、省內消納不充分。2013至2016年,雲南的棄水電量分別為50億千瓦時、168億千瓦時、153億千瓦時和314億千瓦時,2017年雖有所緩解,但棄水量仍近300億千瓦時。

  二、各發電電源情況:

  水電是最主要電源,清潔能源發電佔比90%+。從發電電源類型佔比看,2014-2018年,火電發電佔比由15.7%降至8.9%,近5年均值10.6%;同期水電佔比由81.7%升至83.2%,近5年均值83.8%,已然成為雲南省最主要電源;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佔比從2.6%提升至7.8%,佔比雖較低但近年不斷提升;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發電佔比由84.3%提升至91.1%,成雲南省發電主力軍。

  水電持續擠壓火電空間。分電源發電情況看,2014-2018年,水電發電量由2082.0億千瓦時升至2699.0億千瓦時,年複合增速6.7%,發電量逐年增加;同期火電發電量明顯受到水電擠壓,由401.5億千瓦時降至290.3億千瓦時。

  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增長勢頭迅猛。風電發電量由2014年63.5億千瓦時升至2018年220.0億千瓦時,複合增速36.4%;太陽能發電由2010年2.9億千瓦時升至2018年34.3億千瓦時,複合增速85.2%。

  三、雲南電力供需矛盾突出

  雲南省電力供大於求矛盾日益突出。2008-2018年,雲南省裝機容量從2585萬千瓦升至9367萬千瓦,年複合增速達13.7%,同期雲南省用電增速僅為7.3%,遠低於發電裝機增速;2015年雲南省用電增速更是出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雲南省2013年開始出現棄水,火電利用小時逐年下滑。在裝機快速增長和用電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雲南省自2013年開始出現棄水,火電利用小時呈逐年下滑態勢,火電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近年雲南省大力延展能源產業鏈,全產業鏈、全環節打造“綠色能源牌”,把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預計到2020年,全省能源產業完成增加值1400億元以上,成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

  根據省政府的規劃,未來三年,雲南省將依託清潔電力優勢,通過全產業鏈發展實現工業總產值4700億元、工業增加值1500億元左右。屆時,水電鋁材、水電硅材兩大千億級產業增加值將佔全省GDP的6.3%左右,其規模化、集群化、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將消納清潔電力1300億千瓦時,充分將清潔電力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力支撐能源產業成為雲南省第一大支柱產業,促進全省低碳綠色發展和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2017年10月,省政府印發《關於推動水電鋁材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打造5個左右水電鋁材一體化重點產業園,水電鋁產能力爭達到600萬噸,鋁產品加工比例達到60%以上,力爭每年消納電力1000億千瓦時。2017年12月,省政府印發《關於推動水電硅材加工一體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在130萬噸/年工業硅的基礎上,延伸發展硅光伏、硅電子、硅化工、碳化硅等產業,實現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每年消納水電300億千瓦時。

  2018年省“兩會”上,阮成發省長提出打造“綠色能源牌”,要求做優做強綠色能源產業,緊扣把綠色能源產業打造成雲南省重要支柱產業的目標,下大氣力解決“棄水”“棄電”問題,推進水電鋁材、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著力發展新材料、改性材料和材料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電池、電機、電控等零配件企業,儘快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把雲南省綠色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顯示出新一屆政府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決心十分堅定。在此推動下,雲南省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今年以來複蘇強勁,顯示出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1至4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高於全國5個百分點,排全國第2位。其中,非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從主要行業看,石油煉化、計算機、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等行業高速增長,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倍、37.8%、36.4%,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雲南省工業經濟繼續保持這一良好勢頭、水電鋁/硅材一體化發展的各項部署順利推進,不僅困擾雲南省能源產業發展的“棄水”“棄風”問題將在未來幾年迎刃而解,甚至可能出現電力供不應求的情況。

  供需缺口及主要問題

  一、電力增加發電量約為560億千瓦時,不夠兩大載能產業1300億千瓦時消耗量

  而在電源供給端,根據《雲南省能源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雲南省電力裝機總規模將達9300萬千瓦時左右,發電能力達到3300億千瓦時左右。其中,水電和新能源裝機超過8000萬千瓦時(水電裝機力爭達到7000萬千瓦時);清潔電力發電能力3000億千瓦時左右(新能源年發電量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在此期間,雲南省主要水電增量電源為瀾滄江上游苗尾、黃登、大華橋、烏弄裡、裡底等20萬千瓦時以上的幹流水電站(合計561萬千瓦時,合計年均發電量250億千瓦時)。根據規劃,雲南省未來三年還有750萬千瓦時的裝機增長空間,相比現有規模可增長8.8%左右。如果發電量也同比例增長,雲南省新增電源每年可發電能力為260億千瓦時,考慮到近年來汛期的“棄水”問題(2016年“棄水”314億千瓦時,2017年近300億千瓦時),相當於現有規劃電源能夠增加的發電量約為560億千瓦時左右,也遠遠不夠兩大載能產業1300億千瓦時的消耗電量。

  按每噸電解鋁消耗電量13700千瓦時計算,683萬噸需每年消耗電量935.71億千瓦時。這還不包括氧化鋁、鋁型材的電量消耗量,遠超過1000億千瓦時用電量。

  二、水力發電量分豐水期和枯水期,電力供應不穩定

  2017年豐水期(6至11月)水電發電量為1272.47億千瓦時,佔全年水電發電量高達64%。也就是說,在12月至次年5月的半年期間,水電發電量僅佔全年發電量的36%左右。這意味著,枯期時必須補充大量其他電源來平衡負荷用電,滿足用電需求平穩、持續的清潔載能產業用電。

  三、水力發電受降水量影響,電量預期仍是未知數

  因上述電源增量空間絕大部分由水電貢獻,如果未來降雨量不足,發電能力可能在上述預測的基礎上有所減少。而枯水期只能貢獻全年水電發電量的36%,則會加劇全省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在現有技術下,電解鋁一旦運行,需要平穩供電生產(每月電量要均等),電解槽調產餘地很小。一旦在枯水期缺電停槽,重啟損失慘重(一條25萬噸的電解鋁生產線停產,損失在2億左右)。枯水期的64%的電量需要依靠其它電力來補充。試問:如果電解鋁64%(437萬噸)的產量受影響停產,會是什麼結果?

  解決方案

  1、發揮風水互補特點,減少枯水期電力枯竭的問題影響

  從數據來看,10月至次年4月為風電主要出力期,與雲南省枯水期基本吻合,期間發電量佔風電全年發電量的34%,與雲南省水電枯水期發電佔比基本吻合。這意味著,如果風電裝機規模與水電裝機規模越接近,則風水互補性越強。當然,雲南省是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大省,風電裝機規模佔比不高,但通過科學合理開發風電資源,仍然可一定程度平衡水電枯豐期的電力季節性差異,尤其是防範枯水期清潔電力供應不足的風險。

  2、發展“煤電鋁”優點,增加煤電的補充電量

  電解鋁對煤電的依賴有其合理性,主要是電力穩定。但在雲南發展煤電鋁,顯然是違背了國家產能轉移的初衷,也不是發展“水電鋁”的目標。

  3、分階段、謹慎電解鋁產能的佈局

  所以分階段建設、引進,不要盲目擴張產能是最穩妥的方式。437萬噸的電解鋁需煤電補充電力(4370000×13700=600億千瓦時的電量);不光是電力的問題,後續的環境容量(包括氧化鋁)也是的問題。對於電解鋁企業而言,誰家項目先上、上得快、手續合法,誰家就會在最後是贏家,當規劃產能飽和後必然會有陣痛、會有停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