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路線圖”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陳康亮)2019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大年”,包括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等多項重磅改革接續落地,既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也引發市場對下一步怎麼“接著改”的期待。對此,12日在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

會議提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下一步中國資本市場怎麼改的問題,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四點要求,其中居於首位的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這是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明確推進資本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與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就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言,過去30年側重於規模上的擴張,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對於基礎制度的完善則關注的相對較少。但要看到制度的優勢是最大的優勢,制度的發展是最大的發展,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意義,特別是考慮到中國資本市場要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的制度包括信息披露制度、IPO(首次公開發行)制度、退市制度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方向是實現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董登新說。

針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公司金融研究室主任張躍文表示,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礎,有優質的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才有保證。但在當前中國資本市場上,部分上市公司質量堪憂,仍存在較大問題,包括綜合財務質量有所下降,資產負債率上升;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的關係疏遠;信息披露質量不高;投資者權益保護重視不夠等,亟待改革。

對此,董登新亦表贊同。他表示,過去市場主體以及監管層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重視不夠,但今年以來各方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強。日前,中國證監會出臺了《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力爭通過3年至5年的努力,使上市公司整體面貌有較大改觀。這標誌著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專項改革已從藍圖規劃走向施工建設,下一步的關鍵在落實,包括健全退市機制等。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亦表示,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強化退市力度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以來退市公司的顯著增加,說明了A股市場的出口正逐步通暢,只有使退市渠道暢通,資本市場才能成為一個新陳代謝正常的有機系統,這也將在客觀上促進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則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多元化退市機制未來將加速形成,既包括強制退市,也包括主動退市,還包括吸收合併、出清式資產置換、賣殼等重組退市方式,逐步與美國等發達資本市場趨同。

針對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特別是圍繞在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的條件已愈發成熟。創業板將會接棒科創板,成為未來中國註冊制改革的主戰場。

事實上,有關推動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在近4個月前已問世。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要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

潘向東進一步指出,鼓勵科創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科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創業板與科創板將形成有機補充,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創業板企業實施註冊制,可以鼓勵更多中小企業等優質經營性資產進入創業板,改善創業板資本市場結構,促進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