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崔晓东简介


1953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籍贯江苏扬州,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曾任职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炎黄艺术馆馆长。


崔晓东的山水画将中国画传统和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及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与传统绘画样式具有承续关系,同时又有所开拓和发展的,独特的风格样式,形成了一种凝重浑厚,自然清新的山水画风,是当代中国画坛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画家。


其作品曾参加过很多国内外重要的展览活动,并多次获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处及众多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著作及个人作品专集30余种。


1

邵大箴


崔晓东是有个性面貌的山水画家。


我觉得晓东的画在艺术品格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平实。晓东的画,不论是取材、章法,还是笔墨,不以奇和怪诞取胜,而是用平实的表达方法叙说和呈现自己内心的感情。乍看他的画,似较平淡,但细细观赏,其中内在的意味慢慢地被感觉出来。而在这种意味中“平实的美”占有很大的比重。平实,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是一种美感范畴,可惜现在常常为人们忽略。有些人一味求奇特而流于奇特的表面,得不到真正美感的表现。其实,在平凡的事物中本来就含有美感,发现和捕捉这种美感会给人以惊喜。历来画论讲,平中求奇难,因为这要求画者有平和的心情,有艺术修养。


二、“繁”美。艺术语言贵在单纯、精练,切忌繁锁、复杂。获得单纯、精练之表现,往往有两种途径:“以少胜多”和“多而单纯,多而整体”。“以少胜多”也好,“多而单纯,多而整体”也好,都离不开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规律。晓东山水画的布局“满”,笔墨“繁”而“多”,但他善于在繁复中求变化,求统一,求整体。他的画大的视觉效果是单纯的,容易为观众第一眼所把握。细读他的画时,他在繁复语言中表现出来的韵律和节奏,也吸引人们的注意。


三、沉稳。由平实、繁复语言所造成的当然是一种沉稳的艺术感觉。晓东的画多取材北方山水,重峦叠嶂,浑厚茂密,物象坚实而稳固,但不冷酷、严峻,却含有一种柔和与温情。这是晓东内在的审美理想所决定了的,也反映了他的性格和气质。


晓东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和勤于体悟,这是艺术家最宝贵的品质,这里包含着无限的潜力。相信他通过勤奋的艺术实践,通过深切的体悟,会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2

张凭


崔晓东从做人到做画都是实实在在的,从不搞表面效果,哗众取宠。所以我对他的看法概括就一个字:就是实,做人是实实在在,诚实,可信的,做画是基本功很扎实。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崔晓东先生作品欣赏


3

李行简


崔晓东经过多年摸索探求,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从他的作品中,既体现学习传统山水画所下的功夫,又有现代绘画的意趣和品味。在介于方与圆形的层峦叠嶂中,疏密有致地安排一些直立的树木;在山石块垒之间,穿插着飞泉清池,小桥屋宇和朵朵白云……不张扬,不浮躁,朴实无华,浑然一体,稳重中透着空灵之气,静谧中闪现生命活力。与他为人憨厚、谦虚、平实的性格相一致,可谓“画如其人”。


4

郑闻慧


于中国山水的知识比以前多了,也对他的为人和作品就有更多的了解,也对黄胄对他的夸奖“有悟性,悟性强”,有了更多的理解。我觉得“悟”就是“觉悟”“感悟”,就是对客观事物、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观的和客观的比较快捷和真实的感知,并能掌握其发展的必然规律,让自己融合在自然之中,融合在集体之中,在治学、创作中不浪费时间,不多走弯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认为他首先觉悟到他是一位中国山水画家,山水画来源于大自然,必须不断的到大自然中去吸收营养去激发情感,扩充自己的胸怀。他认识到不能关在家里臆造形式的美,刻意追求自己的风格和所谓的“笔墨韵味”;他认识到如果长时间的呆在家里割断自己和大自然的联系,得不到大自然所付予的营养,其艺术将会枯萎,其作品将没有生气。因此他抓住教学和可能外出的每一次机会,带领他的学生们到真山真水中,状其山状其水,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人世间为个人得失忙忙碌碌的现象,在大自然中是那样渺小,也使他自己在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中将其烦恼得失行过滤沉淀,让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能够融会在大自然之中的感受,描写出来的山和水展示给人们,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之时产生共鸣,得到安慰和解脱,产生像大山和大川一样能够包容万象的大气度,这可能是他有悟性,悟性强之一。


另外,我还深深的感到,这些年他在中央美院这样一个高等学府执教,他接触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撞击和冲突比别的画家多的多。作为一个教中国山水画的教师,他必须时时想到中国文化艺术如何能走向世界,所谓的“与世界接轨”;如何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而不失自己的本土文化优良的传统,如何有所创新等等这一类问题有能不摆在他的面前。


崔晓东选择了一条艰苦而又是非常正确的治学道路,他不荒废自己的生命去迎合西方朋友对中国传统习俗的猎奇,去把封建糟粕当作“精华”加以渲染夸张迎合世俗上的所谓“新”和“怪”。而是踏踏实实、虚心的从我们老祖宗那里、对唐宋到元明到现代的大师们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研究思考。从他们传统的方法中锤炼自己的基本功。“寒窗苦读”。他大量临摹了荆浩、巨然、李成、范宽、黄公望、倪赞、董其昌一直到四王及近代的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们的作品,总结出他们表现山水的技法技巧,使他对描写山水具体景象的技法达到自由王国,同时用他熟练掌握的技巧规律在画面中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做人的道德风范:洁身、自尊、平和、中庸与人为善的品质,这又能表现出他具有过人的悟性,悟性强的另一个方面。


认识崔晓东廿年了,但这十年来我觉得他的进步是突出的,不论在做人和作画上,都有突飞猛进的突破。他的形象打扮都很平常,既不时髦又不怪诞,但和他接触、欣赏作品时就会感觉他充满了对人对事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但他不张扬自己,他能聆听别人的烦恼、看法、主张,也能坦诚的说出自己的见解,言谈充满了智慧但不箭拔驽张。使你像欣赏他的画一样,感觉能得到平静和安慰。我想这是他对大自然、对社会人际关系又一聪慧的感悟,这一切都贯穿在他做人做学问的整个人生之中。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崔晓东先生作品欣赏


5

薛永年


崔晓东是沿着古代山水画传统主线沉稳前进,形成了平实、沉静而繁茂风格的画家。在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画家中,崔晓东先是主攻人物,直承20世纪的新传统,也受到新时期创作理念的影响。90年代转入了山水画,一步一个脚印地参悟实践,像古人一样从临摹入手,先师古人,再师造化。通过学古人,体会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笔墨技巧,在通过写生发展传统的技巧,自然而然地进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他最早临黄宾虹,继之学清人,上追元人、最后学宋人。在一次又一次临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他发现了宋人的丘壑形象,并非如实描写,而有高度提炼;通过研习清代正统派,领会了笔墨的的精神气度。在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影响下,他开始外出写生,从易到难,先以笔墨画山川,再把山川变笔墨,在反复的临摹与写生中,提高了变生活为艺术的提炼加工手段。


崔晓东的艺术风格,是严谨、平实而华滋。最初他从龚贤上追宋人,严谨、精细、写实丰茂、繁密、静穆。造境平实而有生机,构图饱满而丘壑精密,毫无符号习气,笔墨稳健,善中锋短线,清爽利落,点笔皴擦,无墨求染。近年来他的艺术面貌写实依旧,但构图和笔墨由明清上追元人,作风趋向“淡而厚,实而清”,趋向淡雅无尘的清明境界,讴歌着一种后工业时代众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6

范迪安


他的画是有内容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方面他的造型,它的笔墨很丰富,很丰茂,使得他笔下的山川是一种非常丰盛的,有生命力的,有蓬勃的生命气象的一种形态。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整个描绘的过程中,他灌输进去一种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有深度的。体现在他非常细微的刻划,从容不迫地,但是环环相扣的,我们讲生生不息地这样一种表现,这个在他画上体现得很充分,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他在作品中灌输进去的精神和情感是有深度的,这两者形象的,形而上的在他的画面上都体现出来了。今天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个都市人,很容易受到很多诱惑的,很容易使自己的神走散了,变成随波逐流,我想他很愿意,他向往营造自己一方很安静的精神园地,精神家园,这很可贵,所以他是想方设法通过去写生,通过去阅读一些古典的历史文学这些伤口,来构筑自己在精神上可以驻守的一方园地,这样他的思考,他的趣味,他的表达就有一个很好的一致性。”



我们讲山水画给人的应该是画家对山水画的感怀这方面的东西,应该是画家认识山水的一种新的角度,对自然山水的新的发现,特别是把山水和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的这样一种品质,才是山水画能够感动人的最重要的方面,所以我想他是真正走进了山水,在那里默默地去观察,去品味,去体验,最后找到表达的方法,所以他一系列的作品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深度的真,而不是浅表的真,这是他非常可贵的一方面。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崔晓东先生作品欣赏


淡而厚 实而清——山水画家崔晓东

▲作品规格 33cmx44cm 1.3平尺

作品材质:纸本

创作时间:200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