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胃部反酸不簡單,小心反流性食管炎

你是否時常常在飲酒、飽食後被反酸、燒心所困擾?是否常常在享用美味蛋糕、香濃咖啡後會出現胃部燒灼不適?

糟心的反流性食管炎

一、反流性食管炎是怎麼回事?

由於胃內容物異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粘膜損傷和慢性症候群叫胃食管反流病。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很高。調查顯示,大約有10%-30%的人幾乎每天都有會發生返流症狀,而40%的人每月至少出現一次。

當反流導致食管粘膜破損時,就被稱為反流性食管炎。近年來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率逐年升高,與生活壓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肥胖、吸菸、飲酒、夜食也都是誘發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因。可表現為燒心、胸骨後不適、反酸、上腹燒灼感、胸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現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等。

胃部反酸不簡單,小心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是怎麼發生的?

簡單來講,就是食管和胃交界的“門”關不住了,導致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了一系列症狀。這個所謂的“門”從解剖結構講就是賁門,是連接食管和胃的區域。該區域由食管下括約肌(LES)、膈肌腳、食管與胃之間的銳角、膈食管韌帶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LES的功能,靜息狀態下LES為一高壓區,避免胃酸返入食管,是人體自身存在的抗反流屏障。當這些結構改變或者功能下降,就會出現胃酸反流入食管。

近年來研究發現,一過性LES鬆弛(TLESR)是胃酸反流的主要發病機制。通常在進食時,LES鬆弛,食物順利通過食管進入胃。而在沒有吞嚥食物時自發性出現LES鬆弛,且鬆弛時間明顯長於吞嚥時LES鬆弛的時間,即為TLESR。解剖結構異常如食管裂孔疝、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藥物(如平滑肌鬆弛劑)和食物(如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都可能導致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排空延緩,引起反流。

其次,唾液分泌異常、食管蠕動減緩導致食管清除作用減退;長期吸菸、飲酒及刺激性食物導致食管粘膜屏障的減低都是出現反流的主要發病機制。

胃部反酸不簡單,小心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1. 燒心

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典型情況下,燒心發生於飯後1~2小時,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 反酸

反酸、反胃是指在不用力的情況下,胃或食管的內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嗆不適。

3. 吞嚥困難

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後、劍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頸、下頜、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部分病人可以出現消化道外症狀,或僅表現為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適。該疾病可以出現較多併發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是常見局部併發症;食管外併發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蝕症等。積極正確治療,有效緩解症狀,治癒食管炎,同時減少復發、預防併發症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目標。

檢查反流性食管炎

胃鏡檢查是確診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標準,胃鏡下觀察是否有食管粘膜的損傷、損傷的程度和範圍;是否有賁門鬆弛,有無膽汁反流等。根據鏡下表現進行病情的評估和分級。有典型反流症狀無食管粘膜損傷又稱非糜爛性食管反流病。

此外,食管滴酸試驗、食管測壓、24小時食管pH監測、上消化道鋇餐都有助於明確診斷。胃酸、胃蛋白酶是反流物的主要成分,也是造成食管粘膜損傷的主要物質,但反流不僅僅指胃酸反流,還有鹼反流(膽汁、胰酶)和氣體反流,核素胃食管反流檢測和腔內阻抗也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

胃部反酸不簡單,小心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治療、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原則為減少胃酸分泌、保護粘膜、促進胃動力。

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有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等。質子泵抑制劑抑酸作用強,療效明顯優於H2受體拮抗劑。而部分病人在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後夜間會出現超過1小時的胃酸pH值小於4,也稱為夜間酸突破。所以對於夜間反酸明顯的患者可以睡前口服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減少夜間酸突破的發生。

藥物治療療程至少為8周,症狀緩解不明顯建議患者雙倍劑量服用PPI。口服抑酸藥的同時聯合粘膜保護劑、促動力藥物,可以迅速緩解症狀、縮短療程、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維持治療包括按需治療和長期治療。對於輕度食管炎可以選擇按需治療,可促使患者症狀的持續改善和粘膜癒合,依從性好。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停藥易復發的患者建議長期治療,療程可以延長至三個月甚至半年。研究表明,長期治療患者症狀緩解率及粘膜癒合率顯著高於按需治療。由此可見,維持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症狀且能夠很好的預防併發症。

胃部反酸不簡單,小心反流性食管炎

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生活治療會使患者獲益更多。調整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建議避免飽食及餐後即平臥,睡眠時可適當調整床頭或枕頭高度;避免穿著緊身衣、束腰;減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對於肥胖的病人需要運動減肥、控制體重;男士戒菸戒酒。

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以選擇內鏡治療,可有效改善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內鏡下治療方法包括:射頻治療、內鏡下縫合治療、局部注射/植入治療。射頻治療的機制是通過熱能破壞局部組織,增加食管下括約肌厚度及局部張力,減少反流的發生。但多數患者術後仍有反流,需繼續口服PPI藥物。縫合術是在內鏡直視下,將賁門鬆弛的粘膜部分縫合,增加賁門的緊張度,減輕胃酸反流。對大劑量PPI難以控制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症狀可以得到改善,但長期效果還有待於進一步證實。內鏡下局部注射或植入生物相容性物質,提高食管下括約肌張力,減輕胃酸反流。

對藥物治療無效、不願終身服藥者、有併發症者可慎重選擇外科抗反流手術或腹腔鏡下胃底摺疊術。長期隨訪證實手術治療安全、有效,不失為需長期口服藥物患者的另一種選擇。

總結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由於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粘膜而引起的炎症。此病為慢性反覆性疾病,需要通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規律的治療,才能得到病情的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一般治療應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吃的過飽,特別是晚餐;睡前不要吃東西;忌菸、酒和咖啡,餐後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時應把床頭抬高,以減少胃酸反流的機會。

許多患者通過消除日常生活中誘發反流的因素可以使症狀得到大幅度改善,當然,生活方式改變通常還需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然而在少數病例中,如上方法無效時,可藉助內鏡治療或者外科手術來緩解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