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沈從文與張兆和,他的對不起,她的真正懂得,歷盡劫波仍是好姻緣

很多讀者都曾被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所打動。那樣真摯、優美的語言,出自一顆赤誠之心,即便是初次接觸沈從文的文字、對他和張兆和的故事一無所知的人,也會怦然心動,打心眼裡認可寫信人的真心真意,為他的愛與憂愁而感動。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原諒我引用這段被人引用過無數次的話,只因它確實寫得太美,美到讓人落淚。而收信人張兆和,最後會接受沈從文,也一定與那些情書有著不可割捨的關係。

沈從文和張兆和,一個是來自湖南鄉下、自學成才的作家,一個是出生不俗、接受良好的正規教育的新女性,他們之間的差別太大,單從兩人的生活背景、經歷來看,已很不般配。他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態度,也給人以格格不入的印象。

然而愛情千姿百態,有的人尋找與自己接近的另一半,有的人要那與自己不一樣卻能互補的對象,而有的人愛上的卻是另一個世界的人,彷彿與自己毫不相干,卻完全符合想象。

沈從文在中國公學當老師時愛上了學生張兆和,不斷地給她寫情書。可是張兆和對這名滿口鄉音、講課時極其害羞的老師並無感覺。即便是校長鬍適在張兆和麵前大讚沈從文,她也毫不動心,並請胡適幫忙勸阻沈從文。

戀愛遇挫,沈從文也試過要將張兆和的身影抹去,可他去了武漢,去了青島,去了北平,對張兆和的愛意並沒有減退。他依然給張兆和寫信,尊重頑固地不愛他的那個人,卻表示他將“刻苦做人,吸取教訓去好好的活,也更應當好好的去愛你。”

張兆和終於被沈從文如此執著的深情給打動。收了四年的情書後,1933年9月9日,沈從文和張兆和結為了夫婦。

沈從文與張兆和,他的對不起,她的真正懂得,歷盡劫波仍是好姻緣

沈從文


因為被愛而愛上對方,也是愛

她愛沈從文嗎?很多人認為她不愛,只是因為被愛而接受了沈從文。

然而不管怎麼說,新婚的日子是甜蜜的。沈從文“如十三四歲時活跳,家中連唱帶做,無事不快樂異常”。

1934年1月7日,沈從文從北平動身趕往老家探望病重的母親,與張兆和預定每天寫信報告沿途見聞。他離開了一個月,寫了近五十封信。而張兆和在送走沈從文的第二天早晨就給他寫了一封信。

“乍醒時,天才矇矇亮,猛然想著你,心便跳躍不止。我什麼都能放心,就只不放心路上不平靖,就只擔心這個。因為你說的,那條道不容易走……”

看到這樣的信,你怎能還堅持認為張兆和不愛沈從文?

因為被愛而愛上對方,也是愛。只要是愛就夠了,愛情再簡單不過。

沈從文與張兆和,他的對不起,她的真正懂得,歷盡劫波仍是好姻緣

沈從文與張兆和


“偶然”的離開與特殊情形下的生活狀態

不過,婚姻是兩個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需要時間和耐心來磨合。像沈從文和張兆和這樣差異較大的夫婦,磨合起來會更難。這就不難想象,婚後生活會帶給兩人心理落差,特別是沈從文,他對伴侶有著過於理想化的要求。

“我最理想的女子必聰明得你說一樣她知道十樣,你說的她明白,不說的她也明白。她一定又美麗,又尊貴,又驕傲,才能使我發瘋發痴。”

於是,就有了那一段讓所有人難以接受的精神出 軌。1942年,高青子離開了昆明,沈從文曾說過“自從‘偶然’離開了我後,雲南就只有雲可看了。”

深愛著張兆和的沈從文,又愛上了別人。為了心中的煩惱,沈從文甚至特意跑去找林徽因,希望得到她的幫助。

沈從文與張兆和,他的對不起,她的真正懂得,歷盡劫波仍是好姻緣

林徽因


張兆和並非不知沈從文的心意,那樣深愛自己的丈夫,卻會愛上別人,這叫她如何受得了?如果說張兆和對沈從文的感情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那是不現實的。但是,沈從文對妻子的愛,卻並沒有減少。他們的感情,在經受著時間的洗禮。

沈從文是非常赤誠的人,對朋友,對伴侶,對事業,他都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看他的小說和散文,看他的傳記,讀者很容易得出這樣的印象,也由此隱隱有個感覺:作為朋友,沈從文再可愛不過,但要做他的妻子,恐怕會常常提心吊膽。

在時代的洪流中,沈從文遭遇了一次次的重創。在他47歲那年精神崩潰過,唯有想到張兆和與他們的家,才會主動要求恢復。

當時的情形很複雜,讀者可以去看看相關的書籍,便可瞭解一二。在恢復階段,張兆和與沈從文依舊是書信來往。沈從文對丁玲說:“唯一能幫助我站得住,不至於忽然圮坍的,即工作歸來還能看到三姐。”

所以我們會知道,此後有好幾年時間,沈從文與張兆和也不住在一起,每晚去妻子那裡吃晚飯,再把第二天早、午的飯食帶到自己的住所中。

這並非他倆的感情如何糟糕,而是在特殊情形下的生活狀態。

沈從文與張兆和,他的對不起,她的真正懂得,歷盡劫波仍是好姻緣

沈從文晚年


他的對不起,她的真正懂得

沈從文生前最後幾年,張兆和時刻陪伴著他,照顧他。他臨走時的最後一句話是:“三姐,我對不起你。”

這句話的含義很深,我想,並非指過去那些曾讓沈從文情感發炎的經歷,可能更多的是指他的人生遭際帶給張兆和的影響。

1995年,沈從文過世後三年,張兆和整理出版了他們的通信。在《後記》中,她寫道: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

不夠理解時,依舊用心呵護著這個深愛著她的男人;整理編選遺稿時,真正懂得了他的為人和一生承受的重壓。

這樣的深情和懂得,這樣的互相依戀和心疼,讓人落淚。

參考書目:

《湘行書簡》(沈從文 張兆和)

《沈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張新穎)

  • 書看完了容易忘,做點筆記記得牢。書裡書外,都是人生。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本賬號持續更新讀書筆記,歡迎收藏、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