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成大事之人,有五“戒”

《莊子》說:“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意思是說,慾望過多,人就會缺少智慧與靈性,成為障礙。

人是慾望的動物。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

成大事之人,有這五“戒”,戒持”慾望、修養身心。

成大事之人,有五“戒”

01、戒傲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人一驕傲,就失去了上進的動力;人一驕傲,必然對身邊的人居高臨下,趾高氣昂

唐朝的尉遲恭因為曾經救過皇帝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卻沒有給他很大重用。

他居功自傲,很不服氣,找到皇帝理論:“為什麼我替你賣命打天下,卻得不到重用?

李世民看他不可一世的樣子,說:“飛鳥盡,良弓藏,大多數的皇帝登上皇位以後,都會殺掉功高震主的人,我不錯了,你這樣驕傲,都沒有治你的罪。”

言外之意,驕傲像一個巨大陷阱,隨時隨地都在吞噬著人生。

太驕傲往往贏了開頭,輸了結局。

“驕傲自滿”,忘乎所以,不如戒驕戒躁。因為

放平心態,心如止水,才能走出最大的圓滿

成大事之人,有五“戒”

02、戒利

《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但是“好利者,逸出於道義之外”。

過分糾結眼前的利益,常常會“人算不如天算”,失去很多東西。因此,“戒利守拙”,不巧取豪奪相當重要。

殺雞取卵,是一個人人皆知的關於“取利”的寓言。

那對剖開母雞肚子想要獲得更多金蛋的老夫妻,在所有人眼裡愚蠢又可笑。但有些人,面對利益,與那對老夫妻並無不同。

物慾橫流的世界,利益就像一面照妖鏡,讓人脫下虛偽的面具,見證了人心,也見證了人性。

“戒利”者“善”,“讓利”者“公”,“圖利”者“貪”

只有不算計小利,不圖謀大利,用合理合法的正當渠道,取得應得的利益,才能保持人生細水長流。

成大事之人,有五“戒”


03、戒惰

一懶毀所有,勤動萬事頭”。懶惰亦是人生一大忌諱。

梁啟超曾說:“萬惡懶為首。”

毫不客氣地說,一懶世間萬事休,萬病起於懶,萬事敗於懶,萬惡成於懶。

身體懶惰,會讓人身體出問題,肥胖、三高,接踵而來。

做事懶惰,效率低,喜歡拖拉,沒有人想和這樣的人合作。

思想上好吃懶惰,便會投機取巧,不想憑本事賺錢、憑力氣吃飯,還沒付出就想收穫。

富蘭克林說:“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

因此,要想成大事,就要與懶惰抗爭。這意味著自律,意味著剋制,意味著有秩序的人生

成大事之人,有五“戒”

04、戒妒

嫉妒,是人最根深蒂固的一種負面情緒,避之不及,如影隨形。

你身邊肯定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自己不夠美貌,就質疑別人的天生麗質;

自己不夠有才,就貶低別人的作品;

自己不夠優秀,就忽視別人的努力;

自己過得不好,就見不得別人好。

善妒而不懂得欣賞別人的人,只會成天自尋煩惱,不是怒氣沖天,就是嫉恨在心。

《紅樓夢》的夏金桂極其善妒,她看到丈夫薛蟠的小妾香菱人長得美,品行深受大家愛戴,就千方百計的想要把她除去。

不但設計計謀讓薛蟠誤會香菱,還心生毒計想要害死她。

結果害人害己,讓自己的孃家兄弟誤食,當了替罪羊。

年少的賈寶玉,心疼香菱的處境,曾經向王一貼尋求幫助,天真地希望能夠來一貼“妒婦方”把人的妒忌給治好。

可嫉妒,哪是一帖膏藥能治好的。

懂得控制嫉妒心的人,找到了內心的平衡,任其蔓延的人,毀了他人,也毀了自己

人生拼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這個社會更推崇的是雙贏。

成大事的人,都戒了嫉妒心,將它化為向上的原動力,既提升自己,又與對方相互成就。

成大事之人,有五“戒”

05、戒怨

抱怨是人生最大的負能量。它就像一種傳染病一樣,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讓你的生活不順。

曾國藩曾說:

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意思說:喜歡抱怨發牢騷的人,人生路走起來就不順暢。

沒有原因的抱怨,傷人傷己得不償失。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因為科舉考試連年失利,就心生不平。

他整日沉浸在失落的情緒裡,不是抱怨考官沒有眼光,看不懂自己的文章,就是抱怨自己的妻子,沒有照顧好自己。沮喪有多大,他的抱怨就有多大。

曾國藩知道後,就寫信給自己的弟弟說:“你怨天怨地,為什麼不反省自己?”

無用的抱怨,一點作用也沒有,弄涼了人心,也弄毀了事業。

與其心存怨念,不如著力改變。成大事者,都深知這一點

人生總是這樣,山一程水一程,風風雨雨又一程。努力向上生長,才是最好的人生破局之道。

戒傲者,懂得低調。

戒利者,明白長遠。

戒惰者,攜手勤奮。

戒妒者,品行高尚。

戒怨者,心平氣和。

與其放縱自己,不如有“戒”有“持”,活成堅守智慧、積極向上的一生。


來源 | 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