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郭家庙村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辖区内,北起凤城七路、南至凤城六路,因村中建有郭子仪庙而得名,而关于庙的由来,这其中还有一段“剑斩蟒精”的传说。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郭家庙村位置

庙址在现郭家庙村以北、西铜公路起点处东北。庙宇建在20多米高的人工夯土台上,有坐北向南的大殿、庙房10多间。高台大殿前是东西长方形庙院,连同土台下山门和庙内场地约3亩多。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村内旧照

解放前,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为庙会。庙会多唱大戏,每次大戏开场必唱《大拜寿》、《打金枝》等传统剧目,以此纪念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名将郭子仪。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秦腔《打金枝》

1957年区文化馆由蔡家村迁入此庙,将其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用场所。1965年文化馆迁往新址,此庙交谭家人民公社建兽医站,庙舍被拆。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村内旧照

值得一提的是,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立了一块家庙碑,是为“郭家庙碑”,该碑由唐代宗李豫隶书题额,颜真卿撰书,原在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据传即唐代汾阳王府旧址),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并保存至今。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西安碑林馆藏郭家庙碑碑额

那么,为什么村民要纪念郭子仪呢?据传唐代即有此庙,庙旁有一大涝池,庙中有一蟒精,残害无辜百姓。每年,村民都要以一对童男童女作为祭品,献于蟒精,才能换得一方平安。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陕西华州(今陕西渭南华州区)武生郭子仪进京应考,路经此地,闻知此事,夜宿此庙,斩蟒精于涝池之中,为民除妖,免除了一方祸害。后人为纪念郭子仪仗剑斩蟒精的功德,称此庙为郭子仪庙。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郭子仪

传说不仅赋予了村子的神话色彩,也寄托了劳动人民对于惩恶扬善的浓重情感。关于正史的记载,却稍晚一些,相传清初就有此村,据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村子原称郭家堡,清末因村北郭子仪庙,改为郭家庙。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该村原分为红色村第十五、十六村民小组。1993年有602人,2011年有257户,892人,有56个姓氏,主要为郭、王、张、李姓,其他姓259人。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郭家庙改造

至城中村改造启动前,郭家庙村东起开元路、西至未央路、北起凤城七路、南至凤城六路,原村内占地约91亩,305户,居民1300余人,村内外来流动人口约有1万人。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2018年11月,经开区多部门,对郭家庙村进行了集中拆除,郭家庙这个城中村也成为了历史!

张家堡郭家庙村由来:郭子仪勇救全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