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法制日報》評出201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揭曉


《法制日報》評出201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揭曉

由法制日報社主辦,以“梳理年度法治新聞,推動中國法治進程”為宗旨的2019年度十大法治新聞和年度法治人物評選結果今天在此間揭曉。經初評委員會推薦,網絡、新媒體投票,終評委員會定評等程序,“《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印發”等入選十大法治新聞,王紅星等當選年度法治人物。

2019年度法治人物

1、忠魂築起邊防線上的鋼鐵長城

王紅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委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2017年12月,王紅星被任命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他時刻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牢牢落實在行動上,盡心竭力打好反恐維穩“組合拳”。在海拔近3000米的邊境線上,白天頂著高溫巡邊踏查,晚上梳理研判解決問題。他熟悉青河縣每一塊界碑的座標,每一個通關隘口的位置,每一座邊境執勤點的方位。2018年8月9日,他巡邊踏查中蒙邊境警務站時突然昏厥,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點評

為了千里邊防線的安全穩定,王紅星夙夜在公、埋頭苦幹,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用生命踐行了他對黨和人民的錚錚誓言,用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生命築起了邊防線上的鋼鐵長城。王紅星將他的忠魂留在了祖國邊陲。

2、用生命詮釋人民法官使命擔當

李慶軍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原副庭長

李慶軍參加法院工作25年來,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忘我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忠誠履職,恪盡職守,為民司法,甘於奉獻,特別是在身患尿毒症後,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病痛,仍然堅持滿負荷工作,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被追授“全國模範法官”稱號;2019年12月4日,在由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舉辦的“2019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上,李慶軍獲得“2019年度致敬獎”。

點評

一顆流星劃過夜空,匆匆而逝,卻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線。李慶軍何嘗不是如此,他匆匆而去,卻給群眾留下共產黨員的“最美”,那是不忘初心、忠於使命之美;給社會留下人民法官的“最美”,那是司法為民、公平公正之美;給這個時代留下奮鬥者的“最美”,那是隻爭朝夕、甘於奉獻之美。仰望星空,向那份美好,致敬!

3、歷經生死不改初心的忠誠衛士

張超 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刑偵支隊中隊長

在刑偵重案的4年間,張超帶隊成功偵破各類刑事案件200餘起,打掉犯罪團伙20餘個,刑拘犯罪嫌疑人200餘名,挽回群眾損失價值2000餘萬元。面對兇殘的歹徒,他不顧滿襟鮮血,拼死控制住嫌疑人;深知山村基礎教育落後,他連續7年每年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為孩子們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他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兩次,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點評

頭頂的警徽,是他的力量源泉;心中的百姓,是他的初心所在。從警以來,張超的每一步,都演繹著驚心動魄的警察故事。他明知危險,卻始終執著追求守護一方平安的從警初心。他是歷經生死不改初心的“忠誠衛士”、搏擊青春捍衛正義的“硬核刑警”、心繫百姓利益的“平安護衛”、俠骨柔情一心為民的“中國好人”。

4、把愛融入為民服務基礎工作中

張雷 上海鐵路公安局上海公安處虹橋站派出所所長

作為虹橋站派出所所長,張雷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用真心、誠心和耐心,實實在在幫助旅客解決困難,營造“安全、溫馨、有序”的出行環境。他帶領派出所民警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警調銜接”機制,不斷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矛盾化解、全時空平安守護、零距離服務群眾的綜合治理新模式,實現了“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點評

張雷有一個習慣,每週專門抽出時間,穿上便衣,以旅客的身份全程體驗安檢、體驗進站上車,全方位地評估虹橋站的站區治安環境、民警的值勤。“基層工作無小事,人民利益大於天。”這是張雷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他把愛融入為民服務的基礎工作中,他用安全溫馨為中國高鐵名片增光添彩。

5、攻堅克難生命定格在公訴席上

易燕平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原專職委員

易燕平,作為南寧市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他主動提出要啃“骨頭案”。他辦理的最後一起案件是一起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案金額高達2億多元。接案後,易燕平製作了50多頁的退查提綱,兩次赴深圳引導偵查機關調查取證。2019年12月9日,易燕平突發疾病倒在公訴席上。從檢30多年,無論是作為普通幹警還是擔任院領導,他始終帶頭奮戰在辦案一線,盡心履職。

點評

那段倒在公訴席上的視頻,讓無數人淚目。公訴席,是易燕平法治生命的起點,也是他的歸宿。他用盡一生,只為答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道考題。從檢30多年,他用勇於啃硬骨頭的擔當、用精益求精的作風,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6、熱情執著讓社區矯正見實效

胡麗雅 廣東省社區矯正工作者

胡麗雅,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司法局社區矯正工作科負責人,她憑藉著80後的工作熱情、韌性和執著,認真探索教育矯正方式方法,積極落實社區矯正工作措施。2014年、2015年、2018年,天河區實現社區服刑人員“零犯罪”;2016年、2017年,天河區連續兩年實現社區矯正在市年度綜治考評取得滿分。她被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授予“最美法律服務人”“普法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點評

她是法治的踐行者,以法為繩,以法服眾,以法育人,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的行家裡手;她是奉獻青春的奮鬥者,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為天河社區矯正工作打上“紮實”“專業”的標籤;她是敢於擔當的創新者,用激情迎接挑戰,突破社區矯正工作“責任重、人員少”的工作瓶頸。

7、改革時代攻堅執行難“急先鋒”

趙鑫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實施二組組長

趙鑫自2010年進入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工作以來,始終堅守執行一線,累計執結案件6000餘件,執行到位金額達11億元,辦理了“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工程疏解騰退案”“知名網絡歌手欠款案”等一批社會關注度高、執行風險性大、關係區域發展大局的疑難複雜案件。曾榮獲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法院辦案標兵”“2019年度法治人物”等榮譽。

點評

面對“執行難”,他沒有退縮;面對事關大局的疑難複雜案件,他沒有避讓。在執行一線,趙鑫把責任扛在肩上,主動服務社會發展大局;把百姓放在心上,用心用情辦案。他用銳意改革的勇氣、攻堅克難的決心、一心為民的情懷、踐行法治的擔當,守護好實現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最後一個環節。

8、矢志不渝精耕刑法學三尺講臺

高銘暄 “人民教育家”、刑法學泰斗

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在人民大會堂,91歲的高銘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他是當代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第一位刑法學博導,改革開放後第一部法學學術專著的撰寫者……作為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他全程參與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的制定,為我國刑法學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點評

他是當之無愧的刑法學大家。大者,在於他擁有若干個刑法學上的“第一”;在於他桃李滿天下,為中國法治建設事業培養了不知多少法治人才;更在於精神境界之大,他形容自己為“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一名法律教育工作者”,他總是引經據典:“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9、燃燒自己將醫者大愛撒進高牆

唐順保 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

唐順保,生前任雲南省建水監獄醫院院長。2008年年初,建水監獄試點集中關押治療改造艾滋病服刑人員,唐順保團結帶領醫護人員持續奮戰在抗擊艾滋病的戰場上。他不顧個人安危,面對突發疾病的艾滋病服刑人員,他來不及採取任何防護措施,就對服刑人員展開生死急救。他不懼風險,不講條件,在人人“談艾色變”的時候,他卻主動申請將妻子調到特殊病犯監區工作,攜手妻子共赴抗艾戰場。

點評

唐順保以不歧視、不放棄的態度,將醫者大愛撒進高牆,點燃了艾滋病服刑人員對生命的渴望,重塑了他們的改造信心。他以嚴謹求實、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並建立了艾滋病服刑人員管理治療體系,為全國監獄管理治療艾滋病服刑人員提供了“建水監獄方案”。

10、牧區人民群眾心中的“一叫通”

潘志榮 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第三檢察部主任

潘志榮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檢察官,黨的十九大代表,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工作在基層農牧區,發放5000多張蒙漢雙語“檢民聯繫卡”,兌現24小時不關手機,被群眾稱為“一叫通”;從檢30年,撰寫了近10萬字的《民情日記》,成為檢察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晴雨表”;他是漢族,卻通過自學說著一口流利的蒙古語,成為蒙漢兼通的雙語訴訟專家型人才。

點評

他篤信“腳上的泥越多,離牧民們的心就越近”。潘志榮紮根邊疆基層,“遊牧”辦公,被牧民群眾親切稱為“遊牧檢察官”;與少數民族兄弟守望相助,成為維護民族團結的好“安達”;認真履行檢察職責,嚴格把好司法公正最後一道防線。他用真誠、無私的大愛,用法律人的堅守,深情地回報著這片草原。

《法制日報》評出201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揭曉

法新網(www.lawnewscn.com)是法制日報社旗下《法制與新聞》雜誌唯一的官方網站。《法制與新聞》雜誌(國內刊號CN11-3347/D)創刊於1993年,是由法制日報社主辦。作為一本已發行26年之久的老牌月刊,她也將伴隨著中國法制建設的深入迎來她又一次的華麗轉身:她將以半月刊的形式,以全新的面容,擁抱每一位喜愛她的讀者和網友。她始終堅持“為法正聲、為律建言”的辦刊宗旨,以紀實見長,薈萃大案要案,既有權威性,又富有知識和趣味性,以獨立調查為原則,努力為社會貢獻有影響的、富有深度的法制新聞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