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最近,航天領域發生了兩件事,其一,是俄國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被曝出竟有40%微電子元器件依賴國外進口,其二,則是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24顆衛星從本月1十號開始不再正常更新廣播星曆,24小時之後,歐洲航天局發佈聲明,稱伽利略30顆衛星目前已經全部陷入崩潰狀態,並且尚未確定故障原因以及修復時間。
至此,苦心經營20年之久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基本算是涼了,縱觀全球其它衛星導航系統,俄國格洛納斯正忙著從中國進口微電子元器件,而日本準天頂,印度NAVIC充其量也只能稱之為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因此實際上,全球如今也只剩下美國GPS和中國北斗兩家依舊堅挺。
要知道,當年北斗和伽利略幾乎是同時起步的,而且中國還為伽利略項目貢獻了2.7億美元的投資,然而,歐洲人收了錢卻不讓中國參與核心技術研發,在項目完成後,也仍然拒絕向中國出售,歐洲這樣的荒唐做法,讓我們徹底明白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於是,從那以後,我們便把全部力氣放到了自家北斗上面,現如今,在軌工作的北斗衛星已達到20顆之多,而到了2020年,也就是明年,北斗便可以正式實現全球組網,完整版的北斗由35顆衛星組合而成,並將為全球用戶提供2.5到10米級的精確導航服務,無論規模還是靈敏度,都堪稱世界之最。
看到北斗所取得的一個個成就,再看看伽利略的現狀,想必歐洲人一定很後悔當初那把中國拒之門外的決定吧?其實這還只是開始,要知道,地球最好的衛星導航頻率是有限的,本身美俄兩國把最好的頻率已經佔用,而北斗和伽利略所採用的頻率又是相同的,所以本著先佔先得的原則,北斗比伽利略提前5年發射了第一顆衛星,而同期歐洲航天局卻還在因為資金問題爭論不休,這也讓中國在頻率所有權這一問題上成功獲得主動權,並在接下來的談判當中致使歐洲妥協,讓出頻率。
許多人或許會覺得,有美國盟友的GPS,歐洲人搞伽利略純粹是吃飽了撐的,其實歐洲人的考量很容易理解,GPS雖然提供了免費的全球定位服務,但是這個服務具有“選擇可用性機制”,因此可以被人為限制精度,而我們都知道衛星導航至於國防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各個國家和地區均有建設自家衛星導航系統的意願。
迷彩虎軍事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近日放寬了對歐盟的相關限制,允許美國境內的非聯邦設備可以訪問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儘管此前美國境內的私人用戶可以自由使用歐洲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但在政策放寬之後美國境內電信公司等實體可以訪問E1和E5伽利略信號來增強GPS。
自1989年首臺消費級手持GPS設備誕生以來,美國境內的普通消費者和公司主要依賴GPS實現衛星定位、導航和定時(PNT)服務,這已經成為日常應用(例如精準農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體來說該命令於11月15日正式生效,允許美國用戶和企業訪問伽利略系統中的兩個信號,在E1信號中1559-1610 MHz Radionavigation-Satellite Service (RNSS) 頻段中使用1559-1591 MHz;在E5信號中1164-1215 MHz和1215-1240 MHz RNSS頻段中使用1164-1219 MHz頻段。以上兩個範圍內的RNSS頻段和美國GPS衛星信號相同。
規定中依然明確不能訪問伽利略E6信號中的1260-1300 MHz頻段,因為該頻段並未分配給美國RNSS。此外FCC還指出一旦允許訪問伽利略E6信號,可能會限制美國未來1300MHz以內頻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