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朝宦官牛仙童究竟犯了什麼錯,為何被玄宗凌遲處死?

史事春秋


牛仙童是何許人也

牛仙童是唐玄宗時期的宦官,當然也是玄宗跟前的紅人。根據史料記載,牛仙童在被玄宗作為欽差外派時的職務是內謁者監。

內謁者監是隋唐時期設置的官職,隸屬內侍省,品級是正六品下。別看官職品級很低,但是人家直接在皇宮工作,服務的對象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皇帝。


根據《新唐書·百官二·內侍省》記載,整個內侍省設置了內謁者監也就十個人,主要職能就是執掌儀法、宣奏、承敕令及外命婦名帳等事。也就是是說皇宮外面大臣及家眷,進宮面見皇帝或者嬪妃都有經過內謁者監這一到關卡。權利還是非常大的,皇帝也比較寵幸這些身邊的宦官。

牛仙童受賄

當初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部將趙堪、白真陁羅假傳節度使張守珪的命令,邀請平盧軍使烏知義共同攻打奚族。烏知義因無故興師,不願前往,藉故推辭。白真陀羅又詐稱詔命脅迫,烏知義不得已出擊奚。戰爭剛開始,因為閃電襲擊,奚族來不及準備,遭遇失敗;但是奚族很快就組織起有效抵抗,唐軍遭遇失敗。事後,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謊報戰況,上奏朝廷取得的大捷。

結果事情洩露,玄宗就指派身邊親信牛仙童前往調查。張守珪再次賄賂牛仙童,將罪責推到白真陁羅身上,逼迫其自殺身亡。


牛仙童非常受到玄宗皇帝恩寵,甚至讓其他宦官都感到眼紅。現在發生了這件事,大家就向玄宗揭發了牛仙童受賄事實。玄宗大怒,讓心狠手辣的宦官楊思勗負責處理此事。楊思勗也深刻領會玄宗的意思,將牛仙童捆縛起來,先杖責數百,再刳取其心,割其肉吃了,最終牛仙童就被這樣虐死。

牛仙童的死

  • 牛仙童的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貪汙受賄,這是毫無疑問的。
  • 但是導致牛仙童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他觸及了玄宗皇帝的逆鱗,讓玄宗認為牛仙童欺騙了自己,對皇帝的不忠誠。


畢竟作為皇帝身邊的紅人,誰能保證都是人人正直、兩袖清風呢。玄宗估計也知道自己身邊有人貪汙腐敗,畢竟封建帝王都信奉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玄宗不怕自己身邊的人貪汙腐敗,怕的是自己信任的人出賣自己,不跟自己一條心。牛仙童接受張守珪的賄賂,幫助隱瞞事實,這才是玄宗真正憤怒的根本原因,也就直接導致了牛仙童的死亡。

  • 牛仙童的不會做人也間接導致了自己的死亡,身為皇帝身邊紅人,竟然惹的同行宦官們的嫉妒,也就距離死亡不願了。

都是皇帝身邊的宦官,牛仙童遠遠沒有領會“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含義,竟然將自己的同行得罪了。這樣最終讓同行逮住機會,一下子就讓牛仙童永世不得翻身。作為處死牛仙童的楊思勗也是玄宗身邊紅人,人家就深刻領會了玄宗的意思,將牛仙童用如此殘忍手法虐死,就是為了幫助自己主子出氣。


安定郡小書生


738年,為唐玄宗“開元之治”立下汗馬功勞的邊防名將張守珪命令手下的幽州將領趙堪、幽州長史白真陀羅出擊“奚人”,但害怕兵力不足,就驕詔命令平盧節度使烏知義(羌族將領)做先鋒,攻擊內蒙古湟水(潢水)之北奚人居住地。

開始之時,奚人沒有準備,唐軍獲得了勝利,反應過來的奚人組織反擊,擊敗了唐軍的進攻。雖然戰敗了,張守珪比較護犢子,一生戰功累累,到老的時候難免文過飾非,欺上瞞下,把戰敗當做戰勝稟報唐玄宗。

唐玄宗有多種途徑獲得了戰敗的事實,為了再次驗證是否為戰勝或者戰敗,於是派內侍寵臣牛仙童去調查一番。(張守珪劇照,安祿山的養父,他培養了安祿山,賄賂牛仙童隱瞞戰敗)

戰敗和戰勝完全是兩回事,一調查就非常清楚了,張守珪為了保住自己名將的面子,於是給牛仙童送了大量的禮品賄賂他,將所有的罪過讓白真陀羅一個人承擔了,並且逼迫他自盡,這樣就死無對證了。唐玄宗通過牛仙童的調查,認為張守珪確實是戰勝了,更加寵幸牛仙童,他將來可是唐玄宗最寵幸的宦官了,原來的老宦官楊思勖已經八十五歲了,是時候換一個貼身宦官了。(蕭嵩像,太子太傅,賄賂牛仙童為太子的眼線)

唐玄宗越是寵幸牛仙童,其他宦官心裡越不舒服,於是蒐羅證據準備扳倒他。關於張守珪賄賂牛仙童把戰敗當做戰勝的事情終於被揭開了真實面目,唐玄宗得知情況後勃然大怒,自己身邊最親信的人居然拿大唐的邊防大事欺上瞞下,冒功領賞,這一下觸動了他的政治底線。牛仙童因為得到唐玄宗寵信,當時的太子太傅蕭嵩也曾經賄賂他長安城南的數頃土地,為太子得到唐玄宗的有關信息鋪路,這事讓李林甫告發了。

牛仙童作為唐玄宗的貼身宦官,外勾結邊防大將,內勾結太子重臣,一不下心就會把唐玄宗推進萬劫不復之處境,讓任何一個皇帝知道了都心中會後怕的!(李林甫劇照)

739年,唐玄宗派自己親信宦官楊思勖出馬要將牛仙童凌遲處死。楊思勖殘忍好殺,對於凌遲處死人這樣的事非常在行,他綁縛了牛仙童幾天,將他的手足砍斷,把身上的肉剔下來,烹飪之後吃了,最後將奄奄一息牛仙童的心掏了出來,最終一命嗚呼。

張守珪也被降罪,由原來的節度使降職為括州刺史,740年6月4日在任上病死了。

唐玄宗之所以這麼痛恨牛仙童,並且凌遲處死,掏心而死,主要是他一直覺得自己英明神武,手下親近之人不敢隱瞞國家大事,沒想到這麼一個準備寵幸的小宦官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欺騙他。而且一欺騙便不是小事,而是憂關大唐東北邊防的大事,不殺不足以洩心頭之恨。


穿越再現彼岸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中開元二十七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陁羅矯節度使張守珪之命,使平盧軍使烏知義邀擊叛奚餘黨於橫水之北;知義不從,白真陁羅矯稱制指以迫之。知義不得已出師,與虜遇,先勝後敗;守珪隱其敗狀,以克獲聞。事頗洩,上令內謁者監牛仙童作察之。守珪重賂仙童,歸罪於白真陁羅,逼令自縊死。

罪不至死的牛仙童為什麼死的這麼慘呢?讓我們看一下牛仙童做了哪些蠢事惹怒了唐玄宗李隆基呢?

首先,沒有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看看大結局就知道了 ,實施賄賂的是節度使張守珪,死的卻是太監牛仙童。

為什麼說他沒有自知之明呢?因為太監的身份在朝廷上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他最多隻是皇帝李隆基身邊的一個家奴。一般主人在遇到背叛自己的家奴時,會怎麼對待他,大家可想而知。

其次,皇帝這種高危職業,讓他註定要時時刻刻保證自己的權威。

當牛仙童在包庇觸碰到皇帝權威的人的時候,就註定了他是一個悲劇。這件事情遠比假傳皇帝口諭更加可恨。就好比你拿著我給你發的薪水,卻在偷偷的給競爭對手傳遞商業機密。你覺得哪個老闆能容忍一個叛徒呢?

皇帝的封建權威需要用酷刑殺人來維護

最後牛仙童這種沒有職業操守的行為徹底把李隆基逼到了牆角,畢竟在主犯白真陀羅已死的情況下,只有以酷刑殺掉牛仙童,才能震懾文武百官。

讓所有人都知道欺騙皇帝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牛仙童收受賄賂罪不至死,只是皇權政治之下的一個犧牲品。


普通的歷史愛好者


唐朝唐玄宗年間的宦官牛仙童竟然收受賄賂,聽信惡官之言,謊報軍情,矇騙皇上,唐玄宗知道後大怒不已。


牛仙童首次嚐到甜頭。

牛仙童是唐玄宗時期的一個宦官,因為長得不賴,而且肌膚潔白,又能說會道,因此,唐玄宗非常欣賞和信任他。有一次,幽州鎮守將官趙堪、白真羅和烏知義等人,率領平盧軍與奚軍交戰。開始的幾場小戰役都取得了勝利。

但是,後來的幾場戰役全部都以失敗而告終。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上奏之時卻隱瞞了實情,向唐玄宗謊報說,唐軍獲得了全部勝利。誰知不久之後,唐玄宗得到了密奏,說真實的情況完全不是張守珪所說的那樣,因為信得過牛仙童,唐憲宗於是派其前往幽州調查真相。


到達幽州之後的牛仙童,受到了張守珪的盛宴款待,並且賄賂他大量的金銀財寶,請他將全部的罪責誣陷在白真羅一個人身上。

矇騙皇上,加害於人。

被金錢迷惑了的牛仙童回到長安後,果然對唐玄宗稟報,說此事全部是白真羅一人所為,是他有意矇騙皇上。唐玄宗不由得大怒,於是下旨讓白真羅自縊而死。

此事之後,牛仙童依仗著皇帝的恩寵,越發囂張跋扈,對待其他的太監都十分的苛刻,由此遭到這些同行的不滿。這些太監們對牛仙童既嫉妒又痛恨,於是他們找足了證據,聯名向玄宗告了牛仙童一狀。唐玄宗知道真相後非常憤怒:虧朕一直恩寵他,哪知道他如此來矇騙朕,這是株連九族之欺君大罪。於是立即下旨讓楊思勖將牛仙童處以極刑。


楊思勖也是一個生性殘酷的太監。他一想到牛仙童就來氣,因為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上去英俊瀟灑的牛仙童竟是那種人:受寵之前,有求於你時,對你是阿諛奉承,可是受寵得勢之後,則不能這樣看你,甚至專說你的壞話。

罪有應得。

所以,楊思勖恨不得將牛仙童千刀萬剮,沒想到他報復牛仙童的機會真的來了。

楊思勖將牛仙童吊起來,先是打了個半死,然後再將牛仙童洗乾淨,一塊一塊的割下他身上的肉,在火上烤熟了之後,令其他人大口大口的吃了下去。待牛仙童嚥氣之後,再把他丟入了火堆中,燒成了灰燼。

牛仙童雖非善類,但楊思勖也是殘忍之徒,都是一群混蛋!


史裡淘聲


把牛仙童交給楊思勖這樣一個“血手人屠”,無疑說明唐玄宗已經是出離得憤怒了,而楊思勖很好地看出了皇上的用意,這才製造了這起史上極其罕見的酷刑。

如果只是收受賄賂,牛仙童顯然不至於得此下場。整件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假傳聖旨,謊報軍情

開元二十六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部將,趙堪和白真陁羅,因為和平盧軍使烏知義不和,假傳張守珪命令,讓烏知義率軍襲擊盤踞在湟水以北的奚人。

和奚人交戰多年的烏知義對於此命令深感懷疑,因為這群奚人久經戰陣,軍事作戰經驗豐富,對湟水以北的熟悉程度遠高於唐軍,更何況那附近還有奚人的盟友,契丹人,孤軍深入敵方老巢無疑是找死的行為。

烏知義不相信這是知兵善戰的張守珪的命令,拒絕出兵。但是白真陁羅又一次假傳唐玄宗的旨意,令烏知義即刻出擊,不得延誤!

君命難違,烏知義最終還是出兵了。因為知道對手的強大,烏知義在戰爭初期以突襲為主,一擊得手,立馬遠遁,並取得了一定戰果。

但是奚人經歷了初期的驚慌失措後,開始集結兵力,並且拉上了盟友契丹。經過一番東躲西藏,唐軍主力還是被找到了,一場大敗在所難免。

烏知義戰敗的消息震驚了張守珪,因為他根本不記得自己有下達過戰鬥命令。等到真相被調查出來,張守珪也陷入了難處。如果據實上報,始作俑者趙、白二人肯定會被判處死刑,自己也難免被加上御下不嚴的罪名。

害怕受到懲處的張守珪選擇了謊報軍情,只上奏烏知義戰爭初期的戰果,隱瞞了隨後其部遭遇的大敗,對趙、白二人假傳聖旨的事情也一概不提。

畢竟幽州不是張守珪自家的後花園,有關於烏知義部大敗的傳聞還是被唐玄宗聽到了。不知事情真相的唐玄宗,於是派出自己信任的宦官牛仙童前往調查。

為了自保,張守珪一方面將所有的事情推到了白真陁羅頭上,並且逼其自縊;一方面重金賄賂牛仙童,讓他幫助隱瞞。面對整箱的金銀財寶,牛仙童滿口答應。

事情到這個地步,除了本來就是始作俑者的白真陁羅,可謂皆大歡喜,唐玄宗那邊也有了一個交代 。

然而,由於牛仙童在唐玄宗面前太過受寵,引起了其他宦官的妒忌。而牛仙童把金銀財寶帶回長安,也無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

於是,多位宦官一起舉報牛仙童受賄,才有了唐玄宗龍顏大怒,並下令楊思勖將其仗殺。一向熟知唐玄宗心意的楊思勖,將牛仙童處以凌遲之刑,以解玄宗之恨。

牛仙童被虐殺的原因

牛仙童名義上是因為收受賄賂而死,但是唐律對貪汙受賄並沒有規定這樣極端的刑罰。開元二十一年,幽州節度使趙含章“坐贓鉅萬,杖於朝堂,流襄州,道死”。牛仙童受到的懲罰遠遠高於趙含章,雖然二人有身份上的差異,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深層次原因。

  • 牛仙童有負唐玄宗信任

從牛仙童被派出去調查張守珪一事就能看出唐玄宗對他的重視和信任,而其他宦官眼紅嫉妒更是說明,此前牛仙童在唐玄宗面前熾手可熱。

太監本來身份低下,受到皇帝的寵信則位高權重,對於唐玄宗來說,宦官的一切身份地位都是他賜予的皇恩,牛仙童居然欺騙自己,這是典型的有負皇恩。

  • 辦事不力,導致事情無法收場

如果無人告發也就算了,現在搞得滿城風雨,最關鍵的是牽涉到了唐玄宗的愛將張守珪。

唐玄宗對張守珪有多喜愛?張守珪在破契丹時,唐玄宗很想封他為宰相,雖然被當朝的宰相張九齡勸住了,但是唐玄宗還是親自賦詩讚美張守珪,封他為唐朝的輔國大將軍,並在幽州為張守珪立碑記功。

東窗事發,儘管邊防還需要依仗張守珪,但是唐玄宗一卻不得不將其貶為括州(在今浙江)刺史,留待日後起復。對比牛仙童的下場,唐玄宗對張守珪的愛護顯而易見。越是愛護張守珪,就會越對牛仙童生氣。

  • 邊將和內侍勾結,犯了忌諱

本來將領領兵在外,皇帝都會有所忌憚。而宦官除了從小在宮中陪皇帝一起長大外,因為生理缺陷,基本沒有謀反的可能性,所以皇帝會信賴宦官。

宦官本就是皇帝的耳目,用來監視邊將。一旦內侍和邊將相勾結,合夥欺瞞朝廷,犯上作亂就會變得更容易。牛仙童無疑就犯了這個忌諱。

以上幾點原因在一起,才導致牛仙童遭到了聳人聽聞的酷刑。

後記

被貶的張守珪一直鬱鬱寡歡,不久就在括州去世了。一年後,張守珪義子安祿山成為八大節度使之一。沒有張守珪的約束,安祿山的慾望不斷膨脹,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

牛仙童的悲慘下場也並不能有效地喝阻其他宦官收受賄賂。在安祿山逐漸暴露反跡之時,唐玄宗又一次派了宦官輔趚琳前去調查。然而安祿山也對輔趚琳大肆賄賂。於是回到朝廷的輔趚琳,不斷地鼓吹安祿山忠君愛國,唐玄宗於是放鬆了對安祿山的警惕。

雖然後來輔趚琳被人告發,唐玄宗命人將其亂棍打死,終究於事無補。當年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長達八年的叛亂徹底讓唐王朝由盛轉衰。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徹底對武將失去了信任,反而更加倚重宦官。因為宦官邊令誠的讒言,唐玄宗下令處死兩位戰功卓著的大將高仙芝和封常清,自毀長城。

寵信宦官的唐玄宗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欺騙而不知悔改,終於讓唐王朝滑向了深淵。


小熊貓看歷史


題目意義重大!

首先明確一點,惡與惡非正義的較量,是很殘酷的,血腥四濺,殘忍至極,無休止的大結局是相當的悲涼,歷史證明,還是做個好人好啊,最起碼歷史留名,名垂千史,萬代瞻仰敬之,家族子女的榮耀精神之財富。

牛仙童太監,小人一枚,口才不錯,受到帝王的寵愛,對上恭敬有禮,對下目中無人,這種人是好人也整壞人也算,兩面不討好,事情做好了當然是好事,做壞了就不是好事了,自掘墳墓,他的缺點與短處,這個人太自私,愛財如命,不懂事,以他的做事風格,談不上文也配不上武,心理學戰術是一竅不通,嘴不嚴亂說話不知好話與壞話,也可能這張爛嘴不說難受,何況好話說多了就倒黴,就這類型,在軍政政治圈裡存活下來幾率應該是零,無腦的這種人最好不要受到《寵愛》一但受到寵愛就會得意忘形,就是對向自己的一顆炸彈,最終粉身碎骨,慘不忍睹,做事無原則更別說責任與擔當了,白真羅打了敗仗,而張守珪知道牛仙童愛財如命,吃哪口味哪口,重金賄賂牛仙童成功,明明打了敗仗,向玄宗彙報打了勝仗,膽子太大了吧,這是欺君之罪,死刑立即執行,再者唐玄宗政變起家虎中之虎,王中之王,武性很強神經敏感,根本就沒有活路,歷代帝王最恨的就是欺君,至於凌遲處死,應該是殺雞儆猴,震懾百官,杜絕欺君的發生,當然了,凌遲有輕有重,輕重那是楊思勖的事情與唐玄宗無關,帝王只是穩固江山,勤政為民,行駛他的權利與命令罷了,牛仙童是不作不死,當然了也不是好人,最有應得,感覺


甜瓜20875


牛仙童,唐玄宗時宦官。因“仙童有寵於上”,而遭眾宦官疾(嫉妒)之”,一直在找機會收拾他。

正巧,以白真陁羅為首的幾名將領,假冒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之命,征討“叛奚餘黨於橫水之北”。他們打了幾個小勝仗後,遭叛軍反撲一敗塗地。張守珪“隱其敗狀”,向朝廷彙報大獲全勝。唐玄宗收到事實相反的密報,“令內謁者監牛仙童作察之。”

牛仙童到幽州後,“守珪重賂仙童,歸罪於白真陁羅,逼令自縊死。”牛仙童收受重賂一事很快被嫉恨他的宦官們探知,於是聯名“共發其事。”唐玄宗大怒,“命楊思勖杖殺之。”

楊思勖雖為宦官,卻是殺人花樣翻新的屠夫。他先把牛仙童“杖之數百”,再“縛架之數日,乃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啖之。”

簡言之,牛仙童因收受重賂欺君罔王而遭凌遲處死。


2許雲輝


凌遲是一種非常殘忍的死刑,史書記載,最早出現於唐代,而第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叫牛仙童,處死之狀慘不忍睹,先挖心,再截手足,然後割肉啖之,肉盡方死。因為有了這個先例,到了五代時期凌遲酷刑就出現了,牛仙童算是史上凌遲處死第一人,可他犯的罪當真應該受此刑嗎?


牛仙童是唐玄宗年間的一個官員,任內給事之職。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幽州鎮將趙堪與白真羅謊稱節度使張守珪有命,讓平盧軍使烏知義率兵在橫水北面攻打反叛奚族餘黨,烏知義不願出戰,白真羅就說是皇上傳旨讓他出戰。烏知義沒辦法,只好出兵。與奚軍交戰時,烏知義先勝後敗,而張守珪卻隱瞞敗狀,上奏說獲勝。


事情敗露後,唐玄宗命牛仙童去調查。張守珪重金賄賂牛仙童,把罪名全歸到白真羅身上,逼他上吊自殺。牛仙童回京之後,不少太監都知道他在調查張守珪時發了一筆財,心生妒嫉就聯名把他告了。唐玄宗大怒,命太監楊思勖把牛仙童處死。為什麼讓楊思勖處死牛仙童呢?因為楊思勖以狠毒著稱,《新唐書》有關於楊思勖殘殺戰俘的記錄:“所得俘,必剝面、皦腦、褫發皮以示人。”瞧瞧,這傢伙多狠,牛仙童到了他手上還好得著?


楊思勗接到唐玄宗聖旨後,馬上明白了唐玄宗的意思。皇上不就是想讓牛仙童死得慘點嗎?這個咱內行,讓牛仙童看看咱的手藝!楊思勖腦袋一轉,想出了一種酷刑,這種酷刑就是凌遲,但當時楊思勖並沒給酷刑起名字。

《舊唐書》記錄了楊思勖處死牛仙童的慘景:“思勗縛架之數日,乃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啖之。”《新唐書·宦官傳》的記載與《舊唐書》差不多: “思勖縛于格,箠慘不可勝,乃探心,截手足,剔肉以食,肉盡乃得死。”楊思勖這種挖心、砍手足、啖肉的做法,讓唐玄宗很解氣,那些嫉妒牛仙童的太監也很解氣。

可是,依照《唐律》,牛仙童所犯之罪不應該凌遲,更不應該啖肉,最多就是處斬。唐玄宗也沒讓楊思勖將牛仙童凌遲,而楊思勖卻那麼做了,唐玄宗也沒否認,而且非常滿意。很顯然,這是唐玄宗的一次法外施刑,原因是唐玄宗對牛仙童受賄之事痛恨到了極點。但不管怎麼說,在刑律之外施以酷刑也是說不過去了。因此,在唐玄宗時期,自牛仙童被凌遲以後,沒有第二個人再被凌遲、挖心、啖肉。到了五代時期,凌遲酷刑才正式進入刑典


廣聞視點


這事我不知道。但能分析,姑且胡說幾句。

既然稱“使幽州”,那麼說明:

1.幽州當時不服玄宗管理。

2、玄宗有交好幽州之意。

下文稱:“受張守珪”厚賂

那麼張所求非小事。也就是說,牛先生給張辦的,糊弄玄宗的不是小事。

牛先生能出使辦國家大事,必是玄宗信任之人。那他辜負信任,出賣玄宗,必然為玄宗極度憤恨,所以……

隨便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