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当下,沪上公益组织搭起了网络平台,聚集了大江南北的志愿者提供免费心理援助,为抗击疫情开展了一次“线上逆行”。


记者 | 王 煜

当下,沪上公益组织搭起了网络平台,聚集了大江南北的志愿者提供免费心理援助,为抗击疫情开展了一次“线上逆行”。

曾文婷是福州市长乐区天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总干事,这次出国访学也是去学习当地的社工经验。“如果能早些知道疫情有这样的发展,我们一定不会来西班牙,而是留在国内提供心理服务。”不过,在国外的时差,也能方便她为小金这样失眠的求助者提供心理支持。她看到网上的招募信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我跟求助者是这么说的:请相信我们不会‘拒人千里’,就算人在万里之外的西班牙,我们的心也跟你们在一起。”

“现在,和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需求是比较大的,在疫情严重地区当地的专科医院、心理机构之外,我们心理支持志愿者在网上的服务也起到了很好的援助作用。并且,这样的时刻,我们这些线上的异地志愿者,或许能让求助者在倾诉时觉得更安全,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减轻部分焦虑。”杨煦怡说。

赵红说,交流之后,小郭表示压力有所缓解,可接下来她的工作任务还会很重,“但愿我们做的能有点帮助”。实际上,赵红的援助工作也很繁重。在1月27日的这个下午,她一直在为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只在晚饭时间才抽出了半个小时与记者交谈,匆匆吃好饭后,又迅速开始了下一段沟通。

记者 | 王 煜


四十多岁的武汉市民周先生最近每天反复量体温,大年三十晚上泡脚后测出体温有点高,在家嚎啕大哭。七旬老父亲抱着他说,“不担心你得肺炎,就怕你是精神出了问题!”《长江日报》报道的这则新闻,是当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地区民众心理状况的一个缩影。

病毒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健康上的威胁,也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缓解心理危机同样刻不容缓。

当下,沪上公益组织搭起了网络平台,聚集了大江南北的志愿者提供免费心理援助,为抗击疫情开展了一次“线上逆行”。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万里之外,心在一起


28岁的武汉小伙小金(化名)在刚刚进入心理援助平台的微信群时,显得比较激动、脾气暴躁。“他说自己最近有一些呼吸困难的感觉,没有发热,害怕自己感染上了新冠肺炎,怕得晚上睡不着觉。”为他提供心理援助的曾文婷说,通过平台与小金建立起联系时是北京时间1月25日的晚上10点多,而她正在西班牙访学,当地时间是下午3点多,正好能在坐车途中抽出时间来交流。

小金告诉曾文婷,武汉对疫情的前期防控不到位让他很失望,所以现在非常害怕。他开始不敢出门,曾经连着几个晚上打120,希望救护车来把他送到医院。但打通的几次,对方都说他这样的症状没法判断是感染新冠病毒,无力安排。后来他去过医院好几次,终于排队拍上了肺部CT,证实并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但回来后他又产生了新的恐慌——医院里有很多咳嗽的人,他害怕自己在那里已被感染。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近日,武汉某医院门前等待就诊的长队 图 | 健康时报

“他还告诉我,他的母亲是个肿瘤病人,他担心自己感染后会传染给她。他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好,又怕患上了心理疾病。多重焦虑困扰着他。”曾文婷说,她告诉小金,试着接纳已经发生的一切,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做好“自我隔离”“自我保护”上去。比如,可以在房间里做一些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沟通了三个多小时之后,小金的焦虑有了明显的缓解。交流中,曾文婷觉得小金其实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也很乐观的人,只是在特殊的环境里,出于本能的求生渴望,遇到了心理危机。她由此鼓励小金也做一个“线上逆行者”,在朋友圈里、在微信群里去告诉亲友保持信心、不要恐慌,让自己成为身边人中的一道光。小金非常乐意地答应了。

曾文婷是福州市长乐区天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总干事,这次出国访学也是去学习当地的社工经验。“如果能早些知道疫情有这样的发展,我们一定不会来西班牙,而是留在国内提供心理服务。”不过,在国外的时差,也能方便她为小金这样失眠的求助者提供心理支持。她看到网上的招募信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我跟求助者是这么说的:请相信我们不会‘拒人千里’,就算人在万里之外的西班牙,我们的心也跟你们在一起。”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24小时在线的支援


当下,需要心理援助的并不只限于身处疫情严重地区核心的人们。小楚(化名)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现居上海,有两个孩子,还在哺乳期。她本来有一些产后抑郁,当武汉的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她就更加担忧了:她在武汉的家人,就住在华南海鲜市场的对面。“他们住得离病毒源头这么近,我妈这些天又有点高血压不舒服,我很难受,想哭,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小楚还面临着其他的压力:有些人在网络上歧视“武汉人”整个群体,而她觉得很委屈:“我们武汉人不是坏人,不是病毒传播者,少数人的不良行为不能代表我们所有人啊,为什么要这样骂我们?”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她不想再看,却又忍不住不看。

为她提供线上心理支援的是昆明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队长杨煦怡。她对小楚的处境表示理解,告诉她:武汉现在是全国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最强的地区,一切情况只会越来越好。“多注意休息、睡眠。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想想他们,他们是你最大的动力。”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杨煦怡在为求助者提供线上心理支援

杨煦怡第一次跟小楚沟通是晚上10点多,第二天早上,小楚主动继续跟她联系,吐露了更多心声。“我告诉她,我24小时开机在线,随时可以联系我。”杨煦怡说,这样能尽可能地为小楚多提供一些支持;并且,如果有可能,她也想跟小楚的先生聊一聊,希望也能让他给到妻子更多的支持。

“现在,和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需求是比较大的,在疫情严重地区当地的专科医院、心理机构之外,我们心理支持志愿者在网上的服务也起到了很好的援助作用。并且,这样的时刻,我们这些线上的异地志愿者,或许能让求助者在倾诉时觉得更安全,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减轻部分焦虑。”杨煦怡说。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为“白衣天使”减压助力


疫情严重地区的医护人员是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负担都非常重的群体。赵红(化名)是一名有2000小时专业心理服务经验的公安心理咨询师,她在几天的线上援助中,和一名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儿科护士小郭(化名)做了沟通。

小郭这些天的工作很紧张,她很累,一直在给病人打针、抽血,从早上上班到晚上9点才可以休息。在交流中,赵红感到小郭明显焦虑,她本身工作压力就大,加上目前对疫情的担心,压力重叠在了一起。

赵红告诉小郭:“你们的牺牲奉献让我们感动,你们的职业操守让我们敬佩。”她希望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能帮小郭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带去支持和胜利的希望。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 图 | 中国经营报

她给小郭提供了调节压力的方法,推荐了心理学专家专门为这次抗击疫情录制的减压音频。小郭表示很愿意尝试使用,并同意推荐给身边的同行。

赵红向《新民周刊》记者坦言:和一线医护人员的交流并不容易,需要心理援助志愿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技术。原因在于,他们有繁重的医疗任务在身,普遍疲劳和缺乏沟通的时间;同时,他们担心说出自己的心理困扰后,会被他人误解为“意志不坚定”“软弱”。

针对这样的情况,赵红告诉小郭:所有的一线工作者,不分职业,都是血肉之躯。血肉之躯遇到应激状况,有些情绪和躯体反应是正常的。做好自身防护才能做更多事情,寻求支援是保持战斗力的很好选择。

赵红说,交流之后,小郭表示压力有所缓解,可接下来她的工作任务还会很重,“但愿我们做的能有点帮助”。实际上,赵红的援助工作也很繁重。在1月27日的这个下午,她一直在为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只在晚饭时间才抽出了半个小时与记者交谈,匆匆吃好饭后,又迅速开始了下一段沟通。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为“线上逆行者”搭桥


为上述行动搭建平台的,是公益组织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大年三十的晚上,看着各个微信群里面都在讨论关于肺炎的事儿,该中心“精神健康急救”(MHFA)的项目群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有人问:我们除了在家不出门之外,还能为战胜疫情做些什么呢?

大家很快想到,疫情严重地区急需的不仅是救治身体的医疗资源,也需要及时的心理援助;而MHFA这个项目本身就已经汇聚了不少该领域的专业人士,那为何不试试组织一下各方的力量,在网络上为疫情严重地区的人们提供免费的心理援助呢?

群里的小伙伴纷纷支持,于是这件事很快就落实起来。大年初一,大家在群里发出了志愿者招募通知,邀请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士能加入。《新民周刊》记者看到,活动对志愿者的资质要求包括:心理咨询师必须有全国或者上海二级资质、个案咨询累积超过500小时等;医务社工必须在医院从事医务社工满三年及以上、熟悉医疗体系等。

“危机干预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心理工作,因此我们对志愿者的资质也严格把关。”此次活动负责团队协调的志愿者叶立志说,志愿者提交的资质证明会由两名专门的工作人员初审,再由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复审。求助者会由工作人员收集基本情况后与志愿者配对,求助者签署知情同意后,两人一对一开展沟通。


沪上公益组织搭建网络平台,让心理援助从西班牙直达武汉


本次活动志愿者的工作群

志愿活动上线两天多的1月27日晚上6时,已征集到了志愿者350余名,求助者入群100余例、已经受助20余例。所有志愿者从一开始就进入每天16小时的待命状态,接下来更要拓展到全天候待命。活动本身的工作流程也还在不断优化迭代中。

看到招募信息后加入的志愿者许多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社工师,有不少本身也是公益机构的负责人,他们都对来自上海的精细化的公益服务组织流程表示由衷的赞赏。

叶立志说,目前各地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各种类型的公益心理援助都已经陆续开展起来,这让人感到振奋。“希望更多的专业力量汇聚在一起,为抗击疫情尽力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