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則天陵墓裡到底有什麼,為什麼近百年沒人能進去?

鄧州市穰東鎮信訪


武則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是唯一沒有被盜墓者光顧過的唐朝帝王陵墓。乾陵能夠躲過盜墓賊的毒手,同乾陵的墓穴構造有很大的關係。


乾陵的墓穴入口非常的隱蔽,為了防止盜墓賊的侵擾,在武則天下葬之後,人們用石頭將墓穴的入口封死,乾陵的入口同周圍的山體合為一起,盜墓賊根本無從下手。

從唐朝末年開始,盜墓賊就曾經多次打乾陵的主意,卻始終沒能找到乾陵的具體位置。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之後,黃巢為了解決軍餉的問題,大量的盜掘關中地區的帝王陵墓。因為傳說乾陵裡面的金銀財寶眾多,又有很多名人古蹟,黃巢專門帶領著四十萬大軍前期梁山盜墓。(乾陵的位置在陝西梁山,陝西梁山不是梁山好漢中的梁山)黃巢的大軍在梁山挖了一個遍,也始終沒能找到乾陵的入口,最終只能作罷。

到了五代時期,盜墓王溫韜將唐朝的所以帝王陵全部洗劫一空,卻唯獨沒能盜掘乾陵。據說溫韜在到達乾陵之後,已經找到了乾陵的具體為止,正準備動手的時候,忽然狂風大作,天上下起了雷雨。溫韜是一個十分迷信的盜墓賊,他一位乾陵有上天保佑,趕緊帶領自己的軍隊撤退了,乾陵第二次躲過了被盜掘的命運。在隨後的一年多年時間中,不斷的有盜墓賊;來到梁山尋找乾陵的蹤跡,卻都能找到乾陵的入口。

到了民國時期,孫殿英打著打擊盜墓賊的口號,盜掘了乾隆墓和慈禧墓,獲得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其他軍閥都看著眼紅,民國時期模仿孫殿英盜墓的軍閥非常多。為了獲取乾陵裡面的金銀珠寶,西北軍將領孫連仲藉口保護乾陵,進駐到了梁山地區。孫連仲名為保護,實際上卻是在盜墓,他帶領士兵日夜爆破,想要尋找乾陵的入口。然而無論是孫連仲如何爆破,始終都找不到乾陵的入口,最終孫連仲只能放棄了盜竊乾陵的打算。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在郭沫若等人的主導下,國內開始了一波考古熱潮。在1958年的時候,當地農民在炸山採石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墓穴。陝西當地的考古隊立刻展開行動,將乾陵的墓道清理出來,準備進入墓穴一探究竟。郭沫若聽說乾陵被發現,也興高采烈的準備到陝西組織挖掘。在乾陵被發現前,郭沫若已經挖掘了定陵。由於考古條件不足,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定陵中的很多文物都遭到了損毀,一些考古學家紛紛向中央寫信,希望暫停這種破壞性挖掘。

周總理在得知消息後,立刻做出了批示,禁止繼續挖掘帝王墓,挖掘乾陵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乾陵內部埋葬著武則天和李治兩位皇帝,其中的文物數量要超過平常的單一帝王墓葬。據說武則天和李治都很喜歡文學作品,在乾陵中有很多古代書畫文物,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蘭亭序》。現代的考古技術,仍然無法保證陵墓打開後,書畫文物被氧化的問題。因此乾陵中究竟隱藏著哪些秘密,恐怕要到多年後,考古技術發達的時候才能被揭開。


歷史總探長


武則天的乾陵?其實這個說法是完全不對的,因為武則天死的時候是以皇后的儀制葬入自己的老公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所以,按照禮制,這座陵的正確叫法應該是:

唐高宗乾陵!如今乾陵裡也樹立著當時留下的這塊墓碑。

“乾陵裡都有啥寶貝呢?”

關於乾陵,從古到今,有很多人都打過主意,沒辦法,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再加上她老公唐高宗早一步入土,陪葬品已經埋了不少,所以,這座陵裡是“兩位皇帝”的陪葬品,數量之可觀,可見一斑!

那麼,乾陵裡到底有多少寶貝呢?

不管是盜墓還是考古挖掘,乾陵都沒有被打開過,因此對於它裡面的寶貝,我們只能憑藉文獻的記載和猜測。

據專家推測,這座陵裡藏得寶貝可能多達500多噸!!!

哇塞!武則天這兩口子還真是能藏寶貝啊,竟然有這麼多。那麼,都有些啥呢?

只能靠猜測!比如唐高宗生前很喜歡古玩字畫,所以推測那本無價之寶,行書的真品——《蘭亭集序》就藏在乾陵裡。

乾陵地宮裡的格局構造應該是模仿唐長安城的皇城宮殿而建,因為武則天的前老公兼公公唐太宗的地宮就這麼建的:

地宮內“宮室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朝書畫、鍾(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五代史》

所以可以推測,乾陵的規模應該和唐太宗的昭陵差不多,也許還更大!

除了有珍奇的古玩字畫,金銀珠寶,乾陵裡也許還放著一個很珍貴的東西——唐代著名史學家吳兢所著的《武則天實錄》。這本書詳細記錄了武則天生前的點點滴滴,如果它能被發現,相信女皇的真實一生會展現在大家眼前,所以,小君認為這東西實在是整個地宮裡的無價之寶!

反正乾陵地宮裡的珍寶就一個字——多,兩個字——很多,三個字——非常多!

“神秘的乾陵,從未被盜過!”

乾陵裡的寶貝多,歷史上有很多盜墓賊都光顧過它,可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得手過,據說連乾陵的入口都沒有人找到過!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乾陵曾遭三次大規模的盜掘:

一、黃巢起義時,黃將軍曾想撬開乾陵找點軍費,他召集了40多萬農民兄弟一起來到乾陵西側挖墓,本想著用人海戰術一人一鏟的挖開它。結果挖了好多天,啥也沒挖到,倒是把梁山給挖出了很多溝,俗稱“黃巢溝”,挖陵失敗!

二、五代時的著名盜墓專家溫韜也打過這裡的主意,一開始他覺得沒問題,畢竟唐太宗的昭陵就是被它盜掘,可挖著挖著,連個墓道門都找不到!

三、民國時的軍閥孫連仲也想撬開乾陵,可沒曾想炸著炸著,天空突然颳起龍捲風,把兩士兵給吹沒了,他害怕啊,怕這是老天的警告,所以沒再繼續挖下去。

綜上,這乾陵實在是神乎其神,完全打不開啊,由此,它也成為了唐陵裡唯一沒有被打開過的。

那麼,為什麼乾陵這麼神,讓盜墓賊總也得不了手呢?

小君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乾陵當時修建時正值盛唐,武則天和高宗不惜動用血本來建陵,一定是考慮到了後世可能會被盜,所以整個陵工程浩大,將整個梁山都作為了自己的陵寢,不僅在入口的設置上用了很多“障眼法”,比如黃巢當年就被騙(黃巢誤以為乾陵西邊的眾多碎石塊是修陵所留,故從西邊開始挖,殊不知這是唐人當時故意弄的,誤導盜墓者從錯誤方向挖陵。)

二、整個陵寢將梁山內部整個“鑿空”,地宮直接建在山體裡,採取“因山為陵”的形式,梁山很大,山體內部也複雜,故你很難準確找到地宮的入口。

三、國家的保護!其實乾陵的入口在建國之初就被當地農民們修路時無意間炸開了,當時郭沫若想提議挖掘,可週總理表示反對,他認為我們當時的技術還不夠,十三陵的定陵就是個教訓,故決定不予挖掘,採取保護政策,當時周總理還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因此,這一座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陵寢直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但小君覺得,是一個謎也未必是件壞事,去了的人就讓他們好好安息吧。。。


宮殿君




武則天的陵墓埋的 不是一個人,而是她和唐高宗李治。因為兩個人不是一起死的,所以陵墓就先後先後修建了兩次。

683年12月,李治死後,就先埋了進去,當時就陪葬了不少東西。705年12月,武則天死後,也埋了進去,同樣是陪葬了不少東西。這兩項疊加,不用猜,就是豬也會明白,裡邊會有多少寶物。

乾陵是昭陵的一部分,傳說當年李世民生前在為自己選墓地時,找的人是李靖。李靖走遍了關中地區後,找到了九嵕山。傳說中漢武帝在選皇陵時,當時就看中了這塊地,只是因為東方朔認為這個地方不好,而最終放棄了。李靖的水平遠在東方朔之上,他早就明白武則天要稱帝,會打破李唐江山,天機不可洩露,只可以破解。


李靖就告訴李世民,這塊地是好地,但陵墓不能修在山腳下,必須修建在山頂上。前臨渭水,輔佐龍脈。後邊的涇水,割斷九嵕山山脈,大的引起江山易手,小的註定國勢不興。當皇陵修在山上的話,雖然國勢會出現動盪,但終究能壓制住,李唐江山還是穩固的。

這就是武則天雖然奪取了李唐江山,改國號為周,卻後來又不得不還政於李家,自己以皇后的身份下葬的原因。

當然東方朔的話也不能說全不對,到了最後,李世民的昭陵被人挖了,裡邊的東西被反覆盜竊了好多次,說明這地方還真不是太好。



到了李治尋找皇陵的時候,武則天派出了自己陣營的頂級高手袁天罡。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誠在西遊記中出現過,和涇水龍王打賭,最後涇水龍王違反天規被魏徵處死了,由此就知道袁守誠有多厲害,袁天罡的本領就是從袁守誠這裡學到的。

袁守誠一眼就看中了梁山,當年秦始皇曾在此處修建梁山宮,漢武帝在原址上進行過擴建。傳說後來楊廣也曾打算在此處修建別宮,可見此處的風水極好。

唐高宗李治雖然不是一個剛強的孩子,但也一樣好大喜功。在武則天的鼓吹下,他曾經上泰山封禪,把自己和漢武帝相提並論,和三皇五帝可以同臺媲美。

既然李治把自己看得那麼高,在埋葬時,自然會特別要求,多放點金銀財寶進去。反正天下都是朕的,朕活著要享受,死了也要和活著的時候一樣。傳說在他的陵墓中有幾百萬兩銀子和數不清的寶物。


並且陵墓是修建在梁山山下,簡稱地宮。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麼大的規模,不可能空在那個地方,裡邊會放有多少寶物。到了武則天死的時候,又重新打開陵道,把兩人合葬。

這武則天是個極度愛美和權力慾望很重的人,她生前愛好太多,喜歡的東西也多的不得了,自然死後都要帶走,到那邊還要接著用。

根據相關歷史專家分析,李治和武則天在下葬時,除了寶物和文物外,各自放入了上百萬兩的銀子,傳說總數超500噸。



有人說了既然有這麼多寶物,為什麼一千多年來,怎麼會沒有盜呢?

盜的人多了,但沒有人能搞定。武則天知道自己生前仇人多,所以採用了加固的建築結構,一般人是根本沒有能力破壞這個墳墓的。

並且當時在建造這個陵墓時,設計比較精巧,地宮的外圍和梁山的結構結合的相當好,根本就不給別人隨意破壞的機會。後來有人盜了幾次也沒有成功,就嘆氣說,除非是把這座山給挖了,否則是沒有辦法進入陵道的。

黃巢起義時,打到長安後,嫌搶到的錢太少,就開始打乾陵的主意。他曾發動40萬人開挖,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作罷。這條溝現在還在,被人們稱為“黃巢溝”。

唐朝之後,進入五代十國,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其它皇陵都被搶劫一空。到了乾陵時,突然風雨大作,天昏地暗,沒有辦法進行了。


到了近代,馮玉祥這個表面上裝窮的主,也盯上了乾陵,他讓孫連仲模仿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的名義,來開挖乾陵。一種說法是用炸藥炸了半天,沒有找到入口。另一種說法更傳奇,說當時炸開了陵道,幾個陝西兵知道里邊有好東西,就直接向裡邊衝,剛進去沒多久,又跑了出來,全都死了。然後就是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孫連仲就驚動鬼神,就只好填埋了陵道入口,然後退出了。

解放後,幾個農民要種地時,無意挖到了了陵道口。國家文物部門找了專家,四處看了看,認為這是沒有被盜過的乾陵。後來郭沫若親自向周恩來總理請求要求挖掘,但總理認為時機不成熟,就沒有同意。


新知傳習閣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墓,裡面埋葬了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在一千多年間,有記載的大規模盜墓事件就有17次,規模特別巨大的有3次,但是這些盜墓行為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其實,按我們現在科學家掌握的技術來說,單純挖掘任何一個古代陵墓都不是問題,科學家主要考慮的是古文物如何才能保持原貌,如何才能不違背民意。

而對於乾陵這種規模龐大,具有世界性考古價值的陵墓來說,不是科學家想挖就能挖的了的。

古文物專家郭沫若曾經與周總理交談時提議,乾陵裡肯定會有很多字畫書籍,沒準兒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也在裡面,最重要的是武則天的畫像、“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的手跡能重見天日,真可謂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對考古學者研究唐朝歷史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

在我看來,郭沫若隻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其實,不難想象,乾陵一打開,其中的珍寶異石必然震驚世界。


周總理並未同意郭沫若的提議,只是把這一切都留給後人去解決,

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是郭沫若一人?多人代的仁人志士,誰不想有生之年一飽眼福?

唐末農民起義時,黃巢曾動用數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開挖,不料西側那些碎石子只是障眼法,故意留下的,結果可想而知。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濤,盜掘了十幾座唐代陵墓,在面對乾陵時也是束手無策。還有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更是假借軍事演習作幌子,對乾陵進行破壞性挖掘,甚至動用炸藥,最後都炸開了幾層岩石,楞是沒找到墓道口,天怒人怨不了了之。

其實,在我國曆史,乾陵的盜掘活動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小毛賊數不勝數,正史裡當然不會記載這些活動,野史裡也懶得詳細記載,人們知道的大多數關於小盜掘的記載多來源於口口相傳。

而目前,許多專家認定乾陵乃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理由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從石山腹部直接另鑿新洞進入地宮,難度很大,至於事實是否真像專家們猜測的那樣,只有等到打開乾陵的那天才知道。

等等,剛才不是說數次大規模盜墓都沒找到墓室入口嗎?現在專家們是怎麼確定墓道入口位置的?

其實,在上世紀60年代,幾個當地的老農民在梁山附近無意之間放炮炸石頭,結果竟無巧不成書的找到了墓室入口,這個入口後來經專家確認的確是地宮入口,肯定也是國家機密了,後來人們在墓室口旁邊種上了一顆華山油松,如今已是魁梧偉岸。

對於任何一座古代帝王墓來說,墓室入口就好比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就算開啟了挖掘的第一步。

陝西省考古界專家石興邦,幾次撰文說,發掘乾陵的各種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因為幾十年來,當地的考古專家隊伍已經在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門寺地宮、秦公大墓的挖掘中,積累了豐富的挖掘經驗,整體專業水平已經排名世界前列,完全能夠勝任對乾陵的保護性開採挖掘。


並且,他們認為,挖掘乾陵是當地政府的一項官方行為,在花重金撰寫數十萬字、眾多科學考古專家參與、異常謹慎嚴密的《唐乾陵發掘計劃》中指出:所謂發掘,就是採用高科技技術在密閉環境中阻隔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許兩個攜帶氧氣瓶呼吸設備的無菌工作人員(或者高清機器人)進入墓室地宮,用微光攝像器材採回資料就算髮掘成功了,至於怎麼保護,怎麼展出,必須根據採回的資料制定,那是以後需要考慮的事情了,這樣的發掘怎麼會對文物有損害?

其實,在瞭解專家的聲明之後,我們也能看出他們的急切開採的心情,他們急切的想讓乾陵中的文物曝光於天下,也好證明一下自己那高深的學識,那麼他們推斷乾陵中會有哪些文物呢?

地宮中有何無價之寶?

乾陵地宮中,至於到底有多少文物,經過這麼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斷:那些墓道中造型各異的條石定是不可多得的文物,除去這些條石,其它的陪葬文物估計有上百噸。

金銀銅器,自不必多說,必然會車馬同載,除去這些祭器之外,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很有可能在乾陵中,因為之前溫韜盜掘昭陵時,出土的寶物清單上,並沒有《蘭亭序》。

總之,武則天的乾陵近百年沒人能進去的原因,就是以現在的技術並不能完全保護出土文物原樣,盜掘那是破壞性挖掘,無需考慮文物是否為原樣,秦皇陵兵馬俑在剛出土的時候是彩色的,接觸空氣以後不久就成了土色,這已經算是文物界的損失了,科學家不想乾陵再重蹈覆轍。至於武則天陵墓中到底有什麼,都是推測無人知曉,但不可否定的是袁天罡選的乾陵必然是一塊風水寶地。

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葬者,乘生氣也,藏風驟氣,得水為上,故葬者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位玄武。

小小嬴政


乾陵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約85公里處。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陝西省幹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長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幹位,故稱乾陵。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截至2013年僅開掘了五個陪葬墓,從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至於說為什麼無人進去,也是它作為唐十八陵裡保存最完好的原因。不是賊不想盜,而是乾陵防盜設施堅固,賊無法在短時間內打開.乾陵本身是一個大山,最外層是土,當然容易挖動,但土層裡面是整齊的大石塊砌成,石塊相鄰兩面之間除黏結物以外,有圓錐形空洞,兩個石塊相鄰面的圓錐形空洞相對,並用金屬熔液澆灌,冷卻後將石塊一一固定在一起,一層又一層,也不知道有多少層,所以有盜賊也曾打開過幾塊,但畢竟工程巨大,盜賊只好望洋興嘆了!

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

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依照唐太宗“因山為陵”的葬制,乾陵建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唐太宗昭陵

關於乾陵的選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據說,唐高宗登基後不久,就派長孫無忌和太史令李淳風為自己選擇陵寢之地。二人同時看中了梁山的風水。梁山主峰直插天際,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烏、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圍住地中龍氣。梁山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的一塊“龍脈聖地”。但是此種說法卻被袁天罡所駁。

袁天罡認為,梁山表明上看來是一處風水寶地,但是卻有很多不足。梁山北峰居高,前後兩峰似女乳狀,恐怕陰氣過重,女人掌權。

袁天罡和李淳風

高宗聽了袁天罡一番宏論後,不知該如何定奪。此事卻被武則天知道了。武則天小時候曾聽父親說過,她將來能做皇帝,於是,她便建議高宗認同李淳風的說法。高宗就應允了,第二天便傳出聖旨,定梁山為陵址。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裡!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上官婉兒相貌復原圖

郭老隻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其實,可以想象乾陵一開,其間珍寶定會光耀全世界,不弄個世界第九奇蹟才怪哩!

眾所周知,唐朝發展到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基本上是最繁榮的時期。據資料記載,唐高宗下葬時隨葬了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武則天下葬時又隨葬了全國財政的三分之一。

武則天

那麼這些陪葬品的價值又有多少呢?要知道里面任何一件器物都是皇家御用的古董,可不是簡單的用材質來衡量的。除卻金銀珠寶,少不了的是更早時期的文玩字畫等等,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因此,就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的財政收入,乾陵內的寶物達500噸以上。


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誰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飽眼福?

乾陵墓道口

1960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這個墓道口是真正的國家級絕密,盜墓賊們找了1000多年也沒找見,黃巢40萬大軍挖了幾年也沒挖出來。此後,人們在這個墓道口上邊手植了一棵華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風,已成棟樑之材。

對一座帝王陵墓來說,墓道口好比一把鑰匙,若要發掘,相當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宮的鑰匙已被我們握了40多年,這把鑰匙若是讓歷史上那些盜墓賊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凡人的歷史世界


乾陵是李治和武則天兩位夫妻皇帝合葬的皇陵,在當初修建乾陵的時候,李治非常的霸氣,因為國家財力雄厚的原因,李治是直接把乾陵所在的整座山當成自己陵墓封土的,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找到相關墓道的話,除非把整座山都剷平,要不然是休想挖開這座墓的。





乾陵中珍寶的埋葬數量是非常驚人的,因為這座陵墓中埋葬著兩位帝皇,因此所陪葬的珍寶也是雙份的。

在李治下葬的時候,乾陵陪葬入了號稱當時大唐國力三分之一的金銀財寶,武則天在選擇和李治合葬的時候,她所陪葬的金銀財寶比李治是還猶有過及的。




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最奢華的陵墓

李治和武則天在位的時候都處在了唐朝最黃金的年代,雖然此前有李淵、李世民兩位皇帝,但是他們在位時都是整個國家百廢待興、急需恢復的時候,這個時候雖然他們也想用龐大的珍寶陪葬,但是國力方面卻是不太允許的。

在武則天登上皇位前以及死後,雖然她的兒子輩們都當過皇帝,但因為沒什麼權力的原因,所以他們下葬時的陪葬規模也不是很大。

唯一能比的上李治、武則天時期的唐玄宗雖然將唐朝轉變為了真正的盛世大唐,但他晚年因為安史之亂的原因,他下葬時的珍寶也是比不上李治和武則天的。

而更不要說安史之亂後權力開始大縮水的晚唐皇帝們了,他們所埋葬的珍寶更是不可能達到武則天、李治那個高度。

所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珍寶數量最為龐大、最為珍貴的陵墓,而據專家們的粗略估測,他們認定乾陵中至少有將近500多噸的金銀財寶。


可能大家對500噸沒有什麼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以水泥為單位,講一下500多噸的金銀財寶有多麼龐大。

一包水泥大概一百來斤,一噸有2000多斤,如果把500噸換算成水泥的話,那它們的體積起碼得有1萬包水泥那麼龐大,不過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描述,在這眾多金銀財寶中肯定有不少東西的質量密度是要比水泥大的或者小的,所以我們簡單明白一下這個概念就可以了。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溫韜對乾陵的求而不得

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中,武則天和李治靜靜地躺在他們的墓穴中,不受各種戰亂、盜墓的侵擾,在他們冥靈的世界中靜靜地觀察著我們這個世界。

乾陵因為沒有被盜墓賊們得手過,所以在亂世年間成為了很多軍閥眼中的大肥肉,他們無不想吞下乾陵中數之不盡的珍寶,好通過消化這龐大的珍寶強大自己的實力。

在五代時期出現了一名盜墓狂人溫韜,溫韜是唐朝諸皇陵所在地的節度使,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軍閥,當時他為了發展自己手下軍隊的勢力,於是就開始對唐朝諸帝陵下了手。

在溫韜的洗劫下,除了乾陵之外其他所有皇帝陵寢都通通被搬了個一乾二淨,所有珍寶都被溫韜吞進了肚子裡。

溫韜對乾陵自然也是非常眼紅的,只不過在他調動大軍挖掘乾陵時,他無論怎麼挖都找不到乾陵的墓道入口,以他當時的軍隊能耐,他是根本沒有能力把整座乾陵山給剷平的,因此這件事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民國時期馮玉祥對乾陵的渴望以及失敗

在民國時期,馮玉祥對乾陵也極其眼紅,他對乾陵是非常勢在必行的,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手下孫仲連,給他準備了數量龐大的炸藥,打著把整座山都炸掉也要把乾陵炸出來的想法,然後就展開了他的盜墓行為。



只不過孫仲連在炸幾天後遭遇了雷鳴暴雨,做賊心虛的他就開始惶恐了起來,那個年代的人還是很迷信的,無論是孫仲連還是他手下的士兵都知道掘人祖墳要遭天譴的說法,如果不是馮玉祥的命令,他們也斷然不會做這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於是在看到電閃雷鳴後他們就給自己找了個藉口退去了,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他們遭遇了龍捲風。

奇妙的歷史巧合讓人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

除了吸引了軍隊盜墓外,很多小的盜墓者也把眼光放在了乾陵中,只不過最後他們也都是無奈的空手而歸,根本找不到乾陵的墓道。

其實歷史往往都是非常奇特的,一件東西主動找的時候有很大的可能找不到,而不想找的時候這件東西卻很有可能被無意間找到,乾陵的墓道就非常符合了這個歷史特點。

在上世紀60年代因為修路的原因,修路工人們無意間在乾陵附近找到了當年李治、武則天極力掩飾的墓地,正是因此,人們才揭開了乾陵之中籠罩著的神秘面紗,人們也才開始擁有了對其一探究竟的機會。

當時在消息傳出後,郭沫若是所有人中最興奮的,他當即著手向上級申請了挖掘乾陵的計劃。

郭沫若和現代考古學家申請挖掘乾陵未被通過

郭沫若不僅是個考古學家,他還是一個極其有才華的文人,他在乎的並不是乾陵中的龐大金銀財寶,他最在乎的是乾陵中可能存在的蘭亭集序以及各種唐代已經失傳的古籍,所以為了一探古代文化的秘境,他就開始積極了起來。

雖然郭沫若申請的很積極,但是他的計劃很快就被否決了,原因就是上頭怕郭沫若這次再度毀了一座古墓。

在五幾年前郭沫若曾主持了定陵的挖掘,在挖掘之前很多考古學家都反對了郭沫若的提議,因為他們知道以當時的考古水平是保存不了墓中很多珍貴文物的。

但是郭沫若不在乎,最終在他和吳晗的聯手下,上頭同意了這次挖掘行動,而當時因為無法克服氧化的原因,定陵中很多衣物、書本都開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前車之鑑不可重複,為了避免災難降臨到乾陵之中,拒絕是在所難免的。

而在步入了現代後,隨著考古技術的提高,我國實際上是已經擁有了挖掘乾陵技術的,考古專家們也有很大的把握在挖掘乾陵的時候不傷害到絲毫的文物,於是挖掘乾陵的提議再度被提交了出來。而這份提議在當時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主張要挖的,有強烈表示不要挖的,他們各執一詞、觀點不一,而國家的態度也是偏向於謹慎的,因此這個提議就被推移了下來,乾陵也就安然無恙了。


所以說乾陵中是有著數之不盡珍寶的,而從實際的歷史來說,乾陵並不是近百年沒有人能進入,而是近千年來都沒有人能進入,在60年代前人們想進入乾陵而找不到門道,最後只能黯然離開,而60年代後,人們找到了乾陵的門道但卻因為保護遲遲無法進入,這個時候,乾陵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了人們手中的。


孤客生


唐高宗的乾陵,位於梁山,是歷史上少有的比較神秘的陵墓。它的絕妙之處在於,很多人都知道陵墓位置,也有很多時代此地不受保護,但是奈何你有多能耐,就是盜不走一件寶貝,因為連墓室入口都找不到。



比較著名的盜墓賊,五代時期的溫韜,李世民的陵墓就是被他盜的,但是任憑他怎麼挖,也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更別說是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貝了。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乾陵都很安穩的度過,雖然一直被賊惦記,但也沒人能得逞。


而黃巢起義時,黃巢軍想弄點軍費,但是當他們佔領了整座山,用40萬農民軍挖得溝壑縱橫,一片狼藉的時候,也沒發現入口在哪裡,只能作罷。到了民國,也有軍閥打過它的主意,但都無果而終。整座梁山,佈滿了擾亂盜墓賊判斷力的入口假象,像迷宮一樣。

那麼乾陵有多少寶貝呢?作為兩位盛唐時期皇帝的陵墓,唐高宗死得時候,就帶進去相當於全國財政總收入三分之一的藏品,而武則天死的時候,又帶進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金銀珠寶。史書曾記載,李治死前有遺言,要把他喜歡的字畫全部帶走,因此,蘭亭集序很有可能就藏在乾陵,乾陵相當於一個巨大而又不見天日的博物館,據專家推測,裡面的寶貝多達500噸。


歷史密探


  一,修建之地。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76公里,建於公元684年,前後歷經23年。因梁山是石灰岩質的山,三峰聳立,北峰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又稱為“奶頭山”。從東向西望,像一位女性,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

  二,風水迷信。唐時的堪輿家(地理先生)認為,梁山利女主。所以武則天便建議唐高宗把陵園建此處,並仿長安城的格局,分為皇城、宮城和外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

  至於到底裡面有什麼?盛傳配葬了唐代最頂尖的寶貝,不說金銀珠寶了,藝術品最是令世人關心,民間傳聞中就有國寶書法《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所以難免賊惦記,第一個盜墓賊是唐末黃巢。這位匪哥率60萬大軍攻進長安後,燒殺搶掠一番,逼有關人士告訴了他乾陵的入口,在梁山的西側。黃巢立即調出40萬士兵,把半座梁山剷平了,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沒有找到入口。後來,唐軍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兵敗而逃,乾陵實際是坐北朝南,有人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三百多米遠的地方引導他挖反方向。

第二拔土匪,是五代的溫韜,此人專業挖唐皇陵,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和手下都沒有再敢第四次繼續挖下去。

軍閥馮玉祥是民國亂世的盜墓大王,他指示孫連仲,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和宋哲元,以軍事演習名義,帶一個師含工兵營,在梁山安下營寨,用演習作幌子,驅離群眾,終於用tnt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發現入口,正準備進入時,由於墳內空氣有毒,7個陝西籍匪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沒有防毒面具,誰也不敢向前,乾脆說有鬼,一起大喊就跑了,孫也詫異,下令停止土工作業,把墓道回填,但還是留下了證據。

現在我們國家迴歸法治,當然絕不容許土匪們去偷墳堀墓了。


雲在青天麻子說茶


武則天與其丈夫合葬在一起,稱為乾陵。乾陵在今陝西咸陽乾縣梁山,自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起建,歷經23年至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建成。

歷史上有明確記載打算光顧乾陵的一共有三位。第一位為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率兵40萬日夜奮戰數月而不見陵墓,最後發現居然挖錯了方向,正確方向又不得而知,得把山劈開才行,工程浩大隻得作罷。第二位是五代十國的耀州刺史溫韜,此人雖然仕途出生,卻精通旁門左道,幹得一手摸金校尉下墓盜斗的好活,唐帝陵幾乎他都光顧過,唯獨三次對乾陵下手皆因各種異像如狂風暴雨等而罷手,屢試不爽。第三位是國名黨將領孫連仲率軍一個師,弄了半天也沒摸到挖開乾陵的門道。

然後到了建國之後,我們說到1955年,時任國家歷史研究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上請國家發掘明萬曆皇帝的定陵。

定陵挖開,郭老迎來了考古人生巔峰,可謂志得意滿。但是,陵裡見光的瞬間,大量如字畫、綢緞等細軟文物馬上氧化曇花一現化為灰燼。即使是留下來的硬物也顏色暗淡。此次挖掘雖然發現了新史料如萬曆皇帝確有腿疾,但超過三分之二的文物因為文物保護與挖掘技術落後而毀壞。


經此一事,周總理痛定思痛,下批10年不得動帝陵。郭老就這麼熬呀熬,熬到了1965年,於是他又擼起袖子打算大幹一場挖掘永樂皇帝朱棣的長陵的時候,周總理高瞻遠矚直接把他的計劃給槍斃了。於是郭老只能作罷。後來,陝西的乾陵出現了,而且已經發現了墓道,他又聯合陝西考古局說挖掘乾陵手拿把攥,據說他有絕對把握《蘭亭序》在裡面。但是,這次周總理直接把他臭罵一頓,索性下令“至有絕對技術萬無一失之前,永不得主動挖掘帝陵!”直接把一些痴心妄想給槍斃了。這是近百年沒人挖掘乾陵的主要原因。

而至於說乾陵裡面陪葬的東西到底有多少,國家地質遙感探測,至少有各種金銀珠寶等超過500噸。其實不難想象,李治與武則天時期都是大唐盛世,他們死後都分別將國家財政三分之一挪出來陪葬,兩位加起來,相當於整個武則天時期的財政都在裡面啊!


另外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死前詔令將他最喜愛的《蘭亭序》枕在頭下,但後來溫韜出土的東西里面並沒有《蘭亭序》,也就是說,他被李治私自留下來並陪葬的可能性極大,幾乎可以肯定。

(蘭亭序)

另外,武則天曾命人給她畫過一張寫真畫,栩栩如生,所料不錯,應該陪葬了,通過畫像我們也可以一睹一代女皇的尊容,另外很多上官婉兒的字與詩也收在其中。這些都是可以確定的。別的也只能靠歷史分析猜測了。


不書


乾陵,在中國所有帝王陵墓中都算得上最傳奇的一個存在:

第一,乾陵裡面藏的不是一個皇帝,是兩個皇帝,而且是一堆夫妻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

第二,乾陵外面的樹立的61位無頭西域賓王像,讓人匪夷所思;同樣,乾陵前的無字碑也讓不得其解。

第三,乾陵歷史上遭遇過幾次大規模的盜墓行動,但每次都是讓盜墓賊無功而返,據說還引發了天地異變。

第四,據說王羲之的絕世之作《蘭亭集序》就在乾陵裡面。


但凡歷代帝王,在給自己選擇陵墓的時候,無一不是精挑細選,選擇一個風水寶地。不過,究竟是不是真的風水寶地就很難說了,畢竟盜墓者也是專門盯著這些“風水寶地”。十個皇帝有九個皇帝在死後會迎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真可謂是熱鬧非凡。

不過,對於乾陵來說,則是比較冷清了,1000多年過去了,唐高宗夫婦也沒有迎來一個客人,這就是乾陵最為神奇的地方了!

作為兩個帝王合葬的陵墓,裡面的陪葬品自然是不用多說的。不論是唐高宗李治統治的時期,還是女皇武則天統治的時期,大唐(武周)正處於盛世,有點的是錢。

因此有人估算,李治葬入乾陵時,陪葬品相當於當時國家收入的1/3,到武則天下葬時,又陪葬了當時國家收入的1/3。有人以重量推測陵中的文物, 說至少要有500噸。

還有人傳言,王羲之的絕世之作《蘭亭集序》便在乾陵裡。因為按照一般說法,《蘭亭集序》應該在李世民的昭陵,但是唐末的節度使溫韜在盜了昭陵後,並未發現《蘭亭集序》。因此就有人懷疑《蘭亭集序》在乾陵裡面。


面對這樣的豐厚的陪葬,自然是引來盜墓者的覬覦。

第一個打乾陵注意的是黃巢。唐末,黃巢率大軍殺入長安,為了籌集軍餉,燒殺搶虐,無所不用,唐代的帝王陵自然也是黃巢的目標之一,而乾陵則是首選目標。

據傳,黃巢率領40萬農民起義軍在梁山上挖了幾天,連乾陵的影子也沒有看到,只留下了一條長40米的“黃巢溝”,最後不得不匆忙退走。

黃巢沒有挖的乾陵地宮,其實不難理解。乾陵是依山而建,整座巨大的梁山就是乾陵的保護屏障。在無法得知地宮入口準確方位的情況下,只有把整座梁山剷平或者碰運氣。很遺憾,黃巢運氣不太好,沒搞對方位。


接下的乾陵的這次盜墓有非常有傳奇色彩了。

黃巢走後,五代時期的軍閥溫韜又來了(看過《不良人》的同學應該對這個名字非常熟悉)。溫韜對於盜墓應該還是很有一套心得,李世民的昭陵就被溫韜順利攻破了。

不過,當溫韜把注意力集中乾陵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本來還是晴空萬里的天氣,突然之間就變得雷電交加,飛沙走石。溫韜一見,不得了啊,趕緊跑吧。

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此後,乾陵又經歷了多波拜訪者,但毫無例外都吃了閉門羹。時間來到了民國時期,馮玉祥看到孫殿英盜了慈禧的定東陵,賺了個盆滿缽滿,坐不住了。

於是在馮玉祥的默許下,馮玉祥的手下大將孫連仲率部駐紮在乾陵,搞了一場“軍事演習”,炸藥什麼的都不知道用了多少,也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宮,只好作罷。民間甚至還流傳著,孫連仲炸乾陵的時候,瞬間雷雨交加,差點把孫連仲嚇死。

新中國建立後,幾個農民在種地的時候無意間發了乾陵地宮的入口。這下子有人開始興奮了,決定要組織隊伍挖開乾陵,去尋找那絕世珍寶《蘭亭集序》。

不過,國家還是比較明智的,認為現在時機還不成熟,貿然挖掘乾陵會造成無可估量的嚴重後果,因此斷然拒絕了這次行動。

就這樣,乾陵至今還是完好無損的在那裡,裡面的文物也靜靜的躺著。如果可以,真希望這些文物可以永遠的躺在乾陵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