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今年可能要爬著賺錢

寫在前面:

有五萬多的閱讀量,可是隻有四十多個關注。大家都關注關注唄

--以下正文--

最近和身邊的白領朋友聊天。有同樣一個感受:“錢不好賺了。”


回到18年以前,似乎隨便在房地產,汽車,零售,奢侈品,互聯網,教育行業找個工作,只要能力不差,一個月輕鬆上萬。特別是銷售崗位,就是不缺客戶,這個客戶不買單,沒關係,還有下一個。錢好賺的原因來自於機會多。但從18年年底開始,房地產不僅僅橫盤了。還橫中陰降。汽車市場連續增長了28年,19年下滑10%。互聯網也寒冬了,各個大廠都紛紛收縮招聘,裁員。販賣焦慮的“羅某某”們,只會告訴你2020年經濟更差,更不穩定。


今年可能要爬著賺錢


以我身邊這群朋友為案例,並不是大家普遍收入降低了,但驚人相似的是,原來花6分力氣可以賺2萬塊,現在要花10分甚至12分力氣。
原來站著賺錢,現在跪著賺錢,未來不知道會不會爬著賺錢。賺同樣的錢,要付出的時間,精力,成本更多得多。
身邊也有人在極端情況下被A公司被裁員了,只要能力不差,很快也能在B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但是要麼薪資下降一些,要麼工作內容更多,更辛苦。
我理解的是各個公司目前採取的這些行為:裁員,自救,清理低績效員工,甚至看到不少公司,“壯士斷腕般自救”,包括外企,大型民企。是從18年之前快速發展搶佔市場切換到優化結構謀求生存。公司也發現錢不好賺。為了對抗未來潛在增加的風險,做出了這些行為。
錢依然能賺,但賺的真真是辛苦錢了。但是似乎大多數打工者還沒有反應過來,心裡接受不了,沒有準備好的佔大多數。

2


大環境下,在企業求職,擔心被裁,很多人內心會覺得早知道考公務員or去事業單位,工作穩定些。特別是我身邊大學英語專業的朋友很多,都有相同的感覺,當初應選擇去初中/高中教書,穩定並且有長假期。這和我們父母輩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的選擇又驚人相似。


因為大環境下大家的行為的一些轉變,這些行為的改變多數因為對未來收入不確定性的危機感。

1)現有手上的零散資金:過去p2p一堆10%以上的收益,隨著p2p爆雷,規避風險大家手上的零散資金更多的流去更穩定的平臺,各大銀行自己的理財,年化收益4%-5%

2)消費觀念花錢更謹慎:歐美十日遊變新馬泰7日遊。換手機的更少了,感覺自己的手機還能再撐2年。買名牌包的也減少了。但是買彩妝護膚品的增加了。(口紅經濟??)

3)透支型消費減少:信用卡能不用就不用,螞蟻花唄關掉的一堆。

4)增加抗風險型投資(保險):保險意識增加,身邊的朋友大多數都買了一兩種保險產品。


在不知道接下來經濟形勢如何的情況下。

1,做好賺辛苦錢的準備

2,做儲蓄,不要過度消費


更多精彩文章:


洪三十:

90年,邁入30,還沒有覺得自己三十而立。生活忙碌而疲憊,工作焦慮而緊張,總覺得錢不夠用而恐慌。想要投資理財沒有門路和人脈。想要升職加薪,老闆可能不是這樣想的。

這是我,

也是大多數人。

可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智慧。

既然收入無法指數型增長,能夠一定的開源節流也是好的。此號目標就是幫大家尋找各種隱形福利,能省則省,積少成多。

之於工作,對於普通人,收入的天花板其實很低,除非是趕上好時機進入好行業。對於絕大多數行業和職業來說,普通打工族收入天花板也就在兩三萬。要往上月入五萬十萬,靠命。偶爾會把自己工作上的體會分享出來,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主要就是抱團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