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下風口上的靈活用工,憑什麼敢說自己是個千億級市場?

因為疫情,“共享員工”火了,而任用“共享員工”的非典型用工模式,早已是近幾年大熱風口之一。 它,就是“靈活用工”。


“靈活用工”作為企業新型用工模式,核心功能就是降本增效,合理規避用工風險,而與之相對的“靈活就業者”,能促成個人能力效益比最大化,工作彈性自由,實現更多個人價值。


疫情下風口上的靈活用工,憑什麼敢說自己是個千億級市場?


國內靈活用工的催生與發展契機

隨著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勞動力供給結構性失調,招工難與招工貴問題並存。 在勞動觀念、市場用工形態、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勞動力市場催生了大量的靈活就業者和眾多靈活就業崗位。


90後、95後等新一代勞動主體進入就業市場,工作習慣、就業觀念逐漸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職場上,他們更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志向,更注重工作彈性,願意選擇以更加自由的方式來工作。


疫情下風口上的靈活用工,憑什麼敢說自己是個千億級市場?


企業“靈活用工”的三大需求


合規需求:創新型業務處於監管“真空”,接連出臺的政策對企業業務要求更加嚴格,新興企業需要在超規模發展的同時,做到人事合規、財務合規、稅務合規、票務合規。


運營需求:平臺型企業與合作自然人的粘度建立,核心合作人群信任度建立,企業在指數擴張時要求業務批量執行、成果快速提現,同時還需增加企業業績和個人收入。


效率需求:龐大的外部合作者群體要求企業實現批量、實時結算;企業管理要求業務、財務、稅務高效對接;企業指數增長也需要強大的系統支持,業務實現線上化、一體化。


疫情下風口上的靈活用工,憑什麼敢說自己是個千億級市場?


比如大眾熟知的快餐門店,門店70%以上的員工都是“小時工”,全職員工最多隻佔30%,一旦達到這個比例,門店就不再招聘全職員工。多數情況下,兼職員工比例在 85%以上。

國內很多先發的靈活用工平臺型企業,比如閒不閒,鬥米,51等都進駐了這一市場,開發數字平臺解決方案,企業個人通過移動客戶端即能完成在線撮合,企業崗位與靈活就業者智能匹配,從而實現更數字化智能化的靈活用工。


疫情下風口上的靈活用工,憑什麼敢說自己是個千億級市場?


靈活用工具備優化資源配置、精細管理用工需求的優勢,企業在這一用工模式面前,通過轉型緩解成本壓力、提升效率、提高核心競爭力、並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


隨著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的崛起,靈活用工如果能得到良性發展與支持,極有可能催生出中國的又一千億級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