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時光荏苒,歲月嬗變,轉眼之間已經到了2020年,如今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已經看不到了討飯人的身影,國家的扶貧政策,使那些低收入人群都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消滅貧困這個偉大的宣言,就在於它胸襟慱大,可以包容世間最美好的真情,讓我們終於找回了那永恆的天地大愛。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可是在舊社會截然不同,聽祖輩講,每年都會有很多逃荒討飯的人群,來到我們這裡尋求幫助。因此在地方農村裡,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家裡面進來了討飯的人,多多少少都要施捨點,要不然就會三年倒黴運。當然這句俗語沒有科學道理,但是卻體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善良,他們是想通過這句俗語,來嚇唬那些為富不仁的土財主能夠幫幫窮人。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由於我的家鄉,曾經是“棒打狍子瓢舀魚”的富庶之地,所以糧食充盈。聽長輩們說每年都會預備出一袋子糧食,用來施捨給那些千里迢迢來討飯的人。即使是再小氣的人家,也會給那些討飯的人一些糧食,這是因為他們畏懼這個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這個俗語的由來,是一個民間故事:傳說有一個老太太,領個智力障礙的兒子,到處去靠討飯生存。老太太有個會做鞋的手藝,她兒子有渾身的力氣,在哪裡討飯,她會幫這裡的人做鞋,她兒子會幫忙幹活。

由於家鄉太困難了,這母子倆實在不好意思總麻煩父老鄉親,就偷偷地走了,終於找到了一個非常富裕的地方。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這裡人不多,雖然只有一百戶人家,可是卻非常的有錢。這母子倆很開心,以為找到了可以生活的地方。但是她萬萬沒想到,這裡的人非常惡劣,還貪得無厭,讓老太太每天為他們辛辛苦苦、沒日沒夜地做鞋,卻給她喝著稀得能照出影子的米粥。他智力障礙的兒子,每天起早貪晚給這裡人幹活,也是整天餓著肚子。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而這裡的人家每天酒山肉海,並且告訴老太太不願意呆下去可以走,怎麼走?這娘倆當時可是無路可走啊!結果是又累又餓,娘倆死在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並且告訴娘倆的親人說她們太懶,死有餘辜,當然這裡眾口一詞,她們孃家人百口莫辯,只能拉著她們的屍首回到家鄉去安葬。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這裡的人非常開心,認為沒花錢,白白得了那麼多的鞋子,並且免費使用智障勞工,簡直就是“天上掉下餡餅”。別人問起,她們就組織起來混餚視聽,做得天衣無縫。

可是有一天,這裡人都開始生病,不斷的有人死去。他們害怕了,就去土地廟,燒香求土地爺保佑他們。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那一天劈雷閃電,土地爺說話了:“你們都太惡劣了,不僅見死不救,而且還多年靠欺騙來欺壓良善,罪不可赦!”結果這一場病一直延續了三年,後來這一百家人所剩不多,不是惡貫滿盈的人家才留下了。因為他們沒有理由來解釋這場災難,就編出來一個謊話:“要飯不給三年倒黴”。

當然,再通過口口相傳,以訛傳訛,這句俗語被廣為流傳後,開始讓人們深信不疑。結果在古代就有了丐幫的出現,也給歷代很多好逸惡勞的人,提供了討飯的機會。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說的是咋回事?

俗語“要飯不給,三年倒黴”,我認為可以給餓了的人做飯吃,但是給錢得分人,對有勞動能力的人只能救急,讓他們通過勞動來換取生活的資本。你認為俗語說的是咋回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