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孔雀東南飛》裡婆婆劉母為什麼那麼厭煩劉蘭芝?劉蘭芝做錯了什麼?

閒話西堂


婆媳關係,錯的不是媳婦。

家庭糾紛,婆媳矛盾

婆媳劇很收歡迎,現代人喜歡,古人也喜歡。

著名的當屬《回家的誘惑》,前後兩部。第一部講豪門媳婦不好當,惡婆婆欺負媳婦,打罵、使喚、流產、離婚……讓人看的是惱火不已,氣的只想揍編劇。

第二部講王者歸來,手刃仇人、侵吞家產、KO小三、找到真愛……大仇得報讓人暢快不已。

婆媳劇大受歡迎,因為受眾很多啊,全國有多少家庭呢?有多少對婆婆媳婦呢?有多少是合合美美,有多少是惡言相向?

提起婆媳關係,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吧,即便不是經歷者也是見證者。

陸游就見證了一段惡劣的婆媳關係:陸游迎娶表妹唐婉,兩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奈何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迫於壓力陸游休妻。後來兩人再次相遇,陸游飽含深情的寫了不朽的作品,《釵頭鳳》: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良人對此是唏噓不已。

按理說在婆家唐婉是陸母的媳婦,在孃家唐婉是陸母侄女,於情於理都沒有憎惡的道理呀?

良人覺得,陸母討厭唐婉跟焦母討厭劉蘭芝是一個道理。

長話短說,良人來解惑。

《孔雀東南飛》算是漢代的婆媳劇。

婆婆不喜歡媳婦不是媳婦的錯,作者寫的很清楚: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三天織五匹布,還不滿意。你們家的媳婦太難做了。

說白了就是,你母親故意找事,讓我很難辦。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婆婆討厭劉蘭芝呢?

男子懦弱,母親強勢。

《孔雀東南飛》中,焦母強勢,兒子焦仲卿懦弱事事都要詢問母親的意見。

古代講究三從四德: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但是焦仲卿父親早亡,一個家全靠母親支撐著,生活肯定好不哪去。古代是禁止婦人拋頭露面的,但是焦家沒有成年男子,焦母只好自己出馬,自然會遭到不少敵視和白眼。生活的艱辛困苦,讓她養成強勢的性格。面對這樣的母親,焦仲卿沒有自由而言,從小就被母親支配,他已經不知道如何反抗了,而且母親手裡還握著“孝”這張王牌,一切事情由不得焦仲卿。

媳婦難做全賴男人。

一個好的男人要愛護媳婦,因為一個家中只有媳婦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不愛護她愛護誰?

我曾記得一個例子,一個男人諮詢說,我們家朝翻天了,我媽跟我媳婦因為錢吵的不可開交。諮詢師給他出主意:偷偷塞錢給母親,說這是媳婦讓我給你的,錢不多也是媳婦的心意,她還是向著你的。然後再偷偷拿錢給媳婦,說這是咱媽讓我給你的,不要聲張,媽看你身體不太好,給錢讓我給你買些補品,媽還是很關心你的。

處理婆媳關係就得兩頭滿,凡事鬧個誰對誰錯,根本沒這個必要。

但是焦仲卿顯然不懂:劉蘭芝跟他說,母親不喜歡我,你把我休了吧。

焦仲卿去找母親,他是這麼說的:

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他竟然去質問母親,為什麼對媳婦不好。

母親自然是大罵,說出的理由估計也是編造的:

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仲卿一下子傻眼了,母親讓自己休妻,他不幹了,再次火上澆油:

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結果就是母親大怒,焦仲卿再也無路可退:

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話已至此,焦仲卿能有什麼辦法呢,哭哭啼啼的休妻去了。

自掛東南枝,也是自作自受。

劉蘭芝錯在太漂亮。府吏久在溫柔鄉,喪失鬥志,影響前程。

焦母一輩子就一個盼頭,那就是培養兒子。凡是對兒子前程有礙的,都是敵人。

很不幸,劉蘭芝就不站到了焦母的對立面。

焦仲卿在官府做小吏,小吏跟現在公務員差不多,那可是鐵飯碗。在現在的婚戀市場上,公務員也是很吃香的。古代更是如此,焦仲卿也算是成才了。但是這只是第一步,焦母還有更高的追求。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焦母想讓焦仲卿繼續升遷,焦仲卿也得到了機會,吾今且赴府,此時也是焦母跟媳婦矛盾最尖銳的時候。

府吏應該有了新的差事,但是卻沉迷溫柔鄉沒了鬥志。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

這可刺激住了焦母,要知道媳婦跟兒子也不常在一起啊,這樣都沒了鬥志,以後怎麼辦?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必須得讓劉蘭芝離開這個家,這樣兒子才能一心撲在事業上。

陸游,就更加明顯了。

詩詞歌賦在古代只是末流,你說自己要做個專職詞人,家人還不打斷你的腿。即便是專職寫詞的柳永,也是因為科舉這條路被封了,沒辦法才以作詞為生。

陸游的爺爺是當朝右相,書香門第因此陸游的首要目標也是做官。

但是陸游唐婉新婚之後,整天在一起打鬧玩樂,瀟灑快意,情意濃的很,早就把什麼聖賢書,什麼封官進爵拋到了腦後。陸母多次警告,陸游也不當作一回事。陸母只好出此下策,休妻趕走唐婉。

自古就有“狐狸精”的說法,男人把持不住都是女人的錯,漂亮也是錯嗎?

封建家長制,媳婦必須無條件服從婆婆。百年媳婦熬成婆,能不耍耍威風。

古人一般都早婚,又崇尚多子多福。

沒有四五代人同時存在,根本算不上大家族,四世同堂是大家族的標配。

如果代代如此,那就搞笑了。

長幼尊卑有序,凡事得聽長輩的。

一個媳婦剛進家門的時候是第四代,也就是重孫媳婦,地位能高到哪裡去,畢竟前邊還有孫媳婦、兒媳婦、婆婆。

百年媳婦熬成婆就是這個意思,只有第一代媳婦才稱之為婆婆,四代人加起來也有一百年了。

《紅樓夢》中的賈母就是這樣,剛入府的時候是重孫媳婦,一步步熬到賈府的實際掌權人。她對兒媳婦可沒好臉色看,倒是對孫媳婦挺好的。

於是就熬啊熬啊,熬成孫媳婦,再熬成兒媳婦,再熬成婆婆。

好不容易熬成了婆婆,自然會想到自己做重孫媳婦時候的事,難免發洩一下不滿,上行下效,代代相傳,婆媳關係能好就怪了。

做媳婦的時候挨欺負,做了婆婆又想欺負媳婦,這就是問題的複雜之處,難解。


良人說史


劉蘭芝不受婆婆待見,原因有三點:

一是在焦母看來,“生小出野裡”的劉蘭芝配不上自己“仕宦於臺閣”的兒子;但是她兒子喜歡劉蘭芝,劉蘭芝三年沒有生孩子,這在封建家長眼裡當然罪不容赦的

二、堅持個性有主見,維護尊嚴不屈服,這是對家長專制權威的最大挑戰。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時相譴歸。”爭取主動,維護尊嚴。又如,離開焦家前“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的一段描寫和“上堂拜阿母”的一席不卑不亢的言辭,更表現了劉蘭芝的沉著鎮靜,遇事有主見,有禮有節,處處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同時又表示了對焦母——自己的對手——應有的尊敬,甚至同情,這一點實在太了不起了!

三、劉蘭芝是一個外表柔順、內心剛烈的女子,在與婆婆的相處中,儘管“奉事循公姥”,但她的聰穎敏銳、她的才華識見、她對愛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對自由平等的嚮往、對美和真的追求。這種行止見識是讓長期生活在傳統宗法社會中的已經完全自覺地接受了諸如“三從四德”“溫良恭儉讓”“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男權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別是當焦母發現自己那個向來溫馴聽話的兒子也因為劉蘭芝而變得似乎不那麼聽話了,這更使她感到震驚和惶恐。焦母再也不能忍受了。





隨心98


我覺得,劉蘭芝焦仲卿小兩口踩了三個大坑,在單身且蠻橫的婆婆眼中,擁有不可饒恕的“三宗罪”。


其罪一,新婚夫妻感情太好了!



《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這就是“七出”。

另外,《禮記》中還規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就是說,兒子特別喜歡他的妻子,惹得爹媽不開心了,那就要休!

真是太沒天理了,對不對?夫妻恩愛才是正理啊!不不不,只能說你還不瞭解婆婆的心。

在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拉扯大的過程中,箇中相依為命、互相支撐的感悟一定很多。在婆婆心裡,特別是單身婆婆眼裡,兒子是這一生的精神寄託。可是,等他終於長大成人了,卻突然被另外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截胡”了。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新夫妻感情太好,你儂我儂,情意綿綿,甚至眉目傳情,那都是在老孃面前給自己親手挖的坑啊。

比如,大家熟知的陸游和妻子唐琬,就是因為夫妻感情太好,而被婆婆生生拆散的。



焦仲卿和劉蘭芝感情好不好? 好啊,簡直就是太好了!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女性無偏斜,何意致不厚。”“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看看焦仲卿聽了媳婦的訴苦後,第一時間去找老孃說的這一通話,那簡直就是把妻子視如珍寶。

能夠得到劉蘭芝為妻,他覺得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結婚都兩三年了,他還覺得好像還是新婚燕爾,並未有一丁點的厭煩。在他眼裡,妻子的言行舉止沒有一點瑕疵,就是完美代言。

劉蘭芝呢,自然也跟丈夫情深義重。被遣回家,依然向焦仲卿表白:“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這樣的情深意重,豈不更讓婆婆生氣?

果然,“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

感情,一向不是評判好兒媳婦的標準。兩夫妻感情越好,兒子越、“沒出息”,掩飾不住對新媳婦兒的喜愛,一顆心全系在美嬌娥身上,老孃就越生氣。

誰的錯?這筆賬當然要系在新媳婦兒身上。是她沒皮沒臉,勾引自己兒子,好好的兒子才會“娶了媳婦忘了娘”。並且,整日沉迷美色,耽誤了大好前程,這罪過可是不小呢!

只能說,兩個單純的青年啊!滿心滿眼只有深愛的對方,老母生氣的原因一直都沒有摸著頭腦。



焦仲卿的表現,我想起趙麗穎主演的《知否》劇中,那個溫潤如玉的齊衡公子。他也有一位強勢母親,他對明蘭也是情深一片。但是,在齊衡的母親平寧郡主看來,聰明伶俐漂亮的明蘭,根本配不上齊衡。

對於用情至深的齊衡來說,他對盛明蘭痴心一片,但奈何陰差陽錯,有緣無分,一生都無法如願,可悲可嘆! 但是對於明蘭來說,顧及到自己女兒家的身份,沒有深陷其中,迅速抽身而退,反倒是值得慶幸的事!

焦仲卿、陸游、齊衡們,都一樣,縱然情深似海,面對強勢老媽,奈何都是就是一個聽媽媽話的“媽寶男”,終究拗不過母親的安排。

“媽寶”就是他們孝順的方式。他們的深情,也就成了愛戀之人的致命砒霜。既不能護她一生安穩,又何苦用“情”拉她深陷泥潭?

其罪二,娶個媳婦太能幹!

這個,看似悖論,實則是可笑的現實。

不單是單身婆婆,幾乎每家婆媳之間,都是一場“宮鬥”大戲。除非婆婆“看得開”,不跟兒媳婦“較勁”,否則,那一定是“硝煙瀰漫、暗潮湧動”。

能幹的人可愛嗎?那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能幹的是自己這個陣營的,比如自己閨女,孃家侄女,那越能幹越值得驕傲。

可如果是自己討厭的人呢,每天拿明晃晃的業績堵你的嘴,那就是越能幹越討厭,簡直就是討厭死了!

劉蘭芝肯定不是婆婆的貼心人,可不幸卻超級能幹,並妄想通過任勞任怨,博得婆婆的喜愛。

她到底有多能幹呢?“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這一天得幹十幾個小時吧?三天織無匹布,都快趕上天上的織女了。

討厭指數爆表!



劉蘭芝這麼能幹,你猜焦母會在背後怎麼說?“臭顯擺!就你能?誰還沒有年輕能幹的時候?難道我們焦家還指望你活著?是我可愛又能幹的兒子在支撐著這個家,不是你!”

如果她不喜歡你,你站是錯,坐是錯,喘氣都是錯。 不能幹是廢物,能幹是心機。

如果碰上一個不太能幹的,笨笨的,被婆婆罵幾句,自己心虛一點,可憐巴巴一點,可能婆婆心裡會舒服些。可是,劉蘭芝這樣的,你讓婆婆無處下嘴,婆婆這心裡得多憋屈啊!

所以,兒媳婦太能幹,就是赤裸裸的挑釁。

對於單身婆婆來說,家裡的主角永遠是兒子,家中的主旋律永遠是母愛。兒媳婦優秀能幹,那不就是搶了曝光的機會嗎?兒媳婦成了被眾人誇讚的對象,那麼置他們母子於何處啊? 所以,兒媳婦兒過強,就會引起她的忌憚和反感,成為她的眼中釘。

你對家庭的貢獻?她可沒看見,即使有,她為了自己心裡痛快,也寧肯捨棄。

其罪三,兒媳婦太剛烈,不肯放棄自己的驕傲。

劉蘭芝性子剛烈,始終保持著對自身優秀的驕傲。 婆婆百般刁難,她都咬緊牙關,堅持做一個好兒媳。

看到婆婆實在難伺候,竟然主動請遣。

這裡有一份賭氣,一份倔強,更多的是優秀女子的驕傲。

劉蘭芝是優秀的。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打小就是全能型選手,一整套良好教育下來,蘭芝小姑娘不但早早掌握了織素、裁衣這樣的女紅本領,連彈琴、詩書這樣高難度的才藝也不在話下。

妥妥的大家閨秀!



另外,劉蘭芝還特別漂亮。離開婆家前,她精心打扮: “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真是一幅絕世美人圖。

另外,劉蘭芝回孃家之後,很快就有縣令和太守請人為自家兒子上門提親,太守家迎娶的排場宏大喜慶,這些都從側面印證,劉蘭芝的優秀,簡直就是炙手可熱。

結果怎麼樣呢?“上堂謝阿母,阿母怒不止。”

兒媳婦漂亮,在婆婆,特別是寡居婆婆面前,就是原罪。 這真是讓婆婆恨恨有聲,“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一個每天從雞鳴織布到深夜的女子,她還能怎麼自專由呢? 她只是不肯低頭,不肯放下自己的驕傲罷了。

可是,婆婆呢,每一個通過自己努力,獨立帶大孩子的單身婆婆,也都是歷盡艱辛的。同時,也因這份艱辛,會充滿自傲,會覺得自己母愛非常偉大。兩個同樣驕傲和剛烈的人,怎麼能和平相處呢?



被遣辭行,面對婆婆,沒有一句告饒求情、服軟妥協的話: “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

不卑不亢,自謙自貶中,卻透著一股子倔強。讓焦母充滿了挫敗感,以致後來焦仲卿向母親求情也不獲肯。


一棵開滿鮮花的樹


《孔雀東南飛》裡的男主焦仲卿很明顯,就是一個媽寶男,劉母說了什麼,就是什麼。這才導致了劉蘭芝的悲劇。當然,最後焦仲卿一起跟她殉情了,這對媽寶男來講,很是難得。

劉母厭煩劉蘭芝,其實微小的原因很多,但大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劉蘭芝嫁進來幾年,沒有生下兒女。這在封建社會,是根本原因。無所出,男人就得納妾。

第二,劉蘭芝是小地主家庭,焦家是小官僚家。娶了劉蘭芝,對焦家沒有明顯的好處,可能是焦仲卿請求的,當時,也沒有別的好的選擇,就只好娶了。

第三,劉蘭芝太能幹活了。詩中描寫的,也真是。而且,很明顯,焦仲卿母親劉母和劉蘭芝,兩個都是要強的女人。天天在一塊,天天互相看不上眼。

這種情況下,沒過幾年,劉母就要求焦仲卿休掉劉蘭芝。焦是媽寶男啊,所以,就照搬了。所以,嫁人,絕對不能嫁媽寶男。

寧願嫁渣男,也不要嫁媽寶男。


董江波


《孔雀東南飛》講的是漢末建安年間發生的事情,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不被婆婆喜歡,被休回家中。劉蘭芝立誓不再嫁,可她的家人逼她再嫁,嫁與不嫁兩難間,劉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消息後,上吊自盡了。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寫下了《孔雀東南飛》。


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那麼討厭劉蘭芝呢?我大膽猜測了一下。

一、焦仲卿劉蘭芝夫妻恩愛無比,婆婆是非常嫉妒的

我們先看一下這個婆婆的性格,很強勢,哪怕兒子說了“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她依然逼兒子休妻,哪怕兒子真的終身不娶。對兒子有掌控欲,想要掌管兒子的一切。


為人狠毒,冷酷無情,媳婦是別人家的女兒,她不心疼,“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有的人彷彿從來沒有滿意過,無論做的好壞,她都不滿意。


這樣的性格是不討喜的,想來在她自己當媳婦時,也曾經被婆婆嫌棄過。劉蘭芝算是很優秀的女子了,她比不過媳婦卻能磋磨媳婦。多年媳婦熬成婆,有了些優越感,支使媳婦做事大概讓她也有成就感吧。


而且,看到兒子媳婦恩愛無比,她也比較扎眼。性格強勢無理蠻橫的她,夫君一定不喜,她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恩愛,憑什麼別人能得到?心裡有不忿和不甘。


有的婆婆總認為自己十月懷胎生下了兒子,那就是擁有了終身版權,不容許兒子對自己有一絲絲的反叛。包括現在,這樣的婆婆也不少見。她們覺得兒子對媳婦比對自己都好,怎麼可以這樣?娶了媳婦忘了娘,是媳婦搶走了自己的兒子。強勢的婆婆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二、劉蘭芝的反叛行為,讓婆婆不喜

劉蘭芝與丈夫本來就聚少離多,平日裡受的委屈難免會給丈夫傾訴。她的艱辛不易,她的委屈難過,焦仲卿都能理解,可是獨斷專行的婆婆並不願意理解。


所以,在焦仲卿問母親為什麼對妻子不滿時,母親直接說蘭芝愛自作主張,也是眼裡無她的意思。聽著兒子為蘭芝說話,母親更是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呵斥兒子膽子好大,居然敢幫著媳婦說話。


從小屈服在母親淫威之下的焦仲卿只好轉過頭來勸蘭芝,讓她回家等著自己再去迎她。可蘭芝知道自己是再也回不來了。


古代推崇孝道,這原本是對的,但要看你遇到什麼樣的父母。即便現代,依然有打死親生孩子的父母,也有性侵自己孩子的禽獸。


父慈子孝,長輩首先要慈愛,子女然後盡孝道。可是當時講究“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焦仲卿由軟弱到後來堅定地站在劉蘭芝一邊,也是難能可貴的。封建禮教對人的迫害是實實在在的,所以焦仲卿仍然阻止不了母親的心意,孝道大過天。


三、焦仲卿的母親認為劉蘭芝配不上自己的兒子

劉蘭芝告別時說:我從小生長在鄉野,配不上你們家的少爺,內心非常慚愧,不能忍受婆婆的驅使,今天我就要走了。


劉蘭芝真得覺得自己配不上嗎?她與焦仲卿夫妻恩愛,琴瑟和諧,怎麼可能會覺得配不上呢?她真的出自鄉野嗎?會彈樂器,會讀詩書,這樣的女子怎麼可能出自鄉野,不過是平日裡仲卿的母親認為蘭芝配不上自己的兒子罷了。


仲卿母親還說:“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在焦仲卿有自殺的打算時,他的母親依然執拗地認為,兒子是要當大官的人,與蘭芝貴賤不同,何必因為她去尋死。她執意要給兒子娶別家的女兒。


焦仲卿只能嘆息,心裡備受煎熬。他是反抗不了這樣的封建家長制,可是,他願意與劉蘭芝生死與共。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被孝道壓迫,你做不了任何你想要做的事情,除了以死抗爭。


為什麼娶了媳婦之後才覺得與自己兒子不配呢?其實根本原因是,媳婦沒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樣俯首帖耳罷了。關鍵是她不喜歡,所以一直想為兒子再尋別的女子。其實,說白了,這是一個自私的老婦人,只想隨自己的心意過活,還強求他人按她的喜好去活。


子女從離開母親身體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屬於任何人。到了該放手的年齡,得體的退出,才是最優雅的姿態。


在這裡,沒有反對孝道的意思,但現實中也確實認識這樣的婆婆,認為“順從”就是“孝順”,不敢苟同。現在這個時代還有這樣的思想,更別說古代了。造成《孔雀東南飛》,其實是時代的悲劇。


佐一一的文字


首先,我想給提問者指出的是:《孔雀東南飛》中的婆婆是“焦母”而不是“劉母”。所以這個問題應該“為什麼《孔雀東南飛》中的婆婆焦母那麼討厭劉蘭芝?劉蘭芝到底做錯了什麼?“


作為漢樂府詩章中的第一長篇,《孔雀東南飛》從古至今都享有盛譽,歷經1000多年而傳唱不衰。它最早見於南朝梁陳間徐陵編著的《玉臺新詠》中,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後來被收入《樂府詩集》中,改為《焦仲卿妻》。

對於劉蘭芝,歷代的讀者都給予了深深的同情,而對焦母,人們都是十分憎恨和厭惡的。可是,在詩文中,劉蘭芝是一個具有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女子:美麗善良,聰明勤快,心靈手巧,與焦仲卿也夫妻恩愛,與小姑子也相處融洽,簡直是個十全十美的媳婦。

為什麼焦母就是不喜歡劉蘭芝呢?劉蘭芝到底做錯了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歷來也引起了很多學者和讀者的興趣。對此,筆者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個人拙見:

第一:從創作者的意圖來看:焦母與劉蘭芝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禮教維護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簡單的婆媳矛盾。因此,焦母厭煩劉蘭芝是必然的;

從《孔雀東南飛》原題中的一個“為”字,我們不難看出:此詩是為了盡情歌頌劉蘭芝的。歌頌她什麼呢?通過詩文,我們可以知道是歌頌她的反抗精神的。那麼,劉蘭芝反抗的是誰呢?是焦母嗎?她們二人的矛盾性屬何類?是一個個體家庭的婆媳不和,還是被壓迫者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意識的反抗?通過詩篇的描述,很顯然,是後者。

這首長詩誕生的時間大概是在漢末建安年間。當時的社會,政治動盪,矛盾激烈,戰爭頻繁,封建禮教和儒家思想對社會的維繫作用受到了巨大沖擊。離經叛道,反抗壓迫,追求個性思想解放成了當時社會的主要潮流。

然而,封建制度過五六百年的發展,到了漢代已經相當完善。不論在政治制度上,還是文化思想上,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都具有強大的控制力。於是,追求個性思想解放和封建禮教之間的矛盾就成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對於這種矛盾,建安時期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進行了反應,例如建安七子的詩作。而《孔雀東南飛》中焦母和劉蘭芝之間的矛盾其實也是這種矛盾的一個縮影,代表了創作者對現實黑暗社會的一種控訴。因此,焦母厭惡劉蘭芝是必然的。


第二:從封建宗法制度來看,劉蘭芝最大的罪過就是“不順父母”;

作為我國古典文學中第一個具有鮮明叛逆性格和強烈抗爭精神婦女形象,劉蘭芝不僅善良美麗,勤勞能幹,而且性格剛烈,不願俯首聽耳任憑命運擺佈。對於這一點,焦母是非常反感的。

因為封建倫理制度規定:婦女有“七出”的條文,觸犯了其中任何一條,夫家就可以把她遣送回母家。其中第一條就是:“不順父母,去。”而劉蘭芝被焦母厭惡的第一個首要原因就是“不聽話,不順從”。

在詩篇中,焦母一直痛斥劉蘭芝“此婦無禮節,舉動專自由”。而對於焦母的責罵,劉蘭芝也沒有逆來順受,而是反駁道:“奉事尋公姥,進止敢自專?”且不說劉蘭芝有沒有“舉動專自由”,且看她敢於反駁婆婆,敢於替自己辯白,讀者就應該能猜到作為封建家長的焦母有多痛恨她。

在焦母這個封建倫理制度的維護者看來,一個好媳婦應該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的。作為婆婆,作為家長,罵你打你都是應該的,你不僅不能反抗,還必須忍受。可是,劉蘭芝不僅沒有忍讓,反而敢出言頂撞自己的婆婆。這樣的媳婦再勤勞能幹,都是不孝順的。

第三:從封建禮教的等級制度來看,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是不對等的;

在古代封建社會,男女之間的婚姻最講究“門當戶對”,這樣的婚姻才會給夫妻雙方的家族帶來政治、經濟和金錢上的利益。而在《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和焦仲卿的身份是有很懸殊的。

焦仲卿的身份是什麼呢?“汝是大家子”,是官宦人間的子弟,是個城裡人。而劉蘭芝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個農村來的姑娘。他們二人身份如此懸殊,那麼,當初,焦仲卿和劉蘭芝有為什麼能夠走在一起呢?很好理解,因為劉蘭芝家很有錢,而且是個書香門第。

這一點可以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劉蘭芝自請回孃家時,從頭到腳的裝扮華麗精美,而且蘭芝知書達理,舉止端莊,肯定受過良好教育。

儘管如此,在焦母這個封建家長眼裡,無論劉蘭芝多知書達理,其孃家多有錢,在身份地位上都與自己兒子是不般配的。一旦有了更合適的機會,焦母肯定要為自己的兒子另尋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那就是文中提到的“秦羅敷”。

第四:從封建倫理道德來看,劉蘭芝和焦仲卿過於恩愛纏綿,不懂得“發乎情止乎禮”;

在封建倫理道德看來,夫妻之間應該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妻子負責照顧家庭的一切起居生活,相夫教子,伺候公婆,丈夫應該專心仕進,光耀門楣。可是,在詩篇中,當焦母要遣送劉蘭芝回孃家時,焦仲卿立刻上堂向焦母提出抗議,甚至還為了妻子向母親下跪求情:“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幾點:1、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夫妻關係很好,感情深厚;2、焦仲卿為了妻子敢於頂撞母親,焦母肯定會更加憤恨劉蘭芝;3、焦母認為劉蘭芝影響了焦仲卿讀書上進之心。(這一點和後來的陸游與唐婉的故事有些相像。)

在古代封建禮教之下,男子如果太過於疼愛妻子,在仕途上又沒有很好發展的話,長輩們一般都會認為是妻子不懂得“禮義廉恥”,沉溺於男歡女愛,魅惑丈夫,讓丈夫耽於閨閣之樂而不求上進。對於焦母來說,這一點當然也是難以容忍的。

第五:焦母不喜歡劉蘭芝,也是當時當地人情世俗的一個反映;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在漢代的廬江府 ,據學者考證,當時的廬江府郡治在安徽廬江縣西,具體地址就是安徽省潛山縣和懷寧縣一帶。根據當地民俗民情來考察,劉蘭芝被焦母厭惡的原因很可能與聘禮花費過多有關。

對於這一點,在詩篇中也有透露。劉蘭芝自遣時對焦母說:“受母錢帛多”,應該就是當時焦仲卿在迎娶劉蘭芝的時候,花費了很多彩禮。因此,在劉蘭芝進門以後,焦母自然要劉蘭芝加倍償還。”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這就是劉蘭芝之所以被焦母不喜的一個很好原因。

在當地,這種風俗一直到現在都還存在,例如當地流行的民謠“為了比一比,不惜拼家底”“媳婦接到家,馬上就分家”“買來三天笑,享的短路福”等等。劉蘭芝和焦母之間的矛盾也是當地風俗人情的一個側面反映。

第六:其他原因:劉蘭芝沒有孩子,焦母作為女人的嫉妒心,焦母的戀子情節;

對於劉蘭芝和焦母之間的矛盾,在網上也有網友給出了這幾個答案,在此,筆者只是列舉出來,僅供大家參考。但是就我個人而言,這幾個原因除了“沒有孩子”一說以外,其他原因在詩篇中都沒有具體根據。

在詩篇中,通過“小姑”這一角色,我們可以知道,劉蘭芝嫁到焦家已經很多年了,“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可在詩篇的至始至終都沒有提及二人的孩子。

按常理,妻子被遣回孃家,作為母親肯定是最捨不得孩子的。可是文中沒有寫劉蘭芝與孩子道別的情景,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夫妻二人一直都沒有孩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代封建社會,這對劉蘭芝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罪過。

至於另外其他兩個原因:焦母的嫉妒心和戀子情節,在詩文中,筆者實在沒有找出具體的證據,在此不做評論。

總之,劉蘭芝是一個悲劇人物,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典型人物形象,是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代表。她和焦仲卿的悲劇命運是創作者對封建禮教吃人制度的控訴和揭露。


文化點心鋪


這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怦然心動,帶著滿腔的赤誠向她靠近,後來的日子裡面,有無窮無盡的兩個人的歡樂,她陪伴你度過了一生!最讓人肝腸寸斷又永遠不甘心的就是兩個兩小無猜的蜜偶,卻硬生生地被人拆開,帶著滿心的遺憾永遠地懷念著以前美好的日子,內心的波瀾永遠不能平靜!

《孔雀東南飛》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絕美的愛情故事,兩人夫妻合諧,閨房甜美,願以一生陪伴在對方左右,帶給他無盡的溫暖。可惜事與願違,情難兩全,總有人棒打鴛鴦,令一對真心相戀之人各奔東西,令人無盡地感嘆與惋惜,心中不由得也生出悲傷之情!

《孔雀東南飛》最令人印象鮮明的就是它語言的生動與傳神,充分體現了漢語的典雅與精緻,令人入口含香,仿如名卉,詠讀吟誦,炙膾人口,雖然總是突兀地會出現一個令人感到莫名奇妙的詞彙,不太符合現代漢語的規律,就算在古語中也是令人費解,但你能隱隱感到作者用詞的妥貼,和把這個詞彙放於此處的文雅,更感受到了漢語的豐富性與深奧,簡直要把這種用法記下來並且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才能表達自己對語言的喜愛之情。總之這篇文章詩意的語言非常美好地打動了我的芳心,讓我沉浸在那種惟美感傷的氣氛中,彷彿一段哀婉的愛情故事在我眼前上演。

《孔雀東南飛》給我的第二個感悟是人情世故的隱蔽與複雜。任何一個母親,當她一直獨佔著兒子的愛與快樂時,忽然另一個女人出現,她令自己的兒子神魂顛倒,她與兒子甜蜜如一人,她與兒子共度他一天的大部分時光,而這可是她以前扮演的角色,所以母親自然就會在心裡泛起酸水,討厭那個狐狸精女人,因為她霸佔了兒子所有的愛,她讓自己和兒子沒有以前那麼親近了,儘管她心裡很清楚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感,但她不可抑制地心中生出一種無名邪火,儘管她的潛意識極力壓制這種想法並告訴自己這不對,可是怒火還是時不時地在內心噴出來,把兒媳婦弄得十分尷尬,尤其是在禮治觀念盛行的古代,女人們更是挾著威嚴發洩自己內心齷齪而難以啟齒的骯髒,來通過羞辱摧殘另一個靈魂而獲得自己心靈上病態的快感與滿足。你問我如何讓人的靈魂變得健康,平等,可以報復與反擊的平等,這樣人才能迴歸理性與真實。其實焦仲卿很愛自己的母親,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只是人的貪慾讓她心胸狹隘,失去理智,結果搭上了兒子的幸福還有生命。

《孔雀東南飛》最令我感動的當然是那段令人蕩氣迴腸的愛戀,一個人一生得到一個紅粉知己實在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彷彿空中有無數浪漫的鮮花向你飄灑,打在你的臉上,把你弄得心中小鹿亂撞,可以和一個人玩,和一個人聊天,和一個人嬉鬧,可以捉弄一個人,思念一個人,一個人生命可以盡情地做這些事情,他還有什麼不開心的,生活簡直就一個字,嗨!我相信劉蘭芝與焦仲卿一定有這種感覺,真羨慕那些兩小無猜的情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連死都約好了日子,這種死亡真是太富詩意了,給我也來一套!





騎驢去高考


提醒一下,問題有誤,焦仲卿的母親是焦母。

原來不僅是現代,古代也是,婆媳關係是恆久不變的話題啊!

焦母跟兒子說的原因是“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意思是劉蘭芝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去做,換而言之,就是不順父母,以此為七出之條,要求兒子休妻再娶。

其實這只是官面上的答案,細想一下劉蘭芝做了些什麼讓婆母生厭呢?

1、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焦仲卿與劉蘭芝成婚兩三年了,尚未有子嗣,但這個不能怪劉蘭芝的,“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焦仲卿為官在外,兩人一起時日尚短,焦母當然不會怪罪自己的兒子,只能遷怒於她。


2、劉蘭芝外柔內剛,不是任人擺佈的人。“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從文中可見,焦母對待劉蘭芝非常的苛刻,雞鳴起身勞作,深夜還不得休息,焦母還嫌棄她的速度太慢。劉蘭芝告訴焦仲卿,不堪驅使,自請下堂。由此可見,劉蘭芝是個思想獨立的女子,做不到逆來順受。



3、焦仲卿對劉蘭芝的大力維護。“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聽聽焦仲卿說的話,如若讓我休妻,我終身不娶。焦母聽了大為生氣,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為了媳婦,竟敢跟自己頂嘴,還威脅自己的母親!這便堅定了焦母送走劉蘭芝的決心,於是大發脾氣,焦仲卿默默不敢言,可見其懦弱的性子。


4、焦母以為劉蘭芝的地位配不上焦仲卿。當焦仲卿聽聞劉蘭芝即將改嫁時,質問劉蘭芝磐石堅硬可存千年,蒲葦柔韌只留朝夕,逼得劉蘭芝說出了我們在地府相見之語。返回家中對著焦母說了一通類似遺言的話語,焦母傷心落淚“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焦仲卿是世家子弟,劉蘭芝是鄉野民女,焦母覺得媳婦配不上自己的兒子。

實際上,劉蘭芝有才有貌,“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並非無法匹配焦仲卿,只是焦母希望得到的是一個順從聽話的媳婦而已。

你看後來,劉蘭芝歸家,媒人來提前的人家,縣令家的公子,太守府的公子,哪一個都比焦仲卿地位高,人家為何選擇劉蘭芝?因為劉蘭芝不僅有美貌,還德才兼備!


以上為頭條號“晴空莽莽”的回答,頭條App搜索關注“晴空莽莽 ”與您分享更多文學、詩詞、歷史趣聞。


晴空莽莽


首先糾正一下,婆婆是焦母,劉母是劉蘭芝的孃家母親哦!

《孔雀東南飛》被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譽為“長篇之聖”,作者是誰尚存爭議,但它的文學藝術價值卻無可辯駁,和《木蘭辭》一起,被稱為“樂府雙璧”。

這首長詩用已至臻化境的筆力,描繪出了圍繞著焦仲卿、劉蘭芝夫婦的愛情悲劇,相繼出現的各階層、各種身份的十多個人物,各人皆維妙維肖,神情俱備。敘事清楚,質樸而不俚俗,寫景抒情恰到好處,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擁有無可爭辯的特殊地位。

孔雀東南飛

詩中描寫焦劉夫婦感情深篤,劉蘭芝勤勞美麗,有禮有節,卻不見容於婆婆,非要逼著兒子焦仲卿休掉她。焦劉反抗無果,被迫分開,途中立下誓言,等待時間再續前緣。然而劉蘭芝回到孃家後,相繼被縣令和太守遣媒提親,蘭芝記著誓言,不肯再嫁,卻拗不過勢利暴躁的哥哥,被迫許嫁太守之子。在舉行婚禮當日,劉蘭芝投水身亡,焦仲卿聽聞消息,也在家中上吊自殺。

這場悲劇裡,有焦、劉二人對於愛情的堅守,對封建禮教的一種本能反抗,然而這些在性格蠻橫的焦母面前,都不起作用。焦母對於兒媳劉蘭芝非常不滿意,一意逼迫兒子休妻另娶。表面上看,焦母是這場愛情悲劇的最大製造者。那麼她為什麼那麼厭煩劉蘭芝呢?劉蘭芝又做錯了什麼?

站在我們讀者的角度,劉蘭芝實在沒有做錯什麼。她美麗有才華,勤勞守禮,侍奉婆婆,友愛小姑,和丈夫情意深厚;最難能可貴的是,她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也不缺乏審時度勢的能力。然而,這些在厭惡她的婆婆面前,一點積極的意義都沒有,不但如此,其中許多為我們稱讚的特點,還正是引起婆婆厭煩的原因。

一、不可否認,婆媳自古難相處。她們圍繞著同一個男人,天然地有一種對立的因素。

只是聰明和氣的人善於調和關係,該避讓的時候就避讓,一切以家庭和睦為目標;焦母這樣性格霸道的人,就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而是一味地在子女(包括兒媳婦)面前逞威風,要求他們無條件地服從。

但縱觀全詩,無論焦仲卿還是劉蘭芝,儘管有情有禮,卻都不是沒有主見的人物。許多朋友對焦仲卿會有一點誤解,覺得他是個懦弱愚孝之人,但實際上,焦仲卿既有溫文軟弱的一面,也有當庭反抗母親和與妻子密謀、徐圖往後的勇氣和擔當,他並不願聽憑母親的擺佈。

但焦母總是對自己兒子更為偏向的,兒子的“不孝”可以不計較,但兒子為了維護兒媳,不惜頂撞母親,這在霸道的封建家長焦母看來,兒媳的過錯就不可原諒了。

二、焦母認為劉蘭芝不配為自家兒媳,而且出於對兒子前程的擔憂,認為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恩愛,會對兒子的前程不利。

詩中沒有出現焦父的身影,我們合理推測他已過世。但不難想象,這樁婚事原本應是焦父在世時做主定下的,而焦母並不贊同。但這件事上她沒有決定權,只能將怨氣在兒媳過門後發洩出來。所以無論劉蘭芝再怎麼能幹孝順,白天黑夜地操勞織布,她也不滿意。

所謂劉蘭芝“出身低”,也許是真的,但焦家既然同意結這門親,說明她出身也不會比焦家低太多,不過是焦母的一個藉口罷了。除了對婚事不滿意的原因,她應該更在意劉蘭芝和焦仲卿夫妻間的情誼深厚。

焦母作為封建禮教的代言人,她看待兒子婚姻的態度不是現代觀念裡的,希望小兩口愛情甜蜜、婚姻幸福,她注重的是婚姻帶給兒子的助力和兒子的前程。

但從詩中看來,劉蘭芝和她孃家並不能為焦仲卿帶來什麼提攜和幫助,所以,焦母有理由懷疑,二人的深情會導致焦仲卿過多地消磨精力,影響前程。她只有焦仲卿一子,兒子的前程直接關係到她以後的命運。從這個角度上講,劉蘭芝越受丈夫愛重,她在婆婆眼裡的威脅就越大。

戲曲舞臺上的焦母形象

三、劉蘭芝的獨立反抗精神,是焦母不喜歡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劉蘭芝不是柔弱的小草,面對焦母的冷眼和刁難,她沒有忍氣吞聲,而是傳信給焦仲卿,歷數自己的辛勞,婆婆的挑剔,同時傳達的,還有自己的氣憤。直言“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你家媳婦難做,我勝任不了這個職位,請你稟告高堂,把我休回家吧!

焦仲卿接到信後立即趕回,當堂向母親表明要和劉蘭芝生死與共的決心,並責怪母親“為何容不下無過錯的媳婦”,對於母親相中的兒媳人選沒有興趣,處處維護自己妻子。

這些行為,是對焦母代表的倫理綱常的很大冒犯。當時的背景下,講究的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小輩在父母面前,只有俯首聽命的份。在兒女的婚姻大事上,父母更有著絕對的權力。前面我們說到,焦母一開始就不滿意劉蘭芝,現在劉蘭芝不光自己不選擇逆來順受,還引得兒子焦仲卿也反抗起來,居然為了維護她而當堂頂撞母親。

焦母對劉蘭芝的恨可想而知,這場婆媳鬥爭已經公開化,矛盾激發,新仇舊恨一起來。霸道的焦母不會再容忍劉蘭芝在自己眼皮底下晃,執意要兒子休掉她了。

而她趕兒媳出門的理由,現在看來很荒誕,在當時卻有足夠的法理基礎。那就是“不順父母”——《禮節》中記載:“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婚姻的決定權不僅在於丈夫,還在於公婆的態度。

《禮記》有記載“七出”,為休妻的理由

綜上所述,劉蘭芝在我們讀者看來並無過錯,然而在擁有家庭中最高權力、又霸道不講理的焦母面前,她的種種優點都無足輕重,而她敢於反抗,並膽敢影響到丈夫,讓丈夫也跟著反抗家長權威的性格,是大逆不道的。

她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封建倫理的正確,就可以強迫兒子休妻。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我是阿財姐姐,用心寫字,用心回答。如果您有不同觀點,歡迎溝通交流。


阿財姐姐


《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年間的一樁婚姻悲劇,主要講述的就是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故事中出現了很多人物,造成焦仲卿和劉蘭芝最初分離的導火索就是劉蘭芝的婆婆、焦仲卿的母親。可是婆婆究竟為什麼討厭劉蘭芝而非要讓兒子休妻不可呢?我們一起按照原文分析一下:


一、劉蘭芝的性格和能力

開篇第一段就先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劉蘭芝善女紅、有才華,每日雞鳴而作、日落還未休息,就是這樣婆婆還嫌棄太慢了。劉蘭芝內心的第一反應是“做你家的媳婦太難了!”劉蘭芝的自我評價是比較高的,認為自己勤勞優秀,就是想不通為什麼婆婆還是不喜歡自己。或許她也會想,這要是在其他人家裡做兒媳,自己肯定非常受重視的。這樣一來落差就產生了,自己心裡預期的受重視程度和現實受苛責的處境,讓劉蘭芝產生了低落、想放棄的情緒。所以後來,她自己主動跟丈夫提出,“我實在難以擔任這個兒媳,跟婆婆說,送我回家吧!”自己主動提出休了自己,放自己回家,這反映的劉蘭芝的性格是很堅毅的,絕不是封建女性的聽之任之,而是對自己的人生有主宰想法。

焦仲卿目前是一個府吏的官職,日常公務繁忙,經常讓妻子獨守空房,相處時間很短。他不在家裡的時間,婆媳相處他也沒有機會參與。側方面也反映了劉蘭芝對丈夫缺席生活的一種在意,二人感情雖好,卻少有朝夕相處的時光。

對於封建女性來說,劉蘭芝不同於大部分女子,她和丈夫感情和諧,焦母想要刁難,劉蘭芝都一一忍下並解決,這反而會讓焦母更加怨恨。我們想想宮鬥戲裡,受寵的嬪妃屢遭陷害,但總能逢凶化吉,這就更加助長了寵妃被妒忌、被陷害的氣焰,越是讓人看不順眼,從而引發後面更大的危機。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後來焦母和兒子說了上面這段話,也體現在焦母眼中,劉蘭芝就是一個“舉動自專由”的人。這是焦母最不滿意,而且反覆強調的地方,並且拿出了別人作對比,說“東家有賢女”。一個“賢”字,體現了這個婆婆更在意的是兒媳是否“賢”,並不是會寫多少詩、會彈奏什麼樂器。

劉蘭芝獨立、自主的性格在封建社會是不被認可的,即便有才華又賢惠,但是焦母只希望兒媳賢惠就好了,甚至是更加賢惠,而不管才華如何。


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雖然原文中並沒有提及焦母因為劉蘭芝沒有生育子嗣而提出休妻,但我們可以倒推來假設,如果劉蘭芝有子嗣,焦母肯定也不會整天嘮叨劉蘭芝幹活勤不勤快、是不是講禮節。這樣來推測,劉蘭芝可以確定是沒有生育的。

上面也提到了,焦仲卿長期在府吏為官,很少回家,所以沒有子嗣也屬常理。但作為母親,肯定不會責怪兒子,唯一的出氣筒就是劉蘭芝了。

焦仲卿對焦母說: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劉蘭芝告別小姑: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這些都反映了,劉蘭芝嫁入焦家至少兩三年了,可是沒有子嗣。難免讓婆婆不滿。焦母一個人把兒子撫養長大,如今兒子做官很少回家,兒媳有沒有生育後代,做為一個封建社會的老人,心裡空嘮嘮的啊。整天就在家裡,看著兒媳婦,就想到兒子。日積月累不滿就多了。如果劉蘭芝有子嗣,焦母每天會很忙的,一顆心都會撲在孫子孫女身上,估計就是偶爾抱怨一下。


三、家世匹配結果,按照“士農工商”排序

劉蘭芝辭別焦仲卿時候的場景: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劉蘭芝都要回孃家了,自己出嫁的嫁妝還有自己做的女紅六七十箱都不帶走了,而且還說都是些粗鄙的物件,留給焦仲卿做紀念。什麼樣的人家可以有六七十箱的嫁妝啊!想必是當地的富紳吧。而且被休回家,劉蘭芝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是精心地梳妝打扮,“精妙世無雙”。種種跡象都表明,劉蘭芝家裡是富裕的,而且從小教養極好,對於個人的要求也很高。

再看焦母另外看中的兒媳人選,就是她家的鄰居,當官還是經商就不知道了,總之就是一個普通人,賢惠是最大優點。封建社會對商人的評價並不高,婚姻的門當戶對多數是“商商結合”、“官官結合”,這樣能夠更加壯大自己的優勢。估計焦母也是希望兒子在官場上能夠更上一層樓,所以覺得只有“錢”不夠讓自己有臉面。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劉蘭芝回到孃家,不過十幾日就有縣令、太守的媒人來提親,雖然都是家中的小兒子但條件都很好了。可是劉母疼愛女兒,尊重劉蘭芝的意願都拒絕了。敢拒絕當官的,劉家看來條件是不錯的,不管女兒能不能再嫁,反正家裡絕對養得起,也不擔心丟人。畢竟古代那時候,女子被休妻回家是件很丟人的事情。可是劉母的反應,看來女兒被休回家影響不大。

再對比看焦母的態度,錢多了只會讓自己顯得卑微,自己只有一個兒子,仕途需要大好前程。她自己也說了: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豔城郭,阿母為汝求,便覆在旦夕。”

焦母自恃清高,為官世家,自然看不上劉蘭芝,她就是再優秀,劉家哥哥還是蠻橫無理。文中並沒有提到劉蘭芝的父親,估計是不在世了,這樣的人家應該是靠著祖上的積蓄,有錢是最大的特點。

綜上,劉蘭芝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出身放在當今社會並沒有什麼錯,只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主流思想對她的偏見太大。不說焦仲卿是否是個“媽寶”,在那個大環境中,能夠完全忠於自己的心做選擇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焦母只是眾多封建婆婆中的一個,況且這種情況,如今社會也存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