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軍事,文化和經濟綜合評價,漢武帝算不算一位偉大的君王?

漂泊的鐵牛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國家經過他爺爺父親的治理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可以說他是繼承了一個已經近乎完美的帝國,他的偉大在於繼承與發揚,最大的功勞在於任賢用能,李廣霍去病等著名將領輩出,驅逐了匈奴,這算是比較大的功績,但是他後來也是飯了許多錯,以至於下了罪己詔,說是千古一帝有點過了,可以說是一個有大作為的君主。


螞蟻明志


獨尊儒術納賢才,

遣將擊敵虜運衰。

鹽鐵專營推恩令,

功高過小大胸懷。








費玉山905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看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我的思考重點始終在偉大這兩個字上面。縱觀五千年中華文明,慢酌自秦始皇以來中國封建社會的那些帝王們,稱得上偉大的寥寥可數。

從功過論,偉大的基數至少應該是功過三七開。這樣算下來,我心目中的那些偉大帝王就剩下下面這幾個了。


秦始皇是個例外,功過五五開,但奈何他的影響太深遠,所以足以偉大;漢高祖劉邦,從小亭長到帝王的過程將劉邦的秉性磨鍊的如同幾千年的青銅出土一般,醇厚且張力十足;漢宣帝劉詢,這位低調的帝王將西漢的政治經濟文化推向頂峰,低調的偉大,無愧於此;隋文帝楊堅,結束南北朝亂世,開創開皇之治,奠定下隋唐大一統的基調;唐太宗,這位彪炳千秋的帝王一直被人們稱作一代聖君,偉大已不足以來囊括他的文治武功;明太祖朱元璋,跟劉邦一樣,自布衣起,一步一步打下大明江山,十五載戎馬生涯,三十年治國理政;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六十年勵精圖治,守業安民,譜寫了封建社會最後的圖騰。

上述就是我認為可以稱得上偉大的帝王,而今天咱們的主人公漢武帝,我個人認為漢武帝功過五五開,如果要評價,可以評價為有作為的帝王,但離偉大還有些距離。


首先我們大多數人所瞭解到的漢武帝形象應該可以用偉大來形容,他北拒匈奴幾十載,改變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力量對比,同時又在經濟文化改革奮進使西漢國力進一步提升。同時雖然晚年窮兵黷武,卻翻然悔悟,發佈罪己詔,完成自我救贖。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漢武帝在軍事方面的成的確足以載入史冊,但我們今天探討的是那些總被我們一筆帶過的他的那些過錯,是否真的微不足道,或者說是瑕不掩瑜?

在漢武帝五十四年的執政生涯中,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實行過諸多改革,然而他的治國理念和中心路線卻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一切服務於對外作戰。


平心而論,漢武帝的對外作戰確實收到了比較顯著的成果。公元前119年,經過數番作戰,終於使得匈奴萎縮不敢南下,漢王朝的邊患基本肅清。然而就在其取得階段性勝利應該休養生息的時候卻又頻頻出兵,在國內保障遠不足以支撐掃滅匈奴的前提下,趕鴨子上架,將戰火無故又燃燒了十多年。

而這還算是他中期的軍事行動,到了其後期,漢武帝已經醉心於對外作戰,而對外作戰最大的支撐條件無非就是增加國庫收入。在此前提或者說目的下,漢武帝改革財政,實施鹽鐵官營,為中央政府極盡斂財,雖然確實為中央增加了收入,但卻使廣大的農民陷入重負之中,負擔與日俱增。


同時,漢武帝嚴刑律法,重用酷吏,一改文景以來的開懷政策,以殘暴治國。在其統治期間他誅殺當時大漢諸多名將,公孫敖、趙破奴、李廣利和荀彘等都是他不由分說的刀下冤魂;對敢於仗義執言的司馬遷動用宮刑;其中最影響深遠的莫過於他晚年的巫蠱之禍,它牽連之廣令人瞠目結舌,從皇后到太子再到丞相,以至於到普通百姓,十幾萬人因此喪命,對漢王朝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打擊,漢武帝之殘暴可見一斑!

晚年漢武帝的幡然醒悟,在頒佈輪臺詔後,漢武帝停止了對外用兵,但是他也僅僅是停止了對外用兵作戰,其他延續的各種弊政並沒有停止。分析這一點,我們更多是感受到漢武帝作為一名政治家的存在,畢竟在頒佈輪臺詔之後兩年,漢武帝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所以,當時的他自感時日無多,在面對國內矛盾如此激烈的當下,如何為自己的後繼者創造一個安穩的天下才是他所要考慮到的。

縱觀漢武帝的一生,起起伏伏卻也波瀾壯闊。他有任意妄為,也有戰破樓蘭;他有殘暴示人,也有悔恨革面;他創造了前期的大漢盛世,也製造了後期的朝政動盪。正如司馬遷的那一句,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無亡秦之禍”!


小宋拾趣


引言:

漢朝(西漢)文景兩代,歷時三十九年,穩定政局,發展經濟,使當時的老百姓休養生息,歷來被視作安定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其成就可以說使秦以來的社會趨勢又嚴峻漸緩至寬和,也在客觀上為漢武帝時代的歷史進步提供了基礎。

總的來說,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漢朝(西漢)開始進入全盛時期,作為雄才偉略的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

這個時期不管是政治體制、經濟形勢還是文化格局,乃至軍事實力都得到空前的發展,不僅在當時“全世界”有重大影響,乃至後世都有重要的歷史影響。

由此在經濟、文化、軍事、政治方面的諸多功績來說,可以毫不誇張地稱漢武帝為一位偉大的君王。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強漢之勢,由軍事“血肉”鑄成

公元141年,年僅十六的漢景帝之子劉徹繼位,史稱漢武帝。

此前,秉持休養生息為國策的文景時期,匈奴遊牧部族聯盟的軍事實力長期以來緊緊壓迫著漢朝北邊,使當地的農耕生產的正常化受到嚴重的威脅,最嚴峻的漢武帝時期,匈奴騎兵甚至曾深入漢朝腹地,侵擾至長安鄰近地區。

這種似天然難以調和的矛盾之下,雄才偉略的漢武帝開始主動出擊,與元光二年(前133年)、元光六年、元朔元年(前128年),二年,四次組織軍隊,與匈奴正面對抗,斬敵無數。

更是在元朔五年、六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在衛青、霍去病等將軍們聯手之下,自隴西出兵,西北行千餘里,數戰數捷,切斷匈奴單于主力,南下祁連山,孤軍輾轉二千餘里,在觻得(今張掖西北)一帶打敗匈奴軍,斬殺三萬二千餘人,俘虜匈奴貴族,官吏數十人。

此戰不僅一舉打擊了匈奴右部,渾邪王於次年率四萬餘降漢,最後,漢武帝在河西匈奴故地設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不僅一舉安定河西地區,還使西北地區的開發進入新紀元,也客觀上打通了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往之路。

此後漢武帝更是以張騫為使,前後歷時十三年有餘,千辛萬苦為漢朝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互通的關係,更是以“調停者”的身份,為西域各國提供相應的“保護”。

如,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國相呂嘉弒王,另立趙建德為王,漢武帝聽聞發大軍五路南下,武力平定南越,此後西甌部族也一併歸漢。漢朝從此控制了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及越南北部和中部。

以上種種說明,在漢武帝時期,在整個東方,漢朝的軍事力量是獨一無二的強大,國家版圖更是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雖然此舉難以作為國家強大的唯一判斷標準,但對比而言,漢武帝絕對是一位在軍事上偉大的君王。


燦若星河的文化之號令文章,表章“六經”

一般評價一位君王是否偉大,都會以所謂“文治武功”作為判斷依據,漢武帝在“武功”上是公認的強悍而偉大,其實在“文治”上也不妨多讓。

班固在《漢書》有對其評價,言漢武帝:

“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

這其實就是在讚美,西漢王朝的文化建設,是在漢武帝時期取得突出的進步的,總結而言:

“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等等。

此前,於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起,至後漢朝建立,各地區的文化雖自由而燦爛,但實則大多因當時民間各地的“風俗”極具地方主義色彩,以至於後多駁雜而相互鄙夷,如當時人稱楚人所謂“楚人沫猴而冠”,稱齊人所謂“齊虜”等等,可見一斑。

但漢武帝時期,不僅把數十年來多次挑起戰爭,策動割據的地方分裂勢力肅清,還一舉在客觀上合流了楚文化、秦文化和齊魯文化。

尤其漢武帝時期推行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的文化策略,更是結束了歷代“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於是“令後學者有所統一”,使中國文化從此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雖然,以現代的眼光看來,當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策略,有束縛思想專制之嫌,但是放在漢武帝時期,社會變革較大的時段,卻有一定的合理之處和積極意義的:

1.首先,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之下,有相對統一的文化“專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可以使各地百姓有效地相互交流、學習,還可以使中央到地方各種行政、法律等制度得以順利推行,更好地治理全國;

2.其次,從儒學的核心理論看,其重視維護傳統的宗法關係和宗法制度,可以有效加強當時人們的“血脈宗族”聯繫,從而把個體凝聚成家庭、宗族團體,且具有頑強的再生性功能。(傳宗接代意識得到鞏固。)

3. 最後,儒學崇尚的“仁政”理想和政治主張,也可以在客觀上調和、調整當時的社會關係,提高吏治水平,更重要的是,儒學一向比較重視人的價值,比較重視肯定人的權利,滿足人的需求,所謂“仁者愛人”,可以在客觀上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由上而得,漢武帝時期其文化發展也不容小覷,甚至為後續人類進步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若以此來說,漢武帝也可稱之為一位偉大的君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鐵血強漢,由強悍經濟實力支持

當然,以上種種軍事也好,文化也罷,其實歸根到底,都還是需要不俗的發達經濟所支撐,只有首先滿足了當時人們的基本生理的生存問題,才能去談耗費巨大的戰爭支持和顯得“無用”的文化發展。

遂而,在漢武帝時期,其確立的數項新的經濟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統一王朝的經濟基礎。

其實很多人以為,漢武帝是因為繼承了前兩代帝王,“文景之治”的經濟累積,才得以讓經濟支撐強大的軍事糜耗的。

誠然,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忽視的是,漢武帝時期,整頓幣制,實現貨幣統一,才使中央政府得以控制金融要脈,且官營最富有“經濟利益”的鹽、鐵,並建立均輸制度和平淮制度,強化重農抑商政策等等,把這些重要的變革發揮地淋漓盡致,才最終使得漢朝帝國的經濟基礎得以空前強大。

漢初時,貨幣任為“半兩”(十二銖),但實際上錢幣質量低劣,實際重量往往只有八銖,四銖,甚至薄如榆莢,被戲稱為“榆莢錢”。貴族、豪商們也因此從中獲取暴利,使百姓苦不堪言。

遂漢武帝逐漸把鑄幣權收歸國有,穩定新幣質量,使幣制得到較長的穩定,此新幣五銖錢也成為至漢武帝到隋代約七百餘年間,國家鑄幣的主要形式。

而官營鹽鐵製,更是一種是漢朝經濟基礎得以空前穩固的有效經濟手段之一,國家獨佔於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不僅為百姓減輕於皇家消費、鉅額軍事支出,還客觀上減少很大程度的百姓相關賦稅,使國庫得以充裕。

但弊端也由此而來,單一的國營鹽鐵,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當時的官鹽價高而味苦,鐵製農具粗劣不合用等等,帶來一定的消極作用。

漢武帝時期,均輸法和平淮法的創立,更是體現了漢朝國家管理水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例如均輸法,簡單來說就是一改自秦以來,靡費巨大的官營運輸行為,此前,為滿足漢朝統治中樞的需求由東而西的糧食運輸,“陸行不絕,水行滿河”,更是由於當時對西南夷和北邊的經營,使民眾承受了沉重的運輸負擔,其所費支出更是使國庫空虛,甚至很多地方會出現賦稅不能抵償運輸費的危局。

於是漢武帝令桑弘羊主持均輸法,把全國各地按照各地需求,改進並調整全國的運輸調度,一句牛抓了以往重複運輸、過遠運輸和對流運輸等不合理,耗費巨大的運輸制度,也使後續財政形式大有改觀。

而平淮法其實是一種官方對商業的管理制度,意在平抑物價,調機供需,節制市場只用。

而後續以“算緡”(申報資產)、“告緡”(舉報違規瞞報資產行為)等種種制度,去更好地實行重農抑商的國策,而由此繳獲的種種諸如錢糧、奴婢、田產、資源等等都使國庫得以充裕。

但弊端也由此而來,可以說漢武帝此舉為後世專制統治下的社會,開了一個不小的壞頭,如此舉動之下,很多豪商、巨賈,至於小商小販們,不管是老實和善者,亦或奸猾者,都容易陷入被動強制的剝削“風暴”裡,只要國庫空虛時,更是容易以此法用作充裕國庫的強制剝奪手段。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以說,漢武帝時期,正是以此種種在經濟上,以及國家管理的上的經濟手段,終得以保障此時期數十次戰爭所帶來的靡費,及開展文化活動和制度所帶來的的花費支持。

由此可見漢武帝時期,就經濟方面,也可以說明漢武帝是一位偉大的君王。


結束語:

於國家而言,無論從軍事的強大,文化的空前繁榮,還是經濟實力的強大,及對後世的影響等綜合客觀評價來說,漢武帝都算是一位偉大的君王。


長了鹿角的兔子


要說起漢武帝劉徹,估計很多人都會十分佩服吧,他在位時期,漢朝兵馬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臨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國,置城郭都護,西越蔥嶺,攻滅康居車師大宛諸國。他讓中國的領土擴大兩倍,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永久的豐碑。

要說劉徹,他幼時本不是太子,劉徹上頭有個哥哥叫劉榮,而劉徹也不是什麼皇帝最小的兒子什麼的,所以本身並不佔什麼優勢,劉徹的母親王氏懷孕時,漢景帝還是太子,傳說王氏在懷孕的時候,曾經夢見太陽進入他的懷裡,第二天告訴漢景帝之後,漢景帝十分高興,並說道“此貴徵也。”意思就是這是個好兆頭啊。等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了,他也是母親王氏唯一一個兒子。

劉徹幾歲的時候就被封為膠東王了,而同時,他的兄長劉榮被封為太子,而後來劉榮被廢為臨江王,而劉徹被立為太子,這件事說起來,就不得不說歷史上那段著名的愛情悲劇“金屋藏嬌”了,當時那陳阿嬌是竇漪房竇太后的外孫女兒,館陶長公主劉嫖的唯一女兒,這身份可謂是無比尊貴的,且劉嫖特別溺愛這個女兒,什麼都想給她最好的,於是,劉嫖把主意打在了皇后的頭上。

劉嫖先是想把阿嬌嫁給當時的太子為妃,但當時太子劉榮的母親慄姬十分不願,原來劉嫖時常給漢景帝塞美人,而這些美人還受寵愛多於慄姬,慄姬因此十分嫉妒,並且怨恨館陶長公主,自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娶阿嬌為妻,也就是這個決定,讓劉榮失去了太子之位。

慄姬不讓劉榮娶陳阿嬌,劉嫖又把主意打到了劉徹身上,這個備受寵愛的膠東王,歷史上著名的金屋藏嬌也由此而來,有了劉嫖的幫助,果然,劉榮被廢,劉徹成為太子,同時,劉徹娶了陳阿嬌為太子妃。

等到竇太后去世,劉徹才算徹底掌握大權,他在宣揚儒學的同時,也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不僅政治上有一套方法,于軍事上,更是大有建樹,先是平定了南方閩越國的動亂,而後又以有效的軍事手段解決了屈辱的和親正常,而後他又派衛青以及霍去病幾次大規模攻打匈奴,收復不少地區,在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期,中國的疆土整整擴大了一倍。

漢武帝劉徹時期,他的用人方針十分多元化,他舉賢良方正直言進諫,然後他親自考校過問,選拔人才的。並且他選人不拘一格,大將軍衛青就是從一個奴隸被他賞識,最後一步一步成為戰功赫赫的將軍。還有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的平民中選拔出來的。所以漢武帝時期人才濟濟,曾今班固都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





歷史名人物


漢武帝當然算偉大的君王,偉大的是他的精神,漢武帝15歲登基,竇太后欺他年幼,阻礙他改革易制,大臣們欺他年幼,讓他墨守成規勿動刀兵,匈奴欺他年幼,年年索要財寶侵略邊關。

經過文景之治大漢富足了。富足的大漢就像是小兒攜金與鬧市,人人都想欺負一下,像養肥了的豬,人人都想咬一口,而漢武帝就是給這個國家套上了裝甲,讓人人可食“肥豬”變成傲嘯山林的“老虎”。試問沒有漢武帝會怎樣?我想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宋朝

軍事:漢家男兒萬千血,不叫匈奴叩邊關。

自高祖白登山被困,漢朝統治者以和親換取和平,漢家公主遠嫁匈奴慘死者不計其數。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馬邑之謀失敗,漢匈之間的外交關係轉變,朝內大臣一片惶恐,指責主戰派,武帝眼睜睜的看著主戰派將軍王恢自縊而死,面對滿朝文武的不認可武帝沉默無言,面對天下人的期待武帝久久不語。主和派韓安國被認為護軍將軍,匈奴愈發變本加厲的入侵邊關要塞,可想而知漢武帝所承受的精神壓力。面對如此大的壓力漢武帝沒有妥協。

元光六年春(公元前129年)漢軍北伐,車騎將軍衛青從上谷出擊,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出擊,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擊,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擊,兩路敗北、一路未與匈奴遭遇,衛青龍城大捷斬首俘乳七百多人,自此漢匈之戰戰略攻守開始轉變,元朔元年秋(公元前128年)衛青、李息斬殺數千南下侵略的匈奴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衛青、李息出擊匈奴,收付河南地(今黃河河套地區)並展開長達數年的漠南戰役。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帶八百騎兵轉戰千里殺敵兩千餘人為漠南戰役畫上圓滿句號。元狩二年三月(公元前121年)

河西之役打響驃騎將軍霍去病率一萬騎兵自隴西出發行軍六日直搗匈奴駐地斬敵八千餘人,繳獲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驅匈奴千里,河西走廊納入我國版圖。匈奴人開始投降漢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打響衛青,霍去病率領十萬騎兵,消滅匈奴將近九萬人。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封狼居胥)臨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內)而還,匈奴自此無在戰之力。

而對四夷漢武帝更是征伐不斷並取得輝煌成績。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出兵南越平定南越國相反叛設立九郡,次年平定西南反叛設五郡,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征服滇國設立益州郡自此五嶺以南及西南地區併入西漢版圖,同年海陸兩路攻入朝鮮半島設四郡。自此漢朝東抵日本海、黃海、朝鮮半島中北部,北到陰山,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達越南中部、南海。

文化:始皇重法使中華一統,武帝尊儒使中華流傳。

秦末漢初為恢復經濟發展,漢朝統治者開始實行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黃老之學開始不適合發展,武帝也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趙綰、王臧委以重用,這四人是儒家學徒崇尚儒學。改革易制剛開始竇太后不同意,竇太后經歷過黃老之學的發展所以不認可儒學,武帝妥協趙綰、王臧投入死牢,竇嬰、田蚡被罷免,治國思想的改弦易張以失敗告終。

建元五年漢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始推崇儒學,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壽終正寢年。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武帝下令置博士弟子50人傳授儒學,博士弟子成為武帝的人才庫和後備官吏隊伍。儒家開始成為國家主流思想而後更是同意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秦朝的法家獨行,漢初的黃老之學,武帝的獨尊儒術。武帝之後封建王朝的只有儒學,再無百家之學,武帝開一代之先河,為後世既定思想。什麼是偉大,同樣是帝王,武帝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後來者卻沒有,這就是偉大!

經濟:鹽鐵經營歸國家,士農工商自此立。

武帝擊敗匈奴,耗盡了國家的元氣,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財政危機,開始移民屯田,但這樣見效太慢,國家財政時刻都會崩潰,武帝攻打匈奴,征討四夷,是為了全國人民的利益,武帝想找富豪捐款解救危機,但是富豪們並不買賬並乘機發國難財。於是武帝實行財政改革用以應對國難,廢除各個諸侯國,郡國私自鑄造錢幣的權利,收歸中央所有收入上林三觀。開始徵收商人和手工業主的財產稅(算緡制度)。鹽、鐵、酒等盈利比較多的收歸國家所有,由官府經營,這些政策都侵犯了世家階級和大富豪的利益,既得利益這對此激烈反對,但是武帝並沒有妥協,武帝罷免了辦事不利的東郭咸陽,任用桑弘羊全面負責鹽鐵改革,桑弘羊設置鹽官冶鐵官,自此政府收入大增,國庫開始充盈。財政大權收歸國有。

這和明朝時期國家財政由官員豪商形成鮮明對比,崇禎皇帝更是因為財政危機而亡國。


漢武帝用兵匈奴四十年,生生把匈奴打趴下,用血與淚鑄造去中華民族的脊樑,鑄中華民族之魂。


鄉間明月2


我是品讀歷史者,我來回答。

我的觀點是: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文韜武略雙全的偉大君王。

那算不算是偉大的君王呢?

那我們就先解讀一下“偉大”的標準。

偉大—是指取得卓越的成就,在歷史向前發展的進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作用,為本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類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央視在播《漢武大帝》的時候是這麼評價漢武帝的:

  1.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
  2. 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的自信
  3. 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這樣高的評價在中國的歷史上君王中是很少有的。

想要全面瞭解、說清楚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說起,以達到客觀、公正、真實的評價。

生平履歷

漢武帝能當上皇帝,也是非常神奇的,可謂是神仙相佑,他雖然是漢景帝的兒子,但是按照當時的繼承順序可是根本都輪不到他哦。

漢景帝在公元前153年就立劉榮為太子,與此同時劉彘被封為“膠東王”。但是劉榮的母親慄姬和劉彘的母親王美人都不是皇后,和慄姬相比,王美人還不怎麼得寵。

但是在公元前151年這年,劉彘的運氣慢慢的來了,原來漢景帝在這年廢了薄皇后,新皇后也非慄姬莫屬了,但是,慄姬此時膨脹了,劉榮被立為太子後,慄姬就目空一切,專橫跋扈,脾氣越來越臭。

漢景帝實在無法忍受這樣一個女人了,在公元前150年的正月,他不顧朝臣的反對下詔書廢了劉榮的太子之位,將慄姬也打入冷宮。

至於劉榮為什麼被廢,與本文主題無關,暫時且不說他。

就這樣,劉彘在他姑母長公主和他母親王美人的活動下在漢景帝七年四月,漢景帝立王美人為皇后,立當時只有7歲的劉彘為皇太子,改名徹。“金屋藏嬌”這一歷史典故就是從這期間流傳到現在的。這個嬌是誰?她就是長公主的女兒阿嬌,後來劉徹的皇后。

就此,在公元前141年,劉徹開啟了他54年一代明君的皇帝生涯。他統治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轉變,他治下的西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他還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的進程,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軍事方面

最為著名的當屬張騫出使西域了,發展成後來著名的“絲綢之路”,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但在當時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純屬軍事戰略所需要。

漢武帝為了聯合在西邊的月氏國共同抗擊匈奴,於是派張騫前後兩次出使西域,雖然幾經周折也沒能最終和月氏連上手,但是卻開闢出來了“絲綢之路”這條大通道,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時至今日的“一帶一路”偉大構想也是在以古絲綢之路為背景提出來了,旨在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足的生活。

漢武帝時國力鼎盛,軍事強大,為了鞏固邊防開始反擊匈奴,先後發動了“海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兩大戰役。

“河西之戰”奪回了河西走廊一帶,打開了通往西域的大門,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創造了安定的條件。

“漠北之戰”更是重創了匈奴勢力,從此“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廷”,危害漢朝百餘年的邊患基本得到了解決。

政治方面

為了改變漢初以來諸侯各王各自為政,強大難收拾的局面,武帝強硬手腕頒佈實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實施大大的削弱了各諸侯國的勢力,徹底解決了王國封地過大的問題。

制定左官律、附益法,實施“酎金奪爵”,這也很好的限制了官吏私自到各諸侯國任職和官吏與各諸侯王勾結,為諸侯王謀取利益的的渠道。起到了尊君抑臣的作用。

實行一系列打擊地方豪強的有效措施,創立刺史制度,這一制度完善了地方監察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

同時,漢武帝消弱了丞相的權利,任用酷吏,嚴格刑法,設立太學,建立察舉制度,大量選用優秀人才,這一制度的有效推行,相對於世卿世制和軍功制是一大進步,對兩漢統治達400年之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制度直到東漢後期弊端才越來越嚴重。

經濟方面

一,幣制改革

漢初,由於允許民間和郡國可以鑄錢,所以當時的貨幣狀況十分混亂。漢武帝對此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由於缺乏經驗,結果貨幣改革越改越亂。

後來,漢武帝任大司農桑弘羊主持幣制改革。桑弘羊總結了過去改幣失敗的原因後,得出了經驗,他認為實行貨幣統一和把鑄幣權收歸中央是幣制改革的關鍵。於是漢武帝下令,取消郡國的鑄幣權,改由中央政府水衡都尉的屬官鍾官、辨銅、技巧三官負責鑄造五銖錢,又把全國各地的私自鑄造的貨幣全部運到京師進行銷燬,並規定非三官所鑄造的錢幣不得流通。為了保證改幣的成功,三官所鑄造的錢名義和實際重量都是五銖,重如其文,使盜鑄者無利可圖。這次的幣制改革取得了成功,幣制混亂的的局面也得到了改變。五銖錢也從此定型下來,自此以後直到隋唐的七百餘年間,五銖錢一直作為標準貨幣流通。漢武帝此次的幣制改革,使貨幣真正實現了統一,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

二,實行鹽鐵專營

鹽鐵是人民生活和生產的必須品,經營鹽鐵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到了漢初,由於統治者採取的無為政策,鹽鐵業是由私人經營的。漢文帝時更採取了放任的政策,那時的一些富商大賈因此靠經營鹽鐵業成為了鉅富,他們不僅與政府爭利,而且也助長了地方割據勢力滋長。漢武帝時,為改變這種局面,也為解決財政困難,他改變了漢初以來的放任政策,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壟斷鹽鐵之利。漢武帝任用大鹽商東郭咸陽、大鐵商孔僅為大農丞,負責鹽鐵官營事務。政府在鹽產地募民煮鹽,所產之鹽,由政府統一收購。在鐵產地,政府組織更卒、刑徒開礦冶鑄;在不產鐵的地區設小鐵官,負責回收舊鐵器進行改鑄。漢武帝不僅任用東郭咸陽、孔僅領全國鹽鐵事務,而且各地的鹽鐵官也由當地的大鹽鐵商人擔任。西漢時在全國各地共設了三十六處鹽官、四十九處鐵官。

實行鹽鐵官營制度在解決財政上的困難、加強中央集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均輸平準政策

漢武帝任用理財專家桑弘羊在流通領域進行的改革。均輸即調劑運輸,平準即平衡物價。

均輸、平準制的實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通過調劑物質商品的餘缺、平衡市場物價,從而打擊了大商人的投機牟利活動。並且政府在商業活動中也獲得了很大的利潤,大農所掌握的均輸平準收入和鹽鐵收入一起,成為了當時鉅額軍費和賞賜的財政來源。

四,實行算緡和告緡令

算緡就是向商人、高利貸者徵收財產稅。算緡令規定:商人和高利貸者須向政府申報財產,商人每二千錢抽稅一算(一百二十錢),手工業者每四千錢收稅一算;非三老(所謂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鄉官)及北邊騎士而有軺車(小馬車)者,每輛抽稅一算,商人每車二算;船五丈以上者,每船抽一算。隱忍不報或虛報者,許人告發,叫做“告緡”。告發屬實的,沒收被告者全部家產,並罰戍邊一年,告發者可得到被告發者全部財產的一半作為獎勵。另外還禁止有市籍的商人佔有土地,違者沒收。

算緡令頒佈後,富商主動把財富獻給國家,通過算緡、告緡,漢政府沒收了大批富商大賈的家產,打擊了他們的勢力,同時也解決了財政困難的問題。

文化方面

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都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們採用的手段不一樣,秦始皇燒掉了諸子百家的所有書籍,而漢武帝則採用引導的方法,提倡儒家學說,確定儒學為官學,從而開創了兩千多年儒家學說獨盛的局面,儒家從此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

總結

漢武帝也是普通人,普通人都會犯錯,漢武帝因晚年殺戮太重,信封鬼神,求仙問單,封禪祭禮,頗思悔悟。

漢武帝的偉大之處還在於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敢承認自己錯誤的皇帝,發現自己做了很多錯事以後,他在輪臺宮殿下《罪己詔》,即《輪臺罪己詔》,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

就這樣,天下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也在歷史的進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君王實至名歸。

『END』


品讀歷史者


這個問題小編來回答一下吧。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漢武帝被稱為千古一帝。從各個方面都有建樹。

雖然在往年的時候犯下了一些大錯。發佈了《輪臺罪己詔》。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發佈自己有罪的詔書。為後代皇帝開了先河。話不多說,我們現在看一下從軍事方面吧。漢朝經歷了幾代皇帝的不懈努力經營。到漢武帝時期終於初見成效。漢武帝上臺後開始對匈奴的打擊。

漢武帝時期的衛青和後面被漢武帝提拔的霍去病。都是 打敗匈奴的好幫手。在漠北戰役中徹底打敗了匈奴。匈奴人被迫南遷。徹底改變了漢朝之前對匈奴實行的和親政策。接下來再來說一下文化方面吧。漢武帝在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也是他從一思想的一個方面。

他徹底改變了漢初實行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從此儒家開始受到上層社會的重用。這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接下來的來說一下經濟方面吧。其實漢武帝在經濟方面的爭議是最大的,因為他年年征戰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這也為他後面發佈《輪臺罪己詔》埋下的伏筆。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他將鹽等收歸國有。這也禁止某些商人坐地起價。

這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所以我認為漢武帝其實是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誰都都不可能完全沒錯。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啦,希望大家多多點贊,關注評論轉發,謝謝大家。


最強大的我們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公元前87),漢景帝子,公元前140——公元前87生在位,死後被追尊為漢武帝。劉徹即位後,享有漢初幾十年休養生息奠定的雄厚物質基礎,憑藉本人的雄才大略,對外連年用兵開疆拓土,對內屢有興作多所建樹,使西漢的軍事、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極盛。統治期間一反漢初統治者尊崇黃老刑名之學的作法,接受儒學大師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建策,作為鞏固統治的思想工具,從此,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的儒家學說,統治中國達2000年它久。政治上,採取強幹弱枝政策,加強中央集權制。採納主父偃建議的“推恩”辦法,使諸侯王多封子弟為侯,以分散削弱封建割據勢力。採擇董仲舒等人建議,在京師設立學校,以五經博士為教官,各置弟子50人,每年考試,合格者做官,又命郡縣推舉孝廉、茂才等優秀人材,供朝廷選用,從此儒學與仕途利祿結合起來,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籠絡文士的重要手段。西漢初年,豪強大族專擅冶鐵、煮鹽和鑄錢三大財源,獲利盈千累萬,富埒王侯。劉徹為加強對經濟的控制,彌補財政虧空,任用桑弘羊為理財官,將三大財源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專賣。前113年禁止郡國鑄錢,下令銷燬各種私鑄錢幣,專令水衡都尉鑄五銖錢,朝廷鑄錢從此實行定製。又沒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繼續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對商賈征斂資產稅,打擊富忘了大賈。主持興修水利,發卒數萬人先後鑿通“鄭國渠”、“龍首渠”,在新闢邊地諸郡大為發展農田水利。組織移民到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由於國力強盛,改變漢初實行的和親互市政策,擢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討伐匈奴,先後進行了三次決定性戰役。第一次:公元前127年,派衛青率軍出雲中(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在河套地區和匈奴大戰。奪回了被匈奴佔領的河套地區,設置朔方、五原兩郡,解除了匈奴對內地的威脅。第二次:公元前121年,命霍去病領兵過焉支山(甘肅山丹縣境)出擊匈奴,又越過祁連山(甘肅境內)對匈奴包圍攻擊,大獲全勝。祁連山以北大片地區,即今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都歸入漢朝版籍,陸續設立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打通了與西域的道路。第三次: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各帶大兵深入漠北,凱旋而歸。基本解除了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為孤立匈奴,斷其右臂,先後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先後到達大月氏(阿富汗境內)、烏孫(新疆伊犁河、伊塞克湖)。並分遣副使造訪大宛(中亞費爾幹納盆地丶、康居(大宛北面)、月氏、大夏(阿富汗境內)等國、打開了漢朝與這些國家的交通。以後,劉徹還派使臣前往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和大秦(羅馬)。公元前104年降服了大宛。漢朝與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大大加強了。與此同時,派遣唐豪至夜郎,在西南地區設置了犍為郡(四川宜賓西南)、牂柯郡(貴州貴陽東北)、越雟郡(西康西昌東)、沈黎郡(四川漢源東北)、汶山郡(四川茂縣北)、武都郡(甘肅成縣)和益州郡(四川晉寧東)。又剿滅南粵分置9郡,漢族人民源源進入這些地區,帶入先進的工具,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了當地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劉徹在位期間開疆擴土,不但是西漢王朝發展的頂點,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燦爛的時代之一。他在雄才大略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同時,又愛好聲色、揮霍無度;四處巡遊,以炫耀他的“文治武功”。加之對外連年用兵,使人民付出“海內虛耗,人口減半”的沉重代價。晚年對自己的過失有所反省,所以司馬遷評價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文藻巧翁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

個人觀點,我姑妄說之,你故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從項目評審角度按照管理評審的邏輯看這個問題。

從軍事上的成就看漢武帝一掃匈奴壓制西漢80餘年的歷史。開疆拓土掃除國家外侮,為子民留下萬世敬仰的偉業。

戰爭後國家需要修養生息,武帝后期窮兵黷武的教訓是深刻的!

這是後世為其諡號——“武”的原因。

文化方面: 對司馬遷的“宮刑”比秦始皇焚書坑儒更惡劣!直接騸割了中華文化2000餘年。

形儒實黃老的政治背後是唯我獨尊的王霸思想禍害漢朝。

在權力傳承製度上沒有對漢朝前四代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革,為西漢的斷子絕孫進而失國埋下了禍根!

經濟方面: 通西域雖因徵匈奴而起但客觀上為漢經濟繁榮和經濟視野拓展提供了基礎!征戰期間的桑農養馬貨幣等活躍經濟的策略為後期的休養生息國策提供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