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期间焦虑情绪如何解决?

鸿运当头潮你而来


面对这次疫情,如果说压力和焦虑的话,不能说没有,作为一个中国人,发生在自己的国度里,不管离你有多远,疫情又特别严重,凡是有血性的中国人在心中多多少少都会去关心的,其焦虑和压力不言而喻,如果不关心那你就算不上一个正常人,随说帮不上忙,每天看看新闻,关心一下疫情事态还是有的。对于我来说,宅在家里是我最想要的工作,因为我爱清静,别说是现在为疫情配合政府不出门少出门宅在家里,就是平时也不爱出门,宅在家里书海中傲游,或者垒墨字,想想创作等等,我觉得这就是我最想要的。


法畅738


疫情在家,个人特别焦虑,不是一般的焦虑!年前贷款才开了半年的餐馆现在无法营业,又面临交房租,又是还借贷款,又是还房贷。现在已经撑不下去了,目前现在也没有收入来源,还有这么多钱要还,作为一名一岁孩子的妈妈,确实心里快承受不住了。有时候半夜醒了,想想这些事,睡也睡不着,睡不着的时候眼泪就往下掉,早起头发也是大把大把的掉!我知道自己一直这样是不行的,疫情当前才知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我还有这么可爱一个儿子,所以每每看看儿子我就不觉得自己难了,想想自己还要给儿子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呢!所以现在欠钱又怎么样呢!我又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出去工作努力还钱。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等着我去发现和享受呢!


书写餐饮人生


2020年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不止你一个人是这种心情,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我来说说我身边朋友的经历吧。

倾诉

这个假期宅在家里,我每天就关注家乡的疫情写一些正能量的微头条,多鼓励。有一天收到一条私信,对方说我们这里第一例确诊的人去的那个超市,她当天也去了。她这几天在家里待着,心烦意乱,满嘴起泡。这种焦虑和恐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劝解了她很久,她才试着慢慢的缓解起来。

所以,你现在在家隔离15天,虽然不能和外界接触,但是你可以在微信或者打电话的方式 和自己信得过、聊得来的朋友聊天,通过倾诉的方式来缓解焦虑。

正能量

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武汉,我两个表哥一个表姐,还有一个90多岁的大爷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很幸运的是,他们都没有被病毒感染。我们在大家庭的群里,每天冒泡问好,彼此知道家人安好就感觉挺温暖的。

表哥告诉我刚开始的时候,他挺焦虑的,每天不停地看新闻,看数据。可是久而久之,越看越心烦。后来,他就多看正能量的新闻,传移注意力看看电影、练练毛笔字,或者陪嫂子做做饭等。

注意力转移了,反而心情会好许多。我们聊天的时候我还鼓励表哥,咱们现在要坚定信心,需要等待,耐心再耐心一点。一定可以胜利。到时候,我去武大找你看樱花哦。


综上所述,希望对你的情况能有所帮助。也预祝你早日解除隔离,加油~


的云飘过


疫情当下,我们陕西宝鸡在初二才正真的感觉到了压力,初三和老公出去买了菜,从此我就没有出家门,在家开始3天有点急,感觉烦躁,但不断调整,找朋友视频聊天,说说当下疫情,2019年的收获,再说2020打算,然后就是刷抖音,拍抖音,学美食,每天必须让我们全家跑步机跑半个小时,调整心态,想想国家为了疫情花费了多少经力,财力,武汉人民承受多大压力,慢慢也静下心看看书,看看新闻,10几天了,也就不烦躁了,不焦虑,


妍儿她娘


我是一个怀孕的妈妈,预产期在三月底。应该比一些人更加焦虑不安,但是我确没有这种感觉。第一:我经常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很幸运,善良,病毒不会找上我。第二:我要做好足够的防备,没有好的防备再多的心理暗示都不够。口罩,眼镜,手套,进出门酒精消毒。第三:去医院产检更是担心,我会更加细致,尽量站在人少的地方,和别人保持距离,能不上厕所就不上厕所。第四:不要去关注疫情新闻,比如又增加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特别是湖北,我之前看了湖北武汉求助超话,真的很难受,所以尽量不要关注这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第五,这个图片是我在家做的南瓜饼,找些有意义的事情,感兴趣的事,也可以减少焦虑哦。以上这些行为是可以减少心理焦虑,因为自己真该做的都做了,如果真有感染那也是听天由命。



茜茜笑嘻嘻89


可以追剧或者干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我前段时间也是因为疫情天天烦躁、除了每天担惊受怕害怕自己被传染、而让我的宠物们受罪、更担心我的事业受到影响!后来我每天追剧看看小品相声、缓解了很多、每天撸撸猫,吃点甜食好吃的、和朋友们微信聊聊天!现在我对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要想想又不是你一个人怕什么、那么多陪着你呢



olivex


通过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可以改善紧张和焦虑

在医学的任何一种疾病,尤其是精神障碍疾病上,我们都会提到健康教育,也就是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增加对应激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增加自身抗击应激事件的心理准备和精神支持。在这次疫情上,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焦虑来自哪里,让焦虑持续存在的根源在哪里,以及最关键的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关于了解疫情,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而不是轻易相信某些人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或干脆的造谣行为, 现在大家都不能随意外出,所以很多人出于其他的目的会传播一些谣言,我们一定不要为谣言添砖加瓦。

但我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因为不能外出,尤其是老年人会长时间的收看电视里持续播放的疫情相关新闻,有些新闻会播报一些严重的小概率事件,对整个防疫之战没有影响,但对收看节目的人的情绪是一定会有影响的,而且影响巨大,所以我不建议长时间在家关注疫情方面的新闻,我们可以每天定时关注一下疫情新闻,但不应该过长,不建议超过一个小时。每天大把时间最好干一些能让我们静下来的事情,比如看看电视机,听听音乐,读读书,睡睡觉。大家不是说嘛,终于到了在家睡觉就能为国做贡献的时候了,咋还不坚持呢?!

关于缓解焦虑,我们还有哪些能用来放松的训练可以做?

健康教育之后,当然还会有对症治疗。如果你所说的焦虑烦躁,只是偶尔出现,不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其实不用管它,慢慢会好的。但如果你的焦虑确实对自身生活造成了很明显的影响或是困扰,可能适合做一些放松训练,因为现在去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或是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员相对密集的医院,其实是最危险的。

关于放松训练,我的建议也是我最近经常在做的就是正念中的身体扫描,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放松训练,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它,但身体扫描最大的优势就是0基础,不用了解这方面知识,只要练习者跟着录音中的引导语去将自己的注意力默默的随之移动就可以了,当然,这之前需要做的是准备好身体扫描的音频文件和找一个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

其实相比较而言,在家的人已经很幸福了,虽然有些憋屈,无聊,但起码我们是安全的,外面还有很多人为了我们的安全在奔波,在努力。相信国家,相信党,这场必须赢的防疫战,一定会胜利的,终南山院士预计4月疫情结束,相信我们的胜利不远了。


我说精神


对普通老百姓:

生物心理社会上宗教上的要求,出现问题时,要针对 加以帮助,评估,建立同理心,评估、优先顺序,针对 性干预,用药等,几种技术运用。社会支援,解决。对外的社会联接。电话能搞定,不行再去医院精神科,等

对医护人员:

生活心理社会,评估,基础性疾病,三种技术。动机面询等,焦点短程。社会资源,保护条件,多提供帮助。

他们有第一群第二群都有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身体疾病,生物学方面的问题,社会资源是否足够调配,授权是否足够,等,也需要多支持。


香远德馨


疫情宅在家,您焦虑吗?如何缓解?

作为一个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不隐晦的说我也会焦虑!

疫情作为引发重大影响的事情,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重大事件】。当人们面临重大事件的时候,由于三个因素会导致焦虑他们是:

①不确定性。

不确定就是:

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不知道您会不会受到感染

不知道您的家人会不会受此牵连

不知道疫情会不会你的行业有重大影响

不知道口罩用完消毒水用完还能不能买得到

……

总之,有太多不确定让您变得焦虑。

②重大影响

疫情的重大影响不言而喻,它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工作,甚至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③突发

也许从来没有一个事情如此的让你始料未及,没有预期,没有准备,而你突然就被隔离了!只能宅在家里。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们的焦虑!

那么,如何缓解呢?

昨天回复了一篇帖子,里面有一些方法。这里想要再补充一下。

不知道你的朋友圈有没有看到“钟南山笑了”!疫情从最开始的恐慌,经历了一个月的隔离之后,我们的心理状态已经进入到恢复期。

这个时候的焦虑也许不是针对疫情的,而是对于针对疫情后的复工。对疫情后的复工的缓解,我们可以做的有:

1.提前准备。提前做好复工可能需要的准备,让行为减缓焦虑。

2.恢复关系。和你的同事上司联系联系,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缓解您的压力。

3.正常饮食,合理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珍惜是一体的,当你的身体状态处于良好的状态的时候,心里的压力也会得到缓解。

关于以上话题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晓霞心理咨询


首先我想问一下友,你焦虑的是个人自由还是没办法工作或者是生活上的一些需求

如果你焦虑的自由问题,你可以看看新闻现在疫情的严重性。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把当前疫情工作当着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医护人员冲在抗疫情的第一现场,争分夺秒拯救患者,封路、封村、出门带口罩等,想想这些也许能缓解你的焦虑情绪了

如果你焦虑没办法出去工作没收入。你可以到互联网上做一个副业,现在5G时代,在家创业也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找一家靠谱的企业,一部手机加微信就可以轻松创业!这样就能利用空闲时间解决你的焦虑情绪

如果你焦虑生活物质问题,没办法出去买或者想出去办些什么事情。你可以联系你村或小区的防疫人员,他们会很热情的为你服务,解决你的后顾之忧和焦虑情绪,还能避免你出去危险和相互交叉感染

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共抗疫情!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