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詩,十四個音節,千百年來擊中太多人的心。縱觀唐代詩人元稹的創作生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已經是他的藝術巔峰。如果沒有極深的真情實感,斷然不會有這樣的穿透人心。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這兩句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全詩如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因為太過有名,千百年來廣為傳頌。

表達戀人對感情的忠貞和思念而廣為流傳。

不同於其他詩人的悼亡詞,這首詩給人最大的感覺便是抒情有格調,言情而不矯情,明豔而不庸俗,悲情而不蒼涼。

這首詩詞采用了“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而我們最熟悉的這兩句話,是從《孟子盡心》篇中的觀於海難者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發展而來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而這兩句話意思便是,一旦經歷過深廣無比的滄海和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其他任何的雲水都闇然,再難使我心動,就如同詩人見到妻子韋叢之後,再也無法動情於她人一般。

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裡的。意境雄渾深遠。

“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宋玉《高唐賦》裡“巫山雲雨”的典故。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

妙用“朝雲”典故,比心愛女子,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半緣修道半緣君,揭開謎底,看破紅塵,餘生修道。比喻,曲折地表情,層層遞進,結句畫龍點睛,審美價值極高。

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難為”“不是”,誇張,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他更美好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出生於長安靖安坊祖宅,唐朝著名詩人。曾任通州(今四川達州市)司馬,後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工作娛樂兩不誤,得以見到傾慕已久的被稱為“蜀中四大才女”的唐朝著名中生代女詩人薛濤,兩人年齡相差十歲,但一見傾心,再見傾情,竟然如熱戀中男女,“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見薛洪度《池上雙鳧》),就是薛濤對那段甜蜜時光的浪漫回憶。但用現在的話來說,元稹就是一個“渣男”,他腳踏幾隻船,並有過移情別戀的經歷,他所寫的《鶯鶯傳》,張生就是元生,也就是他本人。後來,他拋棄了鶯鶯,娶了三品大員韋夏卿十九歲的女兒韋叢為妻,後韋從亡故,元稹便寫下了《離思》五首,以悼亡妻。從這個角度而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見雲”自然就指的是“自從認識了韋從之後,天下就沒有能讓我心動的女人”,所以,這首詩,包括其他四首《離思》,其實就是愛情詩,是一首情真意切、情意綿綿的悼亡詩。只是,結合元稹的經歷來看,不是“才曾經滄海難為水”,而是“曾經滄海處處水,除卻巫山到處雲”,因為,韋從還在病榻之上,他就與薛濤在成都同居;而離開成都後,他不顧薛濤的痴情,早又娶小妾、續正室,小日子那是過得紅紅火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