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文丨《那些年》瑞格格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三字经》中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此刘晏,即为今天要讲的主角。

刘晏因年少聪慧被写进《三字经》,但其之所以被历史铭记,则是因为他对大唐王朝做出的重要的贡献。

刘晏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相关要职。尤其安史之乱后,国家凋敝、国库空虚,刘晏以其卓越的能力在经济这条战线上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不吹不黑,他可谓是大唐王朝的管仲,中国古代的亚当•斯密

打通粮道

“要想富,先修路。”

老祖宗说的这句话,从古至今未曾有变。这可不仅仅是把老乡家里滞销的那点苹果运出来那么简单,而是——

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唐朝时的漕运主要是水路交通。然而经过安史之乱,漕运废弛阻塞,关中粮食紧缺,导致粮价飞涨、饥荒四伏。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老百姓吃不上饭,可是要乱的。

于是重任落在了刘晏肩上。764年,唐代宗任命刘晏接办漕运。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疏浚河道,目的是南粮北调。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过去,一艘粮船一行到底,但由于各河道水况不同,时有船毁人亡的情况发生,因此粮食运到目的地时多有损失。于是刘晏采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改直法为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立中转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杜绝了翻船事故,大大提高了运粮效率。

成本思维

“企业家每天想着怎么把员工的待遇提高,员工要想着怎么把活干好,这才是和谐。”——董明珠

刘晏是理财专家。之所以称之为专家,也是因为他知道何处当节约,何处不能省。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运粮的基础建设改良了,运粮的人是否靠谱也很重要。

这个如何保障呢?刘晏的办法是:

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同时,船工由过去的征调改为雇佣。

对于军官而言,粮食有没有损失,直接与其升职加薪挂钩。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用心保护粮船。

对于雇佣的船工,刘晏选择给高工资。刘晏设立了十个造船厂,每艘船造价高达一千串钱。有人质疑,每艘船的成本也就五百串钱,你这么烧钱,是不是太浪费了。刘晏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你得先让人家干活儿的人维持在一定的生活水平,衣食宽裕,人家给政府制造的东西才可能坚固耐用。事实上,他是对的。刘晏去世后,其他官员接手造船工作,削减预算,船厂没有利润,造出来的船越来越脆弱,一撞就坏,一度使整个粮运工作停摆。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刘晏的一系列措施行之有效,每年水运稻米在几十万石到一百万石之间,有效供应关中,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当年,第一船粮食运到长安时,皇帝欣喜万分,敲锣打鼓出城迎接,盛赞刘晏,“爱卿啊,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税收之法

“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

在西方的经济理论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学派都无分歧。卡尔·马克思也曾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所以说,收税没毛病,关键是怎么收。刘晏的理念是:其一,养民为先;其二,取于无形。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何为养民为先?就是先把人口搞上去,把蛋糕做大。

刘晏认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他增加税收的办法,不是单纯依靠增税,而是通过休养生息的政策,增加人口,促进生产,从而扩大税源。

何为取于无形?就是不直接收现金,而是从商品中收税。

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什么是百姓急需之物呢?盐。因此,税于盐价,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这跟管仲的“官山海”是一个逻辑,“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看不见的手

“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亚当·斯密

同时,刘晏还明白两个道理:第一,要杜绝中间商赚差价。第二,市场也需要调节机制。

谁是“中间商”呢?盐官。谁来调节市场呢?政府。

刘晏认为:盐官越多,人民受到的骚扰也越多。关乎国计民生,必须杜绝腐败。所以,只在产盐的地方设置盐官。

收盐的人把盐转卖给商人,商人随意运往他们想去的地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商人也都是趋利的。一些偏远之地,商人运粮成本高,自然不愿意去。于是,在这些地方设立运盐官,由政府把盐运到这些地方储存起来。有时,盐商受阻,供应紧缺,盐价蹿升,政府便拿出库存压低盐价卖出,调节市场价格,此法称为“常平盐”。如此,政府既可赚到利润,而百姓也可不再缺盐。

刘晏:大唐经济战线的英雄

刘晏这套办法很有效。起初,海盐税收不过四十万串钱,后来已高达六百万串钱。从而,国库充足,人民也不觉得有负担。史家赞其 “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包括在赈济贫民的问题上,刘晏也有其独特的主张。他不赞成进行无偿的赈给。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

”。因此在发生灾荒时,他除了及时进行减免赋税和必要的赈济之外,主要还是利用常平法,在灾区以平价出卖粮食,以维持平衡。在当时,这样的经济思想,可谓相当超前了。

刘晏初受命为转运使时,全国只有二百万户,国家财政收入只有四百万缗。到了779年,户口增加到三百万户,财政收入达一千三百万缗,其中盐利过半。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书中载:“安史之乱,天下户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费不资,皆倚办于晏”。刘晏为挽国家之倾危,解人民于倒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虽没有马革裹尸、血染沙场,但却是大唐王朝经济战线上不折不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