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曾國藩:30歲前我一無是處,一個字卻讓我迷途知返

曾國藩:30歲前我一無是處,一個字卻讓我迷途知返

曾國藩

曾國藩28歲考中進士後,做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小京官),想著風光無限,便帶父親到北京小住,沒想到,父親呆了一段時間就回家去了,還在家書中特別給他提出一個忠告:要節慾,節勞,節飲食。他一看,慚愧的無地自容。

原來,他到北京做官之後,每天用於社交的時間特別多,到處去蹭飯、喝酒、聊天、聽戲、下棋,不乏聲色犬馬,還夥同朋友去調戲別人的小妾,自己在日記中懺悔說自比禽獸。同時為人傲慢、脾氣比較暴躁,多次和別人吵架交惡。

這就是30歲以前的曾國藩,和一個普通人並無異常。但後來,全靠老師的一個字,徹底的讓他迷途知返,終成一代聖人。

曾國藩畢竟是有大理想的人,每天這種生活也讓他苦惱羞愧。他發下誓言,立志改變,便想著拜師求教。拜的老師就是倭仁和唐鑑,都是當時著名的理學大師。倭仁教給了他寫日記的方法,讓他反省自勵,記錄每天的不足和缺點;另一個是教他敬畏慎獨,學會自我控制。記日記的方法被曾國藩堅持了下來,連續幾十年沒有斷過。但這並沒有帶給曾國藩多大的改變。他日記寫道:“自立志自新以來,至今五十餘日,未曾改得一過。”一條毛病沒改掉,生活還是老樣子。

直到倭仁的老師唐鑑送給曾國藩一個字,才徹底的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個字就是靜。

唐鑑說:“若不靜,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最是靜字工夫要緊。”靜不下來, 一切都是空的。問題在浮,靜下來才有改過的可能。曾國藩之前一切的行為其實都是浮躁、好動的表現,按照老師的指點,果然不多久,他面貌一新。

他怎麼做的呢?一是他特別主張靜坐。不論壓力大,一定要找時間靜坐。兩腿一盤,就把腳禁錮住了。二是臨事淡泊守志。遇事時,要養成先靜下來的好習慣,淡定從容。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曾國藩說,養得胸中一種恬靜便是這種道理。

一百多年前的經驗,對今天的我們同樣適用。每天忙著刷朋友圈,忙著跑圈子,心中想著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同樣是浮躁。但只要能夠像曾國藩一樣,守住胸中的一個靜字,管住腿,沉下心來,必定也會獲得一番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