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石峁遺址又有新發現!中國古代樂器歷史要改寫了

石峁遺址又有新發現!中國古代樂器歷史要改寫了

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絃琴

石破天驚,再現神奇。神木石峁遺址新發現了距今約4000年、數量達20餘件的骨制口絃琴,並已能確定這是迄今國內所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絃樂器。5月2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音樂學院、神木市石峁遺址管理處在西安音樂學院聯合舉辦“石峁遺址出土口絃琴新聞發佈會暨首展開幕儀式”。

石峁遺址又有新發現!中國古代樂器歷史要改寫了

骨制口絃琴展覽

發佈會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石峁遺址考古隊領隊孫周勇介紹說,經過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的發掘,石峁遺址考古隊在皇城臺發現了數量巨大、品類豐富的各類遺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遺物。在數以萬計的各類骨器中,還甄別出一批重要樂器——口絃琴。這批骨制口絃琴均出土於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的“棄置堆積”內,為皇城臺使用期間由皇城臺頂部棄置而來。口絃琴製作規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弦片,一般長約8-9釐米、寬逾1釐米,厚僅1-2毫米,由琴鞘和簧片兩部分組成,器身鏤刻舌簧,口弦的樂器特徵明顯。

石峁遺址又有新發現!中國古代樂器歷史要改寫了

新聞發佈會現場

據介紹,中國早期樂器最為重要的發現當屬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距今8000至9000年的骨笛,為早期管樂器。而石峁遺址骨制口絃琴絕對年代距今約4000年,數量達20餘件,系目前國內所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絃樂器。此外,與骨制口絃琴一同出土的還有骨制管哨和陶製球哨等樂器,且結構完整、特徵明確,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

石峁遺址又有新發現!中國古代樂器歷史要改寫了

口絃琴演奏家陳志鵬現場演奏

此次新聞發佈會還邀請口絃琴演奏家陳志鵬現場演奏口絃琴,並介紹相關知識。據瞭解,口絃琴在我國先秦文獻中被稱作“簧”,如《詩經·君子陽陽》中“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房”,《詩經·小雅·鹿鳴》有曰“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現代口絃琴是中國最小的民族樂器,流行於我國蒙古族、羌族、回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滿族以及雲南部分少數民族中。國外的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歐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類樂器。由此可見,口絃琴具有廣泛的民族性,為世界上多個民族所使用,保持著人類早期絃樂器的原型特質,是一種世界性的樂器。

記者 郝彥豐 圖片由神木市石峁遺址管理處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