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紅色毛浴古鎮

毛浴古鎮歷史悠久,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朝。自北朝西魏大統中置諾水縣,唐武德三年(619年)改始寧郡治為通江縣,治今諾江鎮,毛浴之境域悉為所屬,宋寧宗丙辰歲(1196年)住安撫使,建城堡以資防衛。明屬四川布政使司,設總兵大鎮,遂以鎮名,明末設副總府以鎮川北。清康熙三年(1663年)和乾隆五年(1750年)設守備道署。

紅色毛浴古鎮

明總兵府石獅

毛浴古鎮的地形極其特殊,因兩河交匯處形似龍舌,唐代取名“龍舌壩”,後因河岸巴茅植物叢生而改名“茅峪”,十九世紀中期再次更名為“毛峪”,清咸豐年間根據三面環水的特殊地形,最終改名為“毛浴鎮”沿用至今。

紅色毛浴古鎮

毛浴古鎮全景

近日,記者從通江縣城出發驅車向北,20分鐘左右就到了毛浴古鎮的河對岸。沿公路直下100餘步陡峭石梯,再跨上宕橋過河,便進入了毛浴古鎮主街。古鎮主街全長1800米,寬60米,古鎮建築面積9000餘平方米,建築風格為典型的川東北民居,磚木結構,紅色牆面,小青瓦屋頂,街道路面是清一色的青石板,透著極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及紅色歷史、民俗文化氣息。

紅色毛浴古鎮

毛浴古鎮主街

紅色毛浴古鎮

古鎮上的閒適生活

毛浴鎮街道保存有完好的紅四方面軍黨政工作會議遺址、中共赤江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遺址、紅軍石刻標語牆以及列寧小學等紅色文化遺址遺蹟。從宕橋進入毛浴古鎮,沿古鎮街道向左前行,首先躍入眼簾的是紅四方面軍黨政工作會議遺址,街道盡頭便是列寧小學,這所學校曾經為革命工作培育了大批人才。沿古鎮街道漫步,便可先後看到中共赤江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遺址和紅軍石刻標語牆以及紅軍樹。石牆上醒目鮮紅的“工農專政”“川陝工農解放萬歲”“擁護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等紅軍石刻標語,彷彿把人的思緒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毛浴古鎮的紅軍石刻標語牆於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色毛浴古鎮

古街被通江縣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紅色毛浴古鎮

陳列館裡銘記歷史

白筆畫的革命人物栩栩如生,人物下面用黑色大字寫著“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紅軍訓詞。記者瞭解到,這是1934年11月1日至9日,紅四方面軍在此召開了全軍黨政工作會議,創造性地提出了紅軍訓詞,成為至今流傳的“紅軍精神”。

紅色毛浴古鎮

紅軍石刻標語

漫步在毛浴古鎮,可見家家戶戶沿襲了當年紅軍的優良傳統,有的家裡堂屋牆上還掛著毛主席畫像,傢俱雖然陳舊卻打掃得非常乾淨。他們熱情好客,主動向遊人介紹古鎮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有的人家還把從河裡打撈的鮮魚剖開、洗淨,抹上香料,掛在長長的竹竿上,伸出窗外自然風乾,成為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在紅軍拴馬林,三兩人坐在凳子上下棋、聊天,或者倚靠在欄杆上,看宕水激盪河中。

紅色毛浴古鎮

宕橋

古鎮雖小,卻承載了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身臨其境,對“紅軍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透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